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改建若干问题的探讨

2009-08-19 09:01胡小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4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常见问题

花 果 陈 雷 胡小宁

摘要:根据旧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旧路改建工程在设计、技术上常遇见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旧路改建;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 概述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现有公路中,存在着没有经过正规的测设,线形标准差,施工质量低劣,路况不佳的现象。由于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和车辆轴载的加大,原有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已满足不了现代公路运输的要求,现有路网等级低的弊病将越发突出,除了新建一些高等级公路以提高路网等级水平外,原有道路的改建升级也将成为未来公路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旧路改建工程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设计上问题及施工中的干扰可能比新建道路更为复杂及多变。本文对旧路改建的施工组织及技术层面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2 旧路改建工程的特点

由于宿迁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车流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对原有省道进行拓宽时,充分利用旧路路基,能极大地节省了投资。但同时也对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及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施工组织方面看,旧路改建的最大特点是边通车边施工且道路车流量大,施工过程需花很大精力维持交通;其次,如果旧路沿线路口、工厂与商铺出口及路线交叉很多,存在着较多施工干扰因素及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做出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保障工程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当地经济生活的影响。

3 旧路改造工程设计、技术上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3.1 利用旧路问题

从经济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旧路无疑很好,但旧路一般标准较低,而当今公路设计等级普遍在二级以上,旧路一般无法全部满足规范要求。如何取得经济与技术标准的最佳平衡点,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原则上,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应以满足技术标准为主,在达到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再考虑经济问题。在旧路路面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情况下,旧路路面应予破除。由于老路路面以下结构层的综合弹性模量和压缩比与新建道路部分不一样,如果老路不进行处理,直接在上面铺筑结构层,极易引起错台、纵向开裂和其他病害。因此,老路面应破除,然后仔细检查下面结构层的弯沉和强度是否满足对应新建结构层的标准,达不到要求应继续往下处理,直至满足强度和各项指标为止。旧路结构层破除到什么位置比较合适,除了上述强度控制外,标高也应做为重要的控制内容,找平层设在底基层范围内,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老路范围内的厚度能达到设计厚度,在保证基层厚度的情况下,达不到要求厚度的,继续向下破除,超过设计厚度以外的,用底基层材料找平至底基层顶面标高,保证找平层厚度不小于10cm。搭接处铺设土工格栅,再铺筑基层,基层顶面铺设一层玻璃纤维网,再在上面铺筑沥青路面,以避免错台和纵向裂缝。

3.2 新旧路交接问题及处理

在利用旧路作新路路基时,宽度通常不足,需在旧路单边或双边扩宽,这时就存在新旧路交接问题,包括路基和路面的交接,设计及施工中均应慎重处理,以防新路使用其间出现病害。

3.2.1 新旧路基交接处理

新路基填筑前,应把旧路基交接面的杂草、表土清理干净,而新路基基底除清理工作外,还需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作相应处理,如属软基则需作软基处理,如属一般地基则压实,并检测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比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备中规定一级公路路基填方1.5m以下压实度应达到93%,二级公路应达到92%。如属水田、菜地等经常浸水的地基,则要先作排水、清淤等工作,晾晒一段时间直到符合要求后再压实。填料方面,最好用透水性较好的矿碴填筑,如用土则应选用透水性良好、塑性低的砂性土,填筑时分层进行,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在新老路基交接处高填方路段还需进行沉降速率的观察,为保证路面不致于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破坏,必须等新路基处于稳定后才能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可将旧路上经过的车辆安排至新路基上通行,可起到加快路基固结沉降,缩短工期的明显效果,但进行此项措施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安排一部分人员进行路基的维护及协调工作,以确保正常的通车及安全。

3.2.2 新旧路基交接处路面处理

在新旧路基交接处,因存在新旧路基沉降不均匀影响,水泥砼、沥青等路面可能会出现裂缝、破碎等现象,除了加强管理新路基的的填筑,使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以外,还要对该部位路面作一定的加固处理。水泥砼路面施工中一般采用双层钢筋网加固。以往有采用单层钢筋网加固的,但效果不是很好。分析原因,单层钢筋一般放置于水泥砼板底部,而实际上砼板却是上部和下部都有机会受弯,采用双层钢筋网砼板上下部各放一层,抗弯能力大大提高。

3.2.3 在旧路上铺筑新路面的若干问题及处理

旧路改建工程有很大部分利用旧路作路基,旧路经多年行车,已相当稳定。若原路面为沥青路面、水泥砼路面,且路面情况较好时,可直接在其上铺设新路面。但新路纵断面线型设计不可能完全地按旧路进行,因此需对路面基层、面层的厚度作弹性处理。

3.3 结构层厚度处理

若设基层,水泥稳定粒基层必须保证厚度在20cm以上,若原基层受力情况良好,则可不设基层,调整厚度,直接铺筑在旧路面上。另外,新旧路中线可能不符,且旧路路拱可能不甚规则,因此可能有以下情况:同一横断面内,新旧路高差有的只有几厘米,有的则有几十厘米。这时需对旧路面作半填半挖处理,路面结构厚度按上一段所述处理。

原则上,在旧路路面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情况下,旧路路面应予破除,以保证新铺筑基层的设计结构厚度,保持路面结构层受力更加合理。总之,根据前上第三大点所述,应结合设计标准备与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取得经济与技术标准的最佳平衡点。

在旧水泥砼路面铺筑新路面的处理。当新路面直接铺筑在旧水泥砼或沥青路面时,旧路面需凿毛,并彻底清洗干净,以加强新旧砼路面的连接。

4 施工组织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4.1 维持交通

旧路改造施工一般需要维持车辆通行,在一些车流量大的道路更是重要,如何组织施工以令交通顺畅是施工进度的关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单边施工,单边通车,这是基本。不同的工程各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旧路较宽时。原路面较宽时,通过在原路肩上填土整平后,单边可维持双车道行车,施工时就可封闭单边路。但封闭路段不可太长,因车流量特大,道路收窄后,车速较慢,极容易堵车,因此每段应在500-1000米为宜。这样施工组织较方便,交通也不会受较大影响。旧路较窄时。原路面较窄时,封闭单边施工时只能维持单车道行车。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严密地组织施工,做好施工计划,工程才能顺利进行。

另外,在施工段两头,需派出专人指挥交通,让两个方向的车辆轮流通过施工路段。还应注意保护未达强度要求的路面,防止车辆碰坏。对于砼路面,为缩短砼路面的强度形成时间,可使用减水劑、早强剂等添加剂,提高砼早期强度,并可缩短工期及避免窝工现象。

4.2 沿线路口较多时的处理

旧路沿线通常有较多出入口及路线交叉,施工时需留出缺口出入。但缺口太多,会严重影响施工,并且因施工缝太多而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施工时应全面考察全路段的出入口情况,并调查当地的小路连接情况,合理地定出预留缺口的位置。具体操作中,把可能合并的出入口尽量合并,必要时可修临时便道相连,使多个出入口可从一个缺口出入;如两出入口之间另有小路相连,则可作出绕路指示,封闭其中一出入口,只留一口出入。

4.3 施工安全问题

旧路改造施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若不注意就会危及施工人员和行人、车辆,夜间施工路段必须挂上警示灯,保证行车安全。

路上行人众多,施工人员应注意文明施工,不要乱抛乱放,用电设施不可乱拉乱接,危及行人安全。

结束语:

旧路加宽处治的方案很多,各种方案都具其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时,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充分的研究,然后综合考虑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道路等级标准和使用要求、现场施工条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方案。

旧路改建工程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质量隐患,影响使用功能并缩短寿命。施工前必须制定严密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施工安全管理,并以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为主要手段,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工程方可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常见问题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