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辅导员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2009-08-21 07:35王希宾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型辅导员人才

王希宾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本文在初步分析辅导员参与此项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侧重阐述辅导员应如何进行角色的定位,并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人才角色定位作用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由此可见,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面临这一新的形势,各高校都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途径、机制等,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参与其中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需。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重点探讨辅导员这一群体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如何进行角色的定位,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辅导员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整个高等教育来讲,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操作的层次水平并不高。由于受多年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辅导员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更是很有限,在认识和操作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尴尬”,甚至是“误区”。

1认识层面上

人们通常认为辅导员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虽然各高校在表述上有区别,但总的来说,呈现范围广、条目多、管理严格的特点,内容既涉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又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学生党团建设、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等方面。换言之,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在其保障性上。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是教研部门的事,与辅导员关系不大,这不仅是众人的想法,就连辅导员本身也持有类似的观点,都觉得那应该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自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自己的职责,自己也无能为力。

2工作层面上

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中,诸如学生早起晨练、课堂纪律、晚自习、寝室卫生、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发展党员、班级组织建设等,因此,辅导员在很多时候被称为警察、高级保姆、宿舍管理员、心理咨询员。等等,很少被称为学术辅导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工作的状态,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才培养的重任,更别说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了。即便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辅导员的参与也仅限于管理学生的层次上,如禁止旷课、考试违纪等方面,工作的水平层次不高。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辅导员应如何开展工作

辅导员是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人”,他们可以很快、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状况等各方面情况,而这些往往是许多任课教师很难获取的讯息。所以,辅导员的有效参与,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导员应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从角色定位和发挥作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1角色定位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动参与者。

作为学生教育管理一线的辅导员,首先应转变观念,放弃以往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法,主动参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整个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在改变,正由过去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转为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转为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辅导员应适应这一形势,改变过去一味的命令式死管理,加强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融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于日常的管理中,提升工作层次。

(2)专业课教师教学的辅助者。

专业课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特别是在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课堂是“授之以渔”的重要场所,但这并不等于说,就与辅导员的工作无关。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局限于某一场合的,它理应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的各个时段。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将学生的相关意见和需求反馈给教师,做好专业课教师教学的辅助者,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

(3)学生科学学习行为的指导者。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再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得知识,从而终生受益。为了将来的生存,必须不断地学习”。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会思维,学会获取新知的方法与能力。对大学生而言,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各种素质,诸如探索的精神、清晰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等的养成,都需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增强。辅导员应深入理解,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指导学生重视科学学习行为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训练。

2如何开展具体工作

(1)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偏重知识的继承和获取,再加上无处不在的考试甄别和选拔,应试教育下的学习习惯使得大多数同学在进人大学之前,基本上满足课上听老师讲解、记笔记,课后背书本、做习题,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动力。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提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口]所以,要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辅导员就要做到及时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教学模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中学教育向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大学教育生活的转变。通过开展新老生交流会、师生交流会、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等形式,让他们逐步养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进而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媒体,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提高内涵。

(2)加强学习,了解专业发展,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辅导员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有时辅导员所带学生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这时,就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情况。指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要求他们不仅要注重理性思维。而且要重视非理性思维,努力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知识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我们应有机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巩固,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质疑、大胆批判,指导他们积极去挖掘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寻找答案。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从学科交叉、学科渗透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3)革新考评方式,从机制上激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

虽然高校对学生学业的考评方式正面临着改革,但目前主要还是沿用过去的纸笔测试考核,考核的结果往往是单一、量化的分数,这种考评方式不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反馈出来,过多地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中的评价,这显然不利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增强。当然,这里牵涉到一个教育机制的问题,不是辅导员可以左右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考核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描述性评价,及时进行记录,建立成长档案,对其中表现好、提升快的同学,在不违背学校基本制度的原则下,将评优、评奖进行有针对性的倾斜,并进行适时公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探究创新的氛围,从而激励他们进行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8.

[2]金志明.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0:10-11

猜你喜欢
创新型辅导员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