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装备极其陈旧落后且建制上极不统一的民国海军,因自身的诸多弱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属舰只或被日军击沉,或自沉塞江,主力瓦解。部分官兵依托残剩的十几艘小型舰艇,以布雷战为主要战斗形式,配合陆军主力在长江上下顽强地与日军周旋,竭力保卫大后方腹地。其余上万名海军官兵及各海军军校师生只能分散布防于后方陆上,学非所用,郁愤难平。在这种情况下,民国海军系统的有识之士抓住美国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质的《租借法案》出台所提供的机遇,推动当时的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美方向中方出让8艘军舰并代为培训接舰官兵的协议。其目的在于帮助中方迅速组建一支轻型海军实战力量,以便从美军手里接过太平洋区域航线的部分护航任务,配合盟军对日作战。可是,随着日寇于1945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原拟参战之举就此打消。
1946年1月,国民党海军正式从美海军手中接收了“太康”、“太平”、“永胜”、“永顺”、“永宁”、“永定”、“永泰”和“永兴”8艘军舰。“太康”、“太平”乃是1450吨级护航驱逐舰,其余“永胜”等4艘为900吨级扫雷舰,“永泰”和“永兴”则是850吨级巡防炮艇。“太平”号原为DE47“德卡”号,其配备76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门、40毫米火炮及20毫米机关炮多门,以柴油内燃机驱动,总功率约2500千瓦,最高航速20节。该舰参与了收复南沙群岛主权的战斗,并配合国民党军队在华北、东北作战,参加过长江口封锁、海南岛防卫作战及撤退。
1949年大陆解放以后,国民党军队不甘心失败,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海上优势占据着东南沿海的大部分岛屿,长期从事破坏活动。其海军舰艇时常骚扰温州湾、台州湾及三门湾等地,抢劫过往商船、破坏沿海航道和渔业生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从1950年开始,先后解放了披山岛、嵊泗列岛、东矶列岛等浙东沿海岛屿。1954年,中共中央军委又决定解放一江山岛。
解放一江山岛是我军首次陆、海、空协同作战,其中海军的任务是掌握制海权。1954年11月,华东军区海军接到命令:派出数艘鱼雷快艇选择适当的锚地待机,力求击沉国民党中型以上舰艇1~2艘,打击敌人的气焰,切断敌人的海上封锁线。华东海军首长还特别强调:“鱼雷快艇是首次出击,要打出威风,打出战果,要为以后的海防斗争打开一个新局面,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1950年8月,解放军海军在青岛组建了快艇学校,邓兆祥任校长。学校专业教员几乎全由“重庆”号上的业务长和技术骨干担任,另有70名苏联专家作为顾问指导教学和实习。第1期897名学员,都是从各野战军中挑选来的。鱼雷艇在苏联被誉为“英雄部队”,形象地称它是“送炸药包的”。因此,学员们对能选上当快艇兵感到非常自豪。一年后,海军将这批学员组建起4个鱼雷快艇大队。1954年5月,驻守在青岛的鱼雷恻艇第31大队奉命南下,进驻舟山。这次南下是第31大队的一个快艇中队,在副大队长纪智良、中队指导员朱洪禧和副中队长铁江海率领下,准备和快艇第一大队并肩作战,夺取浙东海上对敌斗争的新胜利。
要歼灭敌舰,就装备而言是有把握的。快艇31大队装备的是苏制K-123型鱼雷快艇,配备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4.5毫米双联机枪两,航速42节,作战半径130海里。从理论上讲,击沉敌人一艘驱逐舰或护卫舰,只需1~2枚鱼雷就够了。鱼雷快艇向敌舰发起一次攻击时,一般都组织数艇编队齐射,如果参战艇都能做到射得出、打得准,击沉敌舰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把参战兵力紧紧拧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击敌的海上“铁拳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经解放军海军各级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一个战斗指挥所来组织领导部队进行训练和作战。指挥所划分为岸上和海上两部分。岸上指挥所以观通站为主,辖6艘参战鱼雷艇和4艘配合作战的护卫艇及登陆艇:平时组织训练,战时指挥各艇队协同动作,并运用观通站雷达引导鱼雷艇接敌和撤出,由第31大队副大队长纪智良负责。海上指挥所设于155号鱼雷艇上,由中队指导员朱洪禧和副中队长铁江海负责;平时领导训练,战时在岸上指挥所指挥下执行具体战斗任务。
指挥所成立后,艇队立即开展了紧张的战前练兵活动。训练在远离战区的舟山群岛进行,以隐蔽鱼雷快艇参战的意图。为了制定出符合实战要求的作战方案,两个指挥所的指挥员亲自率领有关人员来到作战海区,运用各种手段来实地侦察敌舰的活动情况。经过仔细侦察,终于发现了敌舰的活动规律:国民党海军每天晚上18时到23时都从大陈岛派出战斗舰艇巡逻,虽然每次派出的数量不等,但每天必有一次。“以练为战”,艇队的训练也全部安排在夜间进行,一般是日落出航,凌晨返回,在海上整整训练一夜。艇队于9月24日完成了夜间训练科目,但在护卫艇雷达导航下实施鱼雷攻击训练时,有2艘艇不慎搁浅损坏,现只有4艘艇能参战。
几个月很快过去了,1954年11月1日夜,弦月如钩。就在我航空兵对大陈岛进行轰炸的当夜,由副大队长纪智良率领31大队的4艘鱼雷快艇,由4艘护卫艇从石浦港悄悄拖带至高岛待机点。因为护卫艇的体积大大超过鱼雷艇,用舷侧拖带,使敌雷达观测只看见护卫艇在航行,根本看不到鱼雷艇,从而造成国民党海军在判断上的错误。11月3日,上级通报:国民党海军一艘大型军舰向我预定战区驶来,盼望已久的战机终于来到。出击命令下达后,4艘鱼雷快艇像离舷之箭一样射了出去。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情况出现了;海上气象突然变坏,实际海情已满足不了鱼雷发射的要求。无奈,艇队只得放弃作战计划,退出战区,在海上待机。
11月14日凌晨,待机已进入第14天,国民党海军的军舰终于像夜游的鬼魂一样,趁着月黑风高出来活动了。当其从大陈岛一露头,就被解放军雷达站发现了。通过判别,这是国民党海军“太”字号护卫舰,准备在大陈岛至渔山之间的海域进行夜间巡逻。然而,此次这艘“太”字号的航线却与往常不同。往常“太”字号军舰先由南向北巡逻一遍,这般军舰却一直向东北的渔山岛开去。后据台湾海军军官回忆,该舰当夜被派往渔山岛接劳军的康乐队回大陈岛。以往“太”字号军舰多半在18时到19时从大陈岛出航,驶向渔山列岛,赶在天亮前返回,以避免遭到人民海军航空兵的打击。原定作战计划是趁国民党军舰返航时鱼雷艇出击,但是指挥员判断该舰或许不会像往常一样再返回大陈岛,遂决定立即出击。
不过,根据高岛雷达站通报,其附近海区风浪为4级,不适合出击。为了搞准海上气象实况,31大队副大队长纪智良令郭继祥艇长驾驶158艇至出击点
锚地,查看风浪。郭返航后报告,海上风浪2~3级,轻浪,视距2~3海里,适合鱼雷艇出击作战。纪智良立即下令给一中队,“155、156、157、158艇一级战备,马上出击。”零时23分,纪智良命令一中队进至五棚屿以东一海里处待机。该中队0时50分抵达待机点,0时52分在高岛雷达站引导下接敌。
在接敌过程中,至1时25分,敌舰进入我雷达盲区后,即由鱼雷艇目视搜索,155艇当即发现前方有一灯光闪亮。向岸上指挥所报告后,鱼雷艇队明确这一灯光就是国党海军“太”字号舰。1时28分,一中队发现敌舰,距离20~30链。铁江海当机立断,下令155、156号艇担任主攻,157、158号担任阻击,组成梯队接敌运动。此时,155艇想占领敌舷角90°~100°的发射阵位,即向右转向,扩大敌舷角。而156艇认为敌舷角已适合鱼雷攻击的条件,就按预定的提前角接敌。因此,156艇与155艇的距离增大,157艇插入155艇与156艇之间,158艇尾随157艇前进,队形改变后就不能4艇同时齐射了。
1时35分30秒,155艇在与敌距离约10链时发射2条鱼雷,并施放烟雾、打开消音器,以35节航速撤出战斗。157艇于1时34分50秒向左转向缩小敌舷角,1时36分20秒,距敌5链,发射鱼雷2条,同时也施放烟雾,高速撤离战斗。156艇位于157艇左右侧,1时36分40秒,该艇发射鱼雷2条。此时,“太平”舰开始射击,发射曳光弹。我158艇跟进157艇转向,打开消音器,采取35节高速向敌冲击;1时37分距敌舰5链,发射2条鱼雷。敌舰以火炮向我舰射击,当我艇转向后,发现鱼雷命中敌舰,海面上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和黑烟。
“太平”舰遭重创后,发出求救信号,大陈岛锚地派出3艘舰艇前来救援,以1艘军舰拖带,另2艘担任警戒护航。此时天已拂晓,海面上掀起了波浪,“太平”号舰体倾斜,不断灌进海水,渐渐下沉。7时24分,“太平”号沉没于高岛方位140°、18海里处。就这样,1946年7月驶达中国的“太平”舰,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役8年之后,终于被自己的学长——邓兆祥训练出来的鱼雷艇部队送入海底。
台湾当局军政首脑在接到“太平”号被击沉的消息以后,接连两次举行紧急会议,发出紧急命令,严防我军再次袭击。此后,国民党海军舰艇在大陈港驻泊已感到失去了安全保障,白天防我空军轰炸,夜间防我鱼雷快艇攻击,与50年代初期国民党空军轰炸南京,袭击江南造船厂、闸北发电厂、宁波大桥的情况相比,确实是今非昔比了。这次海,战的胜利,对于解放军海军夺取战区制海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击沉“太平”号护航驱逐舰,是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组建后的首次战绩,也是对国民党海军的一个沉重打击。
后记
关于此次海战,台湾方面的记录与我方有一些出入。国民党海军军官马顺义在回忆中提到,“太平”舰约在1时30分发现4个快速目标,并随后进行追瞄;后以军舰三分之一火力进行射击,但因目标小而高速,不足以阻击。这与我方称敌舰未发现我舰,对空盲目射击形成出入。
另外,这次海战中,人民海军由于缺乏经验,出了不少纰漏。较为典型的是在进行攻击时,缺乏实战经验的快艇编队队形发生了混乱:155号或为避免妨碍其他3艇的动作,或想改变发射阵位,向右转向避让。156号认为敌舷角已经符合攻击条件,向左按照一定的提前角接敌,结果两艇距离迅速拉大,157、158号插入其间,整个队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弧形。但是,人民海军也有一些好运气。比如,按照计划,11月15日艇队就要撤走了。因为大风季节即将到来,再等下去也没有意义。而就在撤离前一天晚上,人民海军发现了“太平”号。而国民党海军方面实在是太麻痹了,终将“太平”号送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