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世纪的梦想

2009-08-17 09:53冯焱鑫
飞天 2009年13期
关键词:崖壁泪珠祥云

冯焱鑫

九甸峡

九甸峡,大风吹拂的九甸峡

岩石斑驳的九甸峡,像一位守关的

将军。正襟危坐,威风凛凛

136米的拦河大坝,我仰视你的

高度,仰视你怎样将洮河水

高高地举起,举过头顶

透过坚实的坝基,我看到

一股力量,正以每一秒钟的速度

将内心坚硬的词,一点一点地抬高

低飞的喜鹊喊出你的名字

响彻山谷的机器打破历史的沉寂

一场大水在峡谷悄然上涨

九甸峡,你给洮河系上

金色的纽扣,一片水域屏住呼吸

正孕育着一个巨大的春季

千年旱塬,世纪的梦想

今天,在这阳光与月光的辉映下

发出了倾情倾爱的叙语

引洮建设者

穿橘红色工装的引洮人

如此醒目,如此耀眼

他们把阳光搬进九甸峡

他们竖起一架巨大的琴

他们是最出色的演奏家

在那恢宏如歌的旋律里

一曲丰足不竭的水之韵

被他们昼夜不息地弹奏

汗水像潮汐一样

在洮河两岸涌动

思想中的蓝图渐渐

展现在蓝天下

他们是微笑着

打开春天的人

每一条隧洞都与视线中的

水,一起延伸,一块奔跑

前进,前进,前进

我听到,他们身后

阳光下奔跑的水声

唤醒了陇原大地

九甸峡崖壁上的钢筋工

八十度陡峭的崖壁

像蚂蚁一样攀爬,小得

看不清面孔的钢筋工

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但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

我只能借助于一幅工地组照

才看清他们劳作的姿势

攀爬的姿势,接近飞翔的姿势

才看清从额头流到鼻翼间

一颗颗晶亮的汗珠,颤抖,坠落

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长

印在巨大的崖壁上

他们的心,跳着同样的节奏

一束束钢筋的触角把九甸峡

嶙峋的身子迎向光明

多好的一块块钢啊,和

赭色的钢筋龙骨咬合在一起

岩层,大地深处力量的根须

通过有血有肉的钢铁筋骨

植入了一座大坝的肌体

这些双手沾满铁锈,隐忍而卑微

经过无数次弯腰,无数次攀爬

钢铁藤蔓上闪动的红头盔——

风中的火苗,一粒粒微小人物

无豪言壮语,却映亮了一条大河

洮河摊开莲花般的祥云

莲花丹霞云霭里

一曲嘹亮的“花儿”

顺着洮河流去的方向

把心中的爱传唱

九甸峡,绿波翠峰中的

一株九瓣巨莲——

终于在这个时代

波光闪烁地绽放

像一片祥云

在崇山峻岭间,飘荡

穿过层层时间之叶,穿过

漫漫空间之茎,一股贯穿

人们心路的暖流

在我们的渴望中

宛如千年精灵

环抱纯净的天空

哗哗地舞动起生命的花束

干渴的陇中,复苏了

摊开莲花般的祥云

一个放大的“水”字

插上了蓝色的翅膀。从此

一条跃起的河流

带给旱塬福祉和甘霖

总理的泪珠

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得知定西大旱后,掉下了沉痛的眼泪。干旱一次一次唤起人们对于引洮的梦想

——题记

有风从洮河两岸吹来

那最早蔓延的

是你的眼泪,一大颗泪

从一张枯瘦的脸颊流下

“引洮还能不能干?”

你问别人,也在问自己

可你没有看到洮河从陇中流过

就闭上了含泪的双眼

一滴泪珠

漫过了这么多年的岁月

陇中不能再没有水呀!

总理的泪珠照见乡村的炊烟

但是水,一直在我们的梦里

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吁

五十年,总理啊

你的希望正在变成现实

我们穿越时间的隧洞、桥梁、山沟

让洮河的一滴

生命之水

缝合陇中的伤口

透过模糊的泪眼,我看到

远处站起的洮河,波光闪烁

为什么一滴水饱含了心中的热泪

因为我们对陇中爱得深沉

今夜,我每写一次水

就再一次拥住一瞬的温暖

一滴滴水的凝集

在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涛声

引洮旧址

从岷县古城到卓尼的洮河峡谷

1958年,父辈们忍饥挨饿

攀山越岭,开凿一条水渠

如此惨痛地穿透历史

一座山,那残缺的部分

却没有抓住一滴救命之水

工程下马,十万大军恸哭洮河畔

四季轮回,那从没展示流水的

渠,融尽了更深的渴望和悲壮

猜你喜欢
崖壁泪珠祥云
沙燕:崖壁建筑师
风起了
一滴泪珠(外一首)
桃酥
桃 酥
会下蛋的崖壁
崖壁公寓历险记
孤独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旱码头崖壁工程中的应用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