刘新辉
1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的现状
为了规范农机化技术培训行业管理,确保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农业部于2004年8月颁发了第41号部长令,发布了《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特别是《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班)审批管理规定》和《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班)资格条件》的出台,详细规定了举办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应具备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人员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使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各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配备了大中型拖拉机、各种农机具等教学、教练机具,配备了必要的多媒体、投影仪、电视、VCD等电化教学设备;针对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特点,不断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方式,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农村一线,采取送教上门、现场培训。广泛开展农机送科技下乡活动;以农民最需要的技术与知识入手,采取农忙与农闲、集中与分散、理论与现场、讲座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送技术到田间、送科技到农家,积极主动搞好各种形式的农机化技术服务。特别是在春、秋两季,农机教育人员更是主动深入农村一线,包村驻点、全程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面对面为农民搞好春、秋技术跟踪与培训服务,实现技术服务与培训零距离对接,努力解决农机技术培训、推广与科技转化“最后1公里”的问题。
2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短缺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各地学校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面临撤并、裁减、改制等问题,造成农机培训部门人心不稳、心中没底,缺乏培训经费投入。
2.2制度不健全,关系不明确
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过去农机培训的方法,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政策的要求,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2.3培训质量不高,存在违规培训现象
农业部颁发的“各类农机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各工种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要求,不仅要培训讲解农机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而且要开展基础知识、驾驶技术、维护保养等知识培训。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按教学大纲和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往往一味迁就机手,缩短培训时间,致使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
2.4教学投入低,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来学校资金投入较少,校舍陈旧,设备老化,占地减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现有师资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老化,由于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师不能掌握新知识,跟不上农机的技术更新,满足不了教学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3对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
3.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机化技术培训是属于为“三农”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获得农机化培训资格后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在培训的体制、模式、层次、内容、形式、质量、服务的态度上都须适应农牧业生产或者创业的需求,只有靠“诚信”才能取信于农民,取信于机手。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老的传统教育培训观念,创新教育培训理念,为“三农”开展更好的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
3.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对于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统筹管理、形成合力、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首先要提高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以人为本、节本增效、安全生产、兴机富民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其次要健全管理机构,明确专人分工和各负其职,切实履行自己的教育培训职能,把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作为各级领导的实绩来进行考核。再次要统筹管理、形成合力。农机主管部门要对下属单位进行统筹管理,系统内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来创新本职工作。各部门只有做好本职工作,相互配合,全局一盘棋,才能形成合力。
3.3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农机技术培训是一项智力开发工程。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所以应当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培训投人体制和制定激励扶持农机教育培训的政策。各级农机部门应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办学经费,积极争取把教育培训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农机教育培训设施基本建设项目要争取列人地方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应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有关项目配套资金用于教育培训事业,不得挪用。同时各级培训学校要采取自办、联办形式开展培训和其他技术服务活动,以服务的收入弥补农机培训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
3.4创新机制,健全队伍
学校自身要务实、创新,做到硬件要硬,软件不软。要有一个创新意识强、团结协作、热心于农机教育培训事业、懂农机教育培训管理的领导班子。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多面手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农机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办学场所,根据农机教育培训的特点及管理办法,培训学校要有与培训任务及规模相适应的教室、机库、实习室,还要有一个教练场地。要有一批配套的教具、实习车辆和电化教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技能训练,增加学员动手实习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有稳定的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工资能及时足额发放。如果待遇没有保障,那么要求教师为农机教育培训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有一套适应市场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建立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积极深入一线参与农机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切实加强与农业生产实际的融合,努力促进地方农机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