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温州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

2009-08-21 07:35潘金豹李赐平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

潘金豹 李赐平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是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崭新领域。本文先对创业教育作简单阐述,再通过对温州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访谈,指出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初步提出五个对策,即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创业教育配套机制。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温州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现状存在问题

2009年1月,教育部明确提出,中职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职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当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为培养新型的创业者而实施的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可以使学校的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一系列富有改革意义的深刻变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各国的经济纷纷出现衰退。我国政府为应对危机,在加大投资的同时,非常重视就业问题,鼓励创业。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宣传和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温州这片创业的热土上,在中职学校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积极投身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崭新领域。自从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非自觉的、缺少明确意识的创业教育。对于这些思想和观点,中外教育史上早就有人察及。但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也不过只有二十几年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尝试性地对创业教育的概念作如下描述:创业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综合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途径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赋予学生独立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和本领。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在中职学校加强创业教育,可通过创业教育使中职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和开拓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二、温州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从事中职学校一线教学工作十几年,近3年来教授《创业教育》这一课程。我对温州市几所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淡,并对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创业情况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在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中职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中职学校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重招生,轻就业;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职业、创业意识的培养;重“填空”式就业,轻自主创业、自我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认为中职学生素质差,通过培训,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占用了课时,收效不大,所以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热情不高。在对温州市4所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领导的访谈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部分教师对开设创业教育课表示反对或不理解。他们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存在诸多的顾虑,认为中职学生大都是“高中漏”,无论知识结构还是能力结构都较差,尤其是一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对一般的专业技能课或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困难,更何况创业。

2中职学校对创业教育目标的认识误区,

我从平时与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一些学校的领导及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大致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是“技能培养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出创业教育也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只是为了再次引起人们对技能培训的重视。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领会创业教育的内涵,误把创业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在工作中他们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提高。

第二是“创办企业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公司。创业教育作为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促进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教会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创办企业或实现公司目标。但“由于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这种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人为地窄化了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扭曲了创业教育的本质。由此可见,创业教育不是只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或公司潜质学生的技能性教育,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其宗旨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包括企业计划大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创办技术服务部,等等。创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加强。但将创业教育视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这种认识和实践容易忽略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容易把创新与创造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和操作”。

对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目标和功能理解的不一致,可能导致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偏离,不能形成巨大的创业教育合力,形成创业教育舆论氛围: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浅层理解,将阻碍创业教育向深层次的发展;过高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也必将使人们感到创业教育无从下手,打击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创业教育的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正确定位创业教育目标,使创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3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课程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与中职学校专业教育配套的创业教育教材,创业教育课程尚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创业实践明显滞后于现代社会需求等。

(2)学校管理方式问题。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应快速作出调整,适应并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但目前由于创业教育在中职学校实施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3)创业教育教师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现在中职学校很少有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教学方式也不能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

4中职学生的自身素质问题。

中职学生是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是他们大多是初升高的学生,心理尚未成熟,世界观也未完全形成;二是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孩子智力因素的教育,而忽视了意志力、挫折承受能力等非智力

因素的教育,加之家长过分溺爱,使相当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软弱、任性、固执的缺点,缺乏坚持性,缺乏困难和挫折体验;三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比例和机会都相对较小,大都直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生自身素质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5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外部社会问题。

(1)学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与社区经济建设联系不密切;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实训基地建设落后。

(2)宣传不到位,没能形成人人接受创业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

(3)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缺乏政府的支持。

(4)家庭教育与创业教育不合拍。

三、提高温州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效果的对策

面对创新时代的呼唤,直面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提高温州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效果。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创业教育配套机制,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1学校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创业教育。

中职学校应从学生入校起就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2008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77%,远远高于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当今就业、择业、创业并举的时代,要实现学生由安于现状向开拓进取转变。作为中职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旧有的教育瓶颈,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转变:由原来的培养“求职者”向培养“创业者”、“企业家”转变,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的教育。

2建立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与创业平台。

学校应积极建立学分制、弹性授课制等与创业教育配套的机制。中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创业,可持续发展,务必高度重视专业技能教学,因此现在中职学校都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但是建立了实训基地后,一定要高效利用好,不可当作摆设。同时,紧密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创办不同形式的小公司,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可拨出一定的款项,建立创业教育专项基金,鼓励与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

3将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落到实处。

在国家没有出台创业教育课程的时候,中职学校应参照有关课程。建设校本的创业教育课程。2009年起,温州中职学校的高三年级的课程教学和技能考核基本上都完成了(除了部分参加高考的学生外),学生都是离校参加社会实习。所以,在时间上,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年加强创业教育,多到实训基地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创业教育的渗透。树立大课程教育观,拓展创业教育空间,将创业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一切领域和活动中,尤其是在学科教育中。

4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勤思考、能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应精心选拔,挖掘师资潜力,培养学校创业教育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同时加强配备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因为他们更了解本专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对学生的指导更具体、更实用。鼓励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技能,多创造一些条件让教师接触、参与社会实际,深入企业聘请专家作创业教育专题讲座,用创业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教师,多渠道培养教师的创业能力,形成创业型的教师群体,并由此影响和教育学生。并聘请本校毕业生中成功创业、德才兼备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用他们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兴趣。这一做法,现身说教,效果显著。

5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兴趣能积极推动人们主动地探寻创业途径、创业市场,加快实现既定目标。因此,我们在实施创业教育中,要注意联系学生自身兴趣、个性差异,通过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各方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社会关系。确立自己的创业目标,培养创业素质,并在不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举办的创业培训,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组织学生深入成功创业的公司,借鉴他们的创业经验。学校的创业教育应与社会的创业活动紧密结合,为创业教育开拓广阔的天地。

新时代呼唤创业教育,中职学校义不容辞。提出对温州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发展切实可行的对策,迈出坚实的步伐,用智慧与行动为温州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的中职毕业生,必将为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钢.创业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应秀芳.创业指导与案例分析[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颖.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5]周文芳.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须加强自主创业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

[6]任湘.浅谈创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9,(1)上.

[7]段素菊.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发展中的政策问题与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09,(3)上.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