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兑现爱的承诺

2009-08-17 05:26霆等
人民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回国老伴稀土

宇 霆等

徐光宪和他的妻子高小霞被誉为“化学界的神雕侠侣”。他们携手走过52个春秋,用忠诚和深情留下一段爱的传奇……

艰难的求学生涯

1920年,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后来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和妻子高小霞同班。由于是同乡。两人接触较多,感情也越发深厚。1946年,徐光宪和高小霞举行了简单却庄重的婚礼。

次年,两人参加公派自费留美资格考试,原打算谁考上谁去,结果都获准通过。可他们东挪西凑,只筹到仅够一个人的费用,于是互相推让起来。高小霞急了,一锤定音:“无论你怎么说,我是肯定不会去的,你就做好去美国的准备吧。”见妻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徐光宪只得点头。就是从那时起,他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让她也到美国留学!”

抱着这个愿望,徐光宪在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被聘为助教。为了让妻子早点来美国,徐光宪向学长借了一笔钱,以高小霞的名义存在银行,以证明她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这样,徐光宪和高小霞分别两年后终于团聚。见面那一刻,他们喜极而泣……

随后,高小霞到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分析化學,夫妻俩不得不再次半工半读。尽管留学生活充满苦涩,但能朝夕相守,还是让他们倍感甜蜜。

1951年,徐光宪获得博士学位,高小霞还在攻读博士。徐光宪没跟别的留学生一起回国,而是留在妻子身边照顾她。令徐光宪始料未及的是,不久,钱学森回国受到美国政府阻挠,随后美国提出法案不准中国留学生回国,一律加入美国国籍。一时间,大家趁着法案还没通过,都千方百计回国。徐光宪却因妻子的原因去留难决。

这时,高小霞再次作出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放弃博士学位,跟丈夫回国。随后,她很快办了退学手续。徐光宪感动不已,看着妻子说:“我欠你的太多了……”

“你言重了。别忘了,我也是中国人。”高小霞报以一笑。几天后,他们冲破重重阻碍,登上了从旧金山海港开往上海的“戈登将军号”。

携手走过蹉跎岁月

1966年,徐光宪夫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这让踌躇满志的徐光宪倍感茫然。高小霞很为他担心,有心想劝劝丈夫,又怕对他作用不大,就琢磨用什么办法才能奏效。

一天早晨,见窗外阳光明媚,她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竟认认真真地梳洗打扮起来,还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徐光宪见状,有些纳闷:“你这是要上哪去呀?”高小霞微笑着说:“我这不就是去挨批斗吗?”

徐光宪心情复杂地看看妻子,没再吱声。几天后,见她每天都打扮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徐光宪终于忍不住问:“挨批斗你打扮得这么干净、利索干什么呢?”

“我难道就非得邋邋遢遢地去吗?”听了这话,徐光宪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这才发现妻子说的确实是那么回事。

徐光宪不由得觉得自己头不梳、脸不洗、胡子拉碴的有点不像个样,就简单收拾了一下。这让他的心情一下好了许多,同时也感受到妻子的一片苦心。

徐光宪很快认识到,妻子作为一个女人都这么坚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就更应撑起一片天。后来,他要求跟高小霞在一起挨批斗,理由是“有些交代的问题要向她了解”。获准跟妻子挨斗在一起后,徐光宪俏皮地挤了下眼睛,悄声对她说:“你的言传身教已经让我变成一个快乐的人了。你知道我每天在台上都干什么吗?告诉你吧,我在心里研究化学呢……”

1972年,在一顶军工任务中,徐光宪深入接触到“稀土”这种元素,从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他决定采用当年处理核燃料研究出的萃取分离原理,来尝试处理稀土,于是就经常往矿山里跑,翻来覆去地考察和实验。

见徐光宪对稀土付出那么多苦心和热情,高小霞也不知不觉地关注起来,经常向丈夫问这问那。徐光宪总是笑呵呵地有问必答,却也不禁有些纳闷:“你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怎么还像年轻人-样对什么都好奇呢?”

“因为这是你喜欢的事,所以我才感兴趣呀!”她随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徐光宪,“我决定跟你一起从事稀土研究这项事业,将稀土分离后的剩余物研制成‘稀土微肥。”

数年后,两人的心血浇灌出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色:徐光宪的回流串级萃取工艺试验成熟,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让中国终于扬眉吐气地结束了进口稀土制品的局面;高小霞的稀土微肥也研制成了,丈夫把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去后,她把剩下的部分制成肥料。

他们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化学界的神雕侠侣”。

以另一种方式牵手

1993年,古稀之年的徐光宪夫妇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尽管此前两人获得过数不清的科学和教育奖项,却都不及这个奖让他们感到开心快乐。在央视《综艺大观》节目现场,徐光宪高高瘦瘦的身材显得那么从容,高小霞神情中透着一种满足,他们依旧牵着手,明亮的笑容像蓝宝石一样在脸上荡漾。高小霞这样回顾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他成为夫妻,并且一起生活这么多年。”

不幸的是,高小霞跌了一跤后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这下可急坏了徐光宪,他甚至比自己不能下地走路还揪心。为了照顾老伴,徐光宪停止了所有工作,每天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推着她在未名湖边悠然漫步……

在高小霞患癌症、病情加重的日子里,徐光宪更是衣不解带地守在她病床前。他预感到属于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任谁来换班都不肯离开……

1998年9月9日15时15分,老伴弥留之际向他无限眷恋地张望着,半晌才出声:“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

徐光宪嘴唇翕动着,心里一阵揪痛。他强忍着泪,紧紧地握着高小霞的手——他多么希望能挽留住老伴的生命啊……

52年相濡以沫,高小霞已经融入徐光宪的血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如今生死永诀,他仿佛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女儿和学生们着急不已,小心翼翼地陪着徐光宪,都担心耄耋之年的老人难以熬过这一关。谁知大病了一场后,他反倒从命运的沼泽中跋涉而过。原来,徐光宪恍惚中想起高小霞临终说的那句话:“你要好好活着。”为了让老伴九泉下安心,他很快振作起来,开始学会一个人生活,一如既往地看书、学习、做学问……

2009年1月9日,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将国家颁发的500万元奖金中的450万元用作科研经费,5075元用于需要帮助的学生。

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徐光宪仍密切关注教育、关注稀土工业的发展。他感到自己总有做不完的事,这让他很快乐。他终于能够对妻子说:“我活得很好。”也许,他们真的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牵手!

摘自《中国青年》2009.5

猜你喜欢
回国老伴稀土
中国的“稀土之都”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老伴,幸福相伴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爱“多事”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