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丽
摘要:以生态世界观来看待幼儿园与家庭的共育形式,家园互动还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家园生态互动的大教育观:以幼儿为中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根本。以期家园共育能够高度协调、和谐统一,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生态互动非生态性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使每一个幼儿园都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特别是新《纲要》中要求“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更需要家园携手合作。因此,幼儿园应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以生态互动的形式和家庭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家园生态互动的含义与意义
根据盖茨尔斯所提出的社会系统理论,学校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社会系统。而根据莫尔菲特(Edgar L.Morphet)等学者的有关意见,社会系统则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即组织平衡(organizational equilibrium)、熵(en—tropg)和殊途同归性(equifinality),其中组织平衡是指任何系统都有一种趋势,也就是组织内外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维持平衡,它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形式。熵是说任何系统都有衰亡的趋势亦有反衰亡的能力。至于系统是衰亡还是反衰亡,那就要由系统的性质所决定。一般来说。封闭的系统由于与环境孤立,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解组、凋零和死亡。而开放的系统由于能与其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因而能保持一种动态的生命状态。组织反衰亡的趋势就是所谓的负熵。殊途同归性的基本义是指不同的输入可以导致相同的结果,而相同的输入也可以获得不同的输出结果。莫尔菲特等学者还明确指出,学校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是一个开放而有生命的系统。这种系统可以用系统理论的术语从各个方面加以概念化。就是说任何给定系统的环境,不仅包括它的亚系统和母系统,而且包括社会中具有相应信念和价值、目的的其他系统。
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系统,也有衰亡的趋势和反衰亡的能力。那么,幼儿园要想负熵,首先就应当与家庭互动,因为家庭是亚系统(幼儿内部组织成员)之外和孩子最直接接触的母系统,只有和家庭互动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使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动态平衡也就是家园生态互动的结果。
大量实践证明,家园生态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家园生态互动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家园生态互动不仅是密切教师一儿童一家长间关系的纽带,还可以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与提高。
二、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非生态性互动
在许多国家,家园互动时的经历与理论上的出入很大。尽管有学者与国际机构指出“在儿童教育中教师要把学生家长视为伙伴”,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教师与家长积极互动的事例,但是大多数情况却并非生态互动。
(一)家园共育中的地位不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家园才能展开生态互动。但是目前在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的身份出现,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家长也认为教师是教育方面的权威,不对其意见提出任何异议,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意见一味听从:另一种视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园的服务任务,将自己的工作当成单纯为家长服务,处处害怕家长“找麻烦”,家长工作像是向家长汇报情况。幼儿园最常见的家园互动形式,如信息栏、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园的情况,而很少有家长和老师主动谈到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这样的家园互动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单向信息输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平等的交流。
(二)家园互动表面化现象严重。
家园互动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其中必然要有家庭的积极参与配合。然而从目前家园互动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来看,家长的参与配合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一表面水平,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等,而非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质意义上的家园互动。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计等寥寥无几。造成家园互动处于表面水平的原因,首先在于教师及幼儿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互动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即使有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家园互动有很多好处,但因为长期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计划走,且害怕家长参与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太大麻烦,因此只愿意嘴上说说,表面上做做,不愿将工作深入进行。其次,一些教师、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各司其职,互不影响。此外,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教育缺乏自信,只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在家园互动中往往采取退缩、回避态度,这也影响了家园互动向生态互动发展。
(三)家园互动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不明确。
家园互动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既然是相互配合的工作必然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小幼儿园还没有正式的家园互动工作制度,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互动的内涵还并不完全理解,对幼儿园在家园互动中的地位及教师在家园互动工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与教师相比,家长对自己在家园互动中的责任更是一头雾水,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听过家园互动这么一个词,更没有想过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将自己配合幼儿园工作仅仅看成知识学习上的配合。如督促幼儿复习教师所教的单词、儿歌等。由此可以看出,家园互动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这对于家园生态互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促进家园生态互动的策略
(一)全园树立家园生态互动的理念。
幼儿园和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家园生态互动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家园生态互动的大教育观。家园生态互动的实质就是使家园共育的形式生态化,那么幼儿园首先就要清楚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一个“共”字,将家园两者作了同等主动地位的定位,没有主次之分。家庭和幼儿园是高度协调、和谐统一,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一个生态体系。教师和家长只有明确家园双方主体的定位,从单方配合走向双方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园共育的生态互动,才能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二)建立家园互动的保障体系。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发展、园长及教师大教育观的
形成及家长素质的提升。家园双方都不再固守原有的教育模式,家园生态互动已经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育中迫切需要被实行。
1制度保障
家园互动的生态化是一种新的互动模式。要想使一种新的模式得以实行,就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这些制度要围绕园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门卫、炊事员等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制定,将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规范化,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生态互动。比如:A,制定家庭情况调查制度,B.完善家长会制度。C,开辟快捷、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园长直接面对家长、家园网上互动站、扩大开放放范围、优化反馈活动、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质量、家长俱乐部、丰富的亲子活动、独特的“交流袋”及“小报和通讯”等)。
2队伍保障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有好的面貌,使家园互动达到生态化,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进程。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要用生态教育观来看待幼儿教育,教师既是孩子的引路人,又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校、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园领导也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教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最后,教师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
(三)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促进家园共育生态化。
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中,家长的教育资源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家园共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态教育观表明,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生态互动关系,两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对于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如:家长助教、保育助理、厨师助理等。家长不同的职业优势常常使他们成为幼儿园的重要参谋或助手,而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又常常引发家长互相学习,还能有效弥补教师的专业缺陷。家长职业和专业的多样性能协助、参与甚至直接顶替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就建立了以幼儿为中心和纽带的家园共育的生态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学前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