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贩子的三种生存之道

2009-08-17 05:26崔晓林
人民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采购员中药饮片中药材

崔晓林

长期以来,形形色色的中药贩子游走在全国各地的中药市场上,甚至将来路不明的中药饮片推销给一些中医诊所或无照经营的黑诊所。近日,调查后发现,由于推销方式和目标客户的不同,中药贩子可以分成3个层次,而在这其中,老郭、老谷、孙大明的不同经历正反映了中药贩子的“三个世界”。

老郭:“我只负责卖假药”

2009年3月28日中午,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的一个普通小院里,老郭带着两个小工在太阳底下晾晒中药。院子不大,几十平方米的地方,地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中草药。一边翻晒中药,老郭一边告诫两个小工要把药材中的蛆虫和杂质挑出来。

50岁出头的老郭是山东菏泽人,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中药行当里的“元老”。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了安徽毫州的中药材市场,并由此加入了贩卖中药饮片的队伍。

老郭说:“刚入道的新人一般都跑东北和广东,只有像我这样的元老级人物,才能在北京站住脚。因为北京管理得比较严,一般人不敢来。但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药市场,虽然风险大,但利润更大。我主要针对一些小的个体诊所,大的医院要求必须要有药品检验证书和销售许可证,所以进不去,小诊所不看证书,只问价格,只要拿着药材清单和诊所接触,生意就不用愁。”

目前,他主要给10家诊所送药,每个月的销售额有60万元左右。“我们的行规是:不负责给客户开具发票,不负责提供药材检验证明,不负责药品质量。”老郭说,中药制假比较普遍,且真假难辨,“我不负责造假,我只负责卖药。”

老谷:“制假贩假是绝活”

一位叫老谷的山东人,和老郭不同,老谷干的技术活儿——中药造假。

老谷说:“中药造假,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廉价的药材或者其他物品来代替真正的药品,或者通过一些手段,制造出外形与药材相似几乎难以分辨的假药。”

“天麻是比较贵重的中药材,可以用麻薯或土豆来代替;用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猪血粉、蛋清等物质伪制鹿茸等。凡是与一些中药材外形相似的东西,都能用来制成假药。”

目前,一些名贵药材产量的急剧萎缩,催生了造假现象的大量出现。据了解,在我國,麝在1988年的时候还有200万只,到1995年统计时全国就只剩下不到5万只。穿山甲的甲壳以前1年国内可以产200多吨,现在就只产两三吨。正是这些珍贵药材的稀少,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对这些中药进行造假以赚取高额利润。

孙大明:“向大医院进军”

和以上两种中药贩子经营的目标不同,第三种中药贩子是以“中医药销售代表”等身份向国营正规的医疗机构伪装虚开药品销售清单,以便拿到高额的回扣。

3月28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孙大明。孙大明主要贩卖中药饮片(注:中药材原料经切、炒、炙、磨粉等加工后的成品)。10年的中药贩子生涯,令孙大明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2008年春节后,他正式结束自己中药贩子的“潜伏”状态,在北京昌平区成立了自己的中药材经销处。

和老郭专跑小诊所不同的是,孙大明的客户主要是国有大医院及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中医专科医院。现在,他主要是给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中医医院送药,“由我供货的这些医院基本上每月都能卖掉几十万元的中药饮片,给这些医院供货的不止我一个,每家医院大都同时和七八个销商合作。”

按照国家发改委物价司关于中药销售的价格规定,中药零售价差最多不能超过15%,“但是,就北京而言,目前一服中药的零售价格大约在五六十元,也有超过百元的。如果按照医院进购价格算,这样的一服中药,成本不会超过10元钱,其利润之高可想而知。”孙大明说,就算药品等级合格、药价核算合理、各种手续俱全,一服中药的利润也在300%以上。

“如果你是医院的药材采购人员,我敢保证,你给医院购进一万元的中药饮片,自己也能挣一万元。”孙大明称,一般情况下,药品采购员会有两份价格清单,一份给自己,另一份高出真实价格50%的清单给医院。当采购员单位按照“假清单”返款时,多出去的药款就会打到采购员的账户上。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09第15期

猜你喜欢
采购员中药饮片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招聘采购员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浅析出口外贸采购员岗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