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道金
我很少这样一字一句地认真仔细地读过一个人的书稿。但是这次不同,我是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地读了卞传忠的散文集《帘外柳韵》。其一,是缘自受作者之托,传忠兄两次提出让我帮助校阅,知其对我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不敢疏忽怠慢。其二,是传忠兄之文自身的吸引力。他写的皆是平常事,读来亲切温暖。可以说,这本散文集是以其浓浓的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每每读完一篇,往往放卷于案,沉思良久,仔细回味。常为文中之情之意之理生发一番感慨。从那些具实的情感中感受人生滋味,品尝阅读他的作品,心情是愉悦的、畅快的。
这本《帘外柳韵》,多是传忠先生的生活记事或生活随笔。捧读在手,感觉他的写作是用心的。无论从谋篇布局,还是文义构思,都看得出作者的深思熟虑和用脑费心。他写人,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有血有肉,多层透视,尽量避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写事,有情有景,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写景,文笔优美,情景交融,使人如临其境,心动神怡。他的写作常常随心所欲,不拘格式。在写《我与大海》时,洋洋洒洒,直抒胸臆;写《一个老军人的家庭》用笔节制,情绪内敛,没有过多渲染,确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从立雪老人想到的》仅仅截取一个画面,用近似白描的手法刻画一位内心深藏挚爱的老人形象,让读者感受灵魂的震颤。他的散文,题材丰富,海阔天空,文气从容,神韵谦和,语言生动,创作风格严谨,格调健康向上,时而勾勒描绘,时而联想倒叙,时而感情勃发,时而议论侃侃,形散而神不散,散得开又收得拢,富有诗意,给人美感。
而最富有特色的,还是文章中那真挚感情。他的文章情缘于真、情发于心,情到深处,自然流露。他写对祖国之爱、对战友之情、对生活之恋、对人性之思,写得亮亮堂堂,实实在在。父母情、兄弟情、战友情、同事情,友情、爱情、亲情。都是娓娓道来,像潺潺流水,自心灵深处汩汩流出,流露出来的丝丝缕缕,都是真情实感,真切细腻,无刻意雕琢,有的如柔曼的轻音乐,清新舒畅;有的犹如雄浑的交响曲,涤荡心神。读《我的大哥》、《久违了,老妈妈》等,常常有被重重击中之感。《当军歌响起》中他写唱歌的场景,大气磅礴,气势如虹,把视角集中到一个小小的会场,一个短短聚会的场面,不仅现场感强烈,而且给人以剧烈冲击和震撼。这种震撼,是内在情感的突然爆发,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显然,作者首先是被震撼了,被感动了,由此才把一份珍贵的战友情浓缩在笔下,之后喷薄而出,宣泄纸上。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他是以自己的心点亮读者的心,以自己的情打动读者。只有作者被深深感动。内心充满放纵奔流、压抑不住的情感时,他的抒情才是真挚委婉动人的,才不会显得空泛。他的很多散文,读后畅快淋漓,许多语句由情而生,可谓水到渠成,正如王国维所言:“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
《文心雕龙》之“情采第三十一”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情理是经,文辞是纬,经正纬成,理定辞畅”。传忠其文,正是为情而造文。“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做到情深、风清、事信、义直、体约”(《附会》),他的散文便是做到了情深而真挚,事实确实而含义正直。
在处理“情”字上,他用情而不矫情,不滥用情,而是用委婉曲折的笔触,生命中的情感体验,为文章增添可读可信元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情感,扬帜人的生命尊严。这种为文以情为先的手法,是值得提倡的。它比那种以辞为先,生填硬造,无病呻吟,或为赋词强说愁的写作,更是胜过几倍。
传忠的作品,流露着人间真情。他书写的,是人间的大情大爱,是博大的情怀,这里面有刻骨铭心的亲情,感恩图报的友情,纯洁珍贵的爱情。他写身边事、家常事,渗透着人生之礼义、孝道、尊崇等,彰显个人人生价值取向。在写回忆父亲和大哥的文章中,从亲人身上闪烁的正直、坦然、亲和、忠孝、创业、豁达等元素,折射出作者对做人做事做官的立场观点。作者出生于孔孟之乡,自幼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因而在作者身上,我们可以感受他为人做事的态度。凡是结交传忠之人,对其为人、为事,无不交口称道。在同事朋友战友之间,有口皆碑,少有非议者。其谦逊、通达、顺和、正直、恭良之品行,让人肃然起敬。这些,不仅让我们寻到他家教的根源和世风的传袭。更看到了他对家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这正是他的文章具有浓重感情色彩的根源所在。
卞传忠崇尚真善美,这部作品给人的教益,也是正面的。他善于将这种真善美通过优美的语言抒发出来。在审美层面上,他更崇尚大自然之美。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在抒情的基础上,他运用语言艺术,把个人情感寄托于大自然。在《伟哉,井冈山》中,他通过华美绚丽、多姿多彩的语言,为我们展开一幅幅画卷,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在让人从美丽的自然景致中得到心灵熏陶的同时,他注意把人和景交织在一起,将作者深厚的情思注入人物行动和背景的描写里,不仅展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心境情操,也表达了对英雄伟人崇敬赞美,做到了情、景、意相互融合。《菊花顶远眺》、《威海小西湖》等,让人读后仿佛置身其中,心醉神迷。而《昔日北大营》行文流畅,文风朴实,读后如品尝甘甜淳厚的美酒,都显示出其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潜心修身。正是由于作者迷恋于诗文和自然,从而形成了豁达开朗,谦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才看到他在文学与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的身影,感受到他激情洋溢的喜悦心情。他曾送我一幅书法“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受战友之托给“自由东方”大厦题的词也是“远心旷度”。在给我的信中他解释道:“‘远心旷度意思是指人具有高远的思想、广阔的胸怀”,“我颇欣赏‘远心旷度,此语倒过来度旷心远,意思也幽”。从这些书法中,可以看出作者所抒发的是人生“淡泊名利,宁静以远”情操。我想,他是从诗文中得到了灵魂的洗涤、情操的陶冶,才会将自己置于“远心旷度”之境界,因此,他也才有了“问天再借50年,潜心诗文翰墨问”的豪迈诗句,才有了退居二线之后“自己逗着自己玩”的豁达乐观。作为一个从戎多年而后转业地方工作再到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能有这份心境的确是难能可贵!
这本散文集,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率真和纯粹,既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他人生之旅的一次总结,也是留给读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帘外柳韵》2009年4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