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芝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如何巧妙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
单调重复、呆板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滋味。
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既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又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二、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
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学生很快就发现了,提高浓度的途径: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这样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又如学习“立体图形”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围成方形、有圆柱形、半圆形等。
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又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
儿童的智慧出在指尖上,喜欢实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教学“比例尺”时,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在一个长是180米,宽是120米的近似长方形空地上建造一个美丽的校园,请你当个小小设计师。(1)确定比例尺。(2)画出你喜欢的校园平面图,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又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用一张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如右图),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及接缝,长、宽、高为整厘米数),要使它的容积大于100立方厘米。
(1)请你在这张硬纸板上画出裁剪草图,并标明主要数据。
(2)算出你设计的纸盒的体积。
学生亲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他们不仅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且在动手实践中各种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们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