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其应对策略

2009-08-24 09:27张维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错误知识点语言

张维亚

纵观我们的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经过了一次次的历练:走过了跌撞的学步期,跨过了彷徨的迷惘期,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近。特别是近两年的课改,让英语课堂再一次得到了洗礼,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离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作为课堂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它的策略与有效性能否再次得到提升,需要我们所有英语教师继续努力。

误区一:过高的提问频率

每次走进英语课堂,都能听到英语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快速地向学生们传递着教学信息,马上就能感觉到一种高频率的语言传递氛围。笔者曾记录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free talk环节教师的提问内容:

Whats your name?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How do you feel today?What do you like?Whos your good friend?Whos your math teacher?Whats he like?……(共计9个问题,师生就这些问题交流的时间仅为35秒)

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反映了师生间的交流频率,可以展现出课堂节奏的快慢。而课堂节奏是影响课堂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现在我国大多数学校还是大班教学,因此保持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和稍高的提问频率是必要的。但是过高的提问频率会使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呈负值。如以上这位教师free talk环节的提问频率显然过高。如此之高的频率使学生应接不暇,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对于老师的这些提问学生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似的回应,如:一听到How are you?学生会条件反射似的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全然不顾真实情况)长此以往,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过高的频率还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紧张心理,这种心理的累积亦会使学生对英语失去最高贵的东西——兴趣。

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要摒弃课堂提问节奏越快越好的思想,冷静对待课堂上的“冷场”现象。我们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这种冷场是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还是真的由于对语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造成的。假如是前者,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冷场”,从而小心保护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假如是后者,那就得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此外,我们要注意提问频率要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相适应,我们提出问题后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语言认知问题(主要是考察对已学语言知识的记忆)等待1秒为宜;对于批判性问题的解决和策略等高级语言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我们要做到起伏有致、快慢相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Do you like spring best?——这类问题等待时间可以稍短;

Why do you like spring best?——这类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需要适度长些。(因为他需要对喜欢的原因进行概括和总结)

误区二:对于问题的反馈“逢错爱究”或“过度宽容”

每一位英语教师都知道“允许犯错”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时候难免出错。当学生的应答出现错误时,我们有些英语老师习惯于逢错爱究,怕给学生留下错误的语言知识点,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学生会判断自己语言认知上的正与误,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被打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还有些老师采取的是宽容态度,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都轻松带过,不做评价和纠正,此种方法的结果是:课堂宽松的氛围得以营造,学生的心理受到保护,自信感得到提升。但由于学生得不到正确答案,只能靠自己的判断模糊地去理解知识点,会造成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认识上的偏颇,长此以往语言知识链会出现断层。

应对策略

对于回答基本正确的语言回答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对于不全面或有错误的语言,教师不妨退出“知识法官”的位置,引导让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必要时以商量的语气给予启发式的帮助和点拨,尽可能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寻找解决错误的策略,从而实现自我纠正的目的,真正将知识变成“学识”,从“学得”上升到“习得”。

如:在教学“There is/are...in/on...”这一句型时,学生由于对复数这一语法概念缺乏了解,在回答时总是会出现错误,我们该怎么对待?

假设一:在学生回答时,我们跟在学生回答的单词后及时地帮他加上“s、es”。

结果:学生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点错误,但同时无形中添加了一道“s,es”压力,当下次同类问题来临时,他肯定要先克服这次给他所带来的压力,才会开口。

假设二:我们“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在给予肯定的鼓励后,教师将准确的表达陈述一遍。

结果:学生不会产生“s、es”恐惧感,但对于复数概念继续模糊中,同类错误在以后的表达中不可避免地还会一次又一次出现。

建议作如下应对:

1.不能打断学生的回答,让他将整个句子完整地说完。

2.要用你的语言(或其他形式)表达出你对学生回答的满意。

3.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讨论,给这句话找找瑕疵,让它更加美丽和完整。

4.再请学生自我纠正语言瑕疵。

5.巩固。课后找一篇用复数表达的英语小短文让每位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复数的语言文字氛围,问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从而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对复数概念有所体验,促使下节课课堂提问更加顺利进行。

误区三:喜欢提问自愿回答问题的学生

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般情况下经常提问那些主动举手有所准备、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特别是在英语公开课上)。因为当学生有所准备时,他的回答不仅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而流畅地进行,而且他的回答“欲望”亦能得到及时实现;而当学生没有准备、不希望回答问题时,对其提问会使他产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影响其思维,损伤其自尊,并且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可是假如我们一味地只将目光投给能主动积极投入课堂、善于表达的学生,当他们回答完后,其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便终止了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也就是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慢慢地这些学生英语的学习能力就会下降,很可能成为小学英语到高段年级后出现两极较严重分化的一个原因。

应对策略

建议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笔者指的“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指对所有的学生提问同样数量的问题,而且也包括以同样的期待、同样的难度来提问题。尽管这在开始时会比较难,因为某些学生可能的确回答不出,但只有老师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确认他们都能回答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出学生最高的可能表现,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特别是刚开始学习英语阶段要注意这一点)。

有些老师在三年级刚开始教学英语的时候,就可能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对某些学生(从一、二年级语数成绩上判断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降低问题要求,起初学生可能会因为回答对简单的问题受到鼓舞,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被放置于“低级问题”施问对象,从而进一步确认自己的不良处境(学习的确是差),进而更为消极地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坚持以同样的期待、同样的难度、同样的数量来面对所有的学生。

误区四: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等于掌握了该知识点

在课堂上当被施问者能够准确地作出应答,我们老师呈现的第一反应是:该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很多英语老师经常不由自主地除了这个反应外附加了另外一个判断:该学生掌握了这个英语知识点。其实这个额外的判断是错误的,在很多情况下,正确地回答问题并不等于掌握了该问题,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答案的获得过程,其中很有可能是靠他平时对教师上课的提问习惯所作出的一种猜测。例如,英语老师在上Lets talk课时肯定不大会离开教材里面的这个句型,长此以往,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问题作出假想性的猜测而不是由于真正对这个句型的习得作出的正确回答。也有可能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是碍于班级环境的压力(如果不随声附和,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小看他),对他人得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其本身并未理解该问题,尤其是在集体回答的情况下。

应对策略

当我们听到正确的问题反馈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语言与神情,因为靠猜测、附和或其他方式得到答案的学生,他在心理上会隐藏着对答案的不信任因素,在外在上肯定会有所表露。因此我们不要以为他懂了就顺势忙着下面的教学,而应在捕捉到这点怀疑后,不妨多让几个学生回答,当遇到你觉得他是真的掌握该语言知识点的学生时再多问他几个“why”,让他来代替老师向那些没有真正理解的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点,从而让更多学生习得老师所教学的语言知识点。

总之,英语老师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英语课堂环境,提问作为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语言科学艺术。而如何在不同的课堂环境下把握好课堂提问,从而提升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错误知识点语言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在错误中成长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我有我语言
“怒”与“努”
“浮”字等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