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试改革支撑语文课改

2009-08-24 09:27李进盛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卷面定性定量

李进盛

众所周知,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和学校对教师业绩的评估,往往把学生卷面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而把卷面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方式有很大弊端,比如:难以考查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容易挫伤学生自信心。由于考试这一评价方式的导向功能,许多有志于课改的同志只好走回头路。

为了使课改能够真正深入,为了让许多有志课改的人能够真正心情舒畅、义无反顾继续探索下去,就必须用切实的考试改革来支撑课改。笔者认为考改必须做到:

一、考试与考查相结合

变单一的卷面考试为卷面考试与能力考查相结合。如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卷面考试的成绩占70%,一方面是能力考查占30%。能力考查的具体做法:1.听、说的能力:①听录音或听老师说话,②评委根据学生所听内容命题,③让学生按指定要求口头回答问题或说一段话。2.读的能力:①朗读指定课文,②给材料朗读,③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依据评议标准进行评分。这样操作,学生听、说、读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考查,教师由于评价的导向功能也就会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最终学生的听、说、读的语文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二、多命主观性、开放性试题

现在试卷的题目客观题居绝大多数,即使是一些主观题也往往是唯一的答案。学生答题稍微偏离标准答案就扣分,甚至意思答对了而表述不一样就不给分。这样学生就只能否定自我、唯老师是从,无奈地屈服于标准答案,毫无自主,毫无生气,毫无创新。学生没有主体地位可言,自己只能是被评价的对象,而没有自我评价的权利。笔者认为应少出客观性题,多出主观性、开放性题,允许多种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要酌情给分。多出一些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自主设计的、富有创意的试题。如本校四年级测试就出过这样一道题:试题左边是一幅图画,内容是茫茫的沙漠里有几峰骆驼,几个人和几棵树。要求学生答题:①你在画中观察到了什么?②请根据画中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③如果你有兴趣你想在画中再添些什么?再如,六年级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天晚饭后,爸爸要看足球赛,妈妈要看电视剧,他们为此争执不下,作为儿女你想怎样劝爸爸、妈妈,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自主地观察,充分地想象,并且联系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人生经验去联想、思考,作出判断,制订方案。这样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就能得到尊重和显现,个性也得到了张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也促使教师在这方面注意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如果把考试当做唯一的评价方式,就是把评价片面化、简单化的做法。而在卷面考试中只注重定量评价就更不科学。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如不进行定性评价就很难准确地检测学生真正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水平。如选词填空:蓝蓝的、灰色的、银灰色的()天空”。这三个学生回答得都对。如果本题为5分,三个学生都可以得满分。虽然从定量评价的角度看,三个学生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从三个学生的不同答案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生②的回答比生①好,他不仅知道“灰色”这个词可以与“天空”搭配,而且还善于观察,他观察到天空并不总是“蓝蓝的”,而且有时甚至更多的时候是“灰色的”,他不囿于别人惯常的说法,而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填上去,这说明他有观察能力,而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生③回答比生②还要好,他除了有生②的优点外,而且观察得更仔细,对词义的辨析更准确。因此,如果从定性评价的角度来说,生①只能是“及格”,而生②可以打“良好”,生③则可以评“优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定量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定性评价,如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就更能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水平。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学生,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可采用等级制,用“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来评价学生,或者与考分同时使用,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考试改革乃至整个评价机制的改革,用切实的考改来支撑课改。

猜你喜欢
卷面定性定量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二维不可压磁微极流体方程组的整体适定性和爆破准则
考试分
抢眼披风
形成初步定量思维。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
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