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2009-08-17 03:34刘仁营
探索 2009年3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列宁金融危机

刘仁营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以集中的方式暴露出当代帝国主义的一些新特征,如从实体资产垄断发展为金融资产垄断,进而发展为货币财富权垄断,这在本质上体现为由资本输出发展为债务转嫁。着眼于金融危机的理解和解决,我们有必要联系这些新的事实,继承并发展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关键词:列宁;帝国主义;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A8;F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4—0177—07

2007年上半年爆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当代帝国主义的新的垄断性质和赤裸裸的掠夺本质,以及与这种垄断性质相配套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欺骗性、辩护性、军事威胁性特征。金融危机是个很好的“反面教员”,他以生动的方式教育了世界和中国人民。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对于这场经济危机的认识仍然存在肤浅化、庸俗化的倾向。在这种背景下,重温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解剖,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根源的分析,从而达到既深入理解危机本质,又发展马列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历史性课题。

一、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当代帝国主义

(一)美国金融资本“绑架”世界和中国经济

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一个现象是仍然有许多国家还在争先恐后地储备美元和购买美国国债。还有一个现象是世界各国的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和配合。如果不这样做,任凭美国经济危机越来越恶化,最终世界经济就会像一些学者所言——“没有一个是孤岛”。对于这些现象,有学者将其描述为“携美元以令诸侯”,并称之为“美国金融资本绑架世界经济”。

除了被美国经济捆绑已久的欧洲和日本,持有美元外汇世界第一的中国尤其引人注目。《每日经济新闻》撰文表示,“中国的美元储备已经被绑架,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高西庆则说得更加直接:中国现在拥有的巨额美国债券就像一颗原子弹,“如果政府把债券往市场上一抛售,美国的美元收益掉到零,什么都没有了,中国和美国都什么也没有了。”而针对这种由美国绑架世界的政治格局,西方学者弗朗科斯·豪塔特认为,“今天我们看到帝国主义两个并行的方面。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它一直是帝国主义制度;另一方面,美国的帝国主义在这个制度中发挥着主角的作用。”

(二)金融垄断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问题

美国为何能够绑架世界和中国经济,并让世界经济为其埋单呢?笔者以为,从直接层面看,这首先是由被美国垄断的国际货币制度和严重政治化的汇率制度造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美元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运行机制并没有被放弃,但美元与黄金挂钩保值的机制被不负责任地拒绝了。美元的印刷权成为决定世界财富多寡的货币尺度,而美联储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如果说汇率变动能够直接引起一国外汇储备的价值变化,是显性的;那么通货膨胀就不是那么直接了,是一种隐性的剥削方式。美国完全有机会和事实上正在通过通货膨胀和调整汇率来转嫁危机和掠夺财富。美元外汇的大贬值和国际市场的通货膨胀,在此次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此次危机向世人提出的必须引起警惕的重大问题。对此,国外学者早就有所发现和警告,例如美国左翼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在《超级帝国主义》(中译本名为《金融帝国》)中提出的“货币帝国主义”理论,就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帝国主义的这个重大特征。

(三)金融垄断与当代帝国主义

美国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强大挟持能力,使我们深刻地体验到了世界贸易、金融制度的垄断本质,体验到了列宁所讲的帝国主义的垄断内涵。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不是一种军事掠夺,也不是一种对外政策,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垄断阶段。在列宁之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尽管世界经济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列宁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垄断规律和垄断阶段的理论却并未过时。垄断从马克思、列宁的那个时代开始,正在更大空间范围和更大历史范围中向极端化程度发展。如果说列宁所研究的垄断主要还是经济垄断在一国国内的体现,那么今天的经济垄断则更多地体现为在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垄断;如果说列宁所关注的经济垄断主要还是对生产资本产权的垄断,那么今天的经济垄断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对金融资本产权的垄断;如果说列宁所注重的经济垄断还是以产权垄断为中介的财富权垄断,那么今天的财富权垄断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摆脱资本产权这个前提,而体现为通过对世界货币发行权的垄断而直接操控财富权。

换句话说,金融垄断和金融掠夺,特别是通过世界货币体系来实现的货币垄断和货币掠夺,已经成为当代帝国主义的新内涵。这种当代帝国主义,在保持传统的以物质产权垄断为基础的掠夺方式的同时,还发展出以金融资产和世界货币垄断为基础的直接掠夺方式。当代帝国主义发展到新的实体资本垄断和新的金融资本垄断相混合,而以对金融资本和货币制度的垄断为主要的新的内容的阶段,即金融垄断帝国主义阶段。

二、从实体资产垄断到货币财富权垄断

垄断,特别是产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但随着历史进一步向世界历史转化,资本主义的产权垄断在存在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实现方式上也更加直接和贪婪。这主要体现为从对实体资产的垄断发展为主要对金融资产的垄断,进而发展为对财富量化和直接占有权的垄断。而对实体资产产权自身的垄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例如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对世界产业链地位的霸占等。

(一)从实体资产垄断到金融资产垄断

对实体资产的垄断是马克思、列宁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个特征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中依然存在,它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外交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以控制产业链中的经济地位和战略资源为对象的垄断方式。从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的分布来看,根据美国学者佩特拉斯的分析,世界上10家主要的制药公司或生物技术公司中6家是美国的,10个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美国占4个,10家主要的软件公司美国占9家,10家大的零售商业公司美国占9家。世界上48%的大公司和银行属于美国,30%属于欧盟,10%属于日本。也就是说,统治着工业、银行和贸易的大公司中,90%是美国的、欧洲的或_日本的大公司。世界的经济权力集中在这三个地域。

从跨国公司占据的产业链地位来看,它主要垄断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高端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以及低端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部分。对此,香港中文大学的郎咸平教授指出,处于制造业地位的中国企业之所以只能拿到“一美元”,而跨国公司却可以赚到“九美元”,这是因为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

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六大环节。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九美金的价值,而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而是为国际跨国公司所垄断。

从上述对实体资产的垄断程度和垄断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天的实体资本垄断出现了一些与列宁时代不同的特征:一个是垄断范围由以国内垄断为主发展为以国际垄断为主,一个是垄断主体由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向世界三大经济体集中,一个是垄断方式上的相对后撤和对关键产业垄断的集中强化。但除了这些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差别,那就是在继续对实体资产进行垄断的同时,国际跨国公司更加加强了对金融资产的垄断。这个特征的突出,甚至让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正由“管理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化。例如英国经济学家马丁·沃尔夫在《管理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变》一文中指出,“如今我们看见全球化击败了地方主义,投机商战胜了企业管理者,金融家征服了生产者。我们正目睹20世纪中期的管理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转变。”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统计,全球金融资产与全球年产出的比率由1980年的109%飙升至2005年的316%。高收入国家居民拥有的国际金融资产和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1970年的50%升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0%,2004年又升至330%。与此同时,银行的性质则由商业银行转变为投资银行。1980年,银行存款尚占各类金融资产的42%,截至2005年,这个比例已降至27%。而在这次金融危机前后,越来越膨胀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规模则竟然窜至680万亿美元,是世界GDP的10倍以上,以至于有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投机赌博新经济时代”。

通过实体资产对世界人民进行剥削的成本显然是高昂的,于是更多的生产性资本开始转入金融投机行业,通过操控金融证券价格,直接对他国人民进行掠夺,以至于“国际金融炒家掠走无尽财富”。这种掠夺方式相对于生产领域,更加隐蔽、集中和残酷。而对金融资产的垄断也使得列宁时代的金融寡头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大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通过操控生产性企业来瓜分利润,而是对自身经济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一分为二,分化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种角色,商业银行保留了传统的生产性功能,而投资银行则蜕化为一种投机性行业。投资银行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金融寡头角色大大弱化,银行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捆绑得像原先那样紧密。但大银行和大金融巨头对国家政权的操控却在原先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突出和明显了。这说明垄断资本的掠夺方式变得更加直接、更加野蛮和更具有欺骗性。但马丁·沃尔夫的观点只是揭示了当代帝国主义的一些新的特征,即金融垄断,却没有把这种特征的极端化体现,即掠夺方式的根本变化揭示出来。在笔者看来,这种登峰造极的极端化掠夺方式,就是基于全球经济金融化而形成的对国际财富度量权和度量工具的垄断。

(二)从金融资产垄断到货币财富权垄断

对金融资产的垄断,是帝国主义掠夺本性的进一步暴露;对货币财富权的垄断,则是帝国主义掠夺本性的彻底暴露。这里所讲的货币财富权,主要是指对世界财富度量工具和度量尺度的垄断权。这个度量工具主要是指世界货币体系,而这个度量尺度主要是指通过世界货币体系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比价。我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结算和储备纸币是英镑,这主要是由当时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决定的。随着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英镑的这种世界货币的地位被美元取代。同样,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开始也是以债权国地位,特别是以黄金储备为支撑的。因此,早期的世界货币美元并没有成为垄断世界财富的武器。使得世界财富权垄断变成事实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关于黄金汇兑协议的取消。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唯一的财富度量和结算工具,但它仍然是以实际财富黄金作为依托,因此形成的交易仍然是真正的财富与财富之间的交易。而黄金汇兑协议的取消则使得美元与其背后的黄金依托脱离兑换关系,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元纸币与他国财富之间的交易,使得美元储备因为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而变得风险大增,储备美元不再在直接意义上等于储备黄金财富,而直接成为一种可能兑现意义上的纸币储备。

如果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如同原先的英镑一样,它尽管仍然具有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的风险,但却不能对他国构成实质性的控制和垄断。这是因为原先的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并没有采取类似禁止汇兑和债务国战略。如果英国过度印刷英镑和随意调整汇率,他国可以通过兑现为财富的方式避免贬值。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美元却不是这样的。它不仅关闭了黄金兑换的窗口,而且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债权国购买美国国内外的核心资产。那么美元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呢?这从根本上是因为美国采取了债务国战略。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的分析,所谓债务国战略,就是以军事和技术为后盾,通过向世界各国发行债务,但又阻止清偿债务,并且通过控制国际货币体系而控制这些债务的实际价值的经济战略。美国不断发行债务,并且将这些债务以美元的方式来结算,而且控制着美元自身的实际价值,这就等于说美国控制着他国财富的价值,或者说美国控制了世界财富权。而这为美国轻易掠夺世界人民的财富打开了方便之门。世界各国储备的美元外汇越多,其被掠夺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美国在实际上是怎样通过债务国战略来掠夺他国财富的呢?据笔者分析,主要是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债务创造债务,直接“购买”他国实体资产。由于世界各国无法立即兑现美元外汇的价值,而大量的抛售又会导致美元贬值,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出口和生产,因此为了减少美元贬值的程度,就只好购买利率越来越低的美国国债。而美国国债已经多得超过清偿的能力,美国也公开表示不会清偿这些债券。美国的债务越多,流回美国的美元就越多,而这些用债务换来的不需偿还的美元,成为新的掠夺工具,例如发动伊拉克战争控制石油、利用回流的美元购买他国核心资产财富。美元的扩张创造了新的债权国外汇,也就创造了新的国际剥削关系,从而可以继续为美国掠夺世界资源创造工具。美国失去的是美元,获得的是整个世界的财富;而债权国获得的是美元,失去的却是财富、家园和核心资源。美元的威力,要远远超过传统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资本剥削。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脱离了实际价值,而很大程度上依赖政治外交进行估值的汇率调整机制。美国空口承诺美元以美国自身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但其对美元的币值稳定却并没有负到应有的责任,相反,却动辄动用外交手段迫使他国,例如日本、欧盟和中国的货币升值。这种缺乏客观评价机制的汇率

调整,在收支平衡的幌子下实质上变成一种债务消减或者转移方式。正因为如此,郎成平甚至认为汇率已经不再是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的价格,而变成一种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手段。

第三种方式是凯恩斯式的通货膨胀。相对于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的掠夺方式是非常隐蔽的。国际通货膨胀,例如石油、粮食等关键资源价格的上涨,除了汇率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与美国无限制印刷钞票相关。由于大家都将美元看作等同于黄金的实体财富,因此美国印刷美元在微观层面上等于“创造”与之等同价值的财富。但在宏观上,它所“创造”的美元财富与他国创造的实体财富之间成一一对应的消长关系。美元在海外的发行量已超过美国经济规模的3倍,难怪格林斯潘认为,“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们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赤字财政简单地说就是没收财富的阴谋”。而哈佛大学的利卡多·豪斯曼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将乘虚而入,“通过滥印美钞发动一场凯恩斯式的通货膨胀来出口危机。”

第四种方式是利用它所操控的国际金融机构发放有苛刻条件的贷款,一旦贷款无法偿还,则强迫债务国以核心资源偿还,并利用占有的核心资源胁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受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或者通过限制贷款所用领域,使得债务国农业荒废,从而通过控制其粮食资源而掠夺其核心资产。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的《金融帝国》和威廉·恩道尔的《石油战争》、《粮食危机》等书,详细披露了这两种掠夺方式。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中指出,“由于有了对世界石油流向的有力控制,他们就有了挟持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毁灭性武器。谁还敢挑战美元?”在《粮食危机》中甚至揭露出了更加令人恐怖的一面,即通过垄断世界农业的种子达到控制穷国人口数量,进而控制其资源为美国消费的目的。而对于上述手段,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更是毫不掩饰,他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三)从资本输出到债务转嫁

这四种财富掠夺方式,除了第一种和第四种是对关键财富的直接垄断之外,其他两种都是通过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美元纸币来实现的。而第一种和第四种方式之所以能够达到目的,也与美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有关——要么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来实现,要么维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例如对石油和粮食的操控就是对一国经济命脉的操控,同时也是通过挟持他国而对美元地位的操控。所以,从根本上讲,这四种方式都是美元对国际财富权进行垄断的具体体现。这与传统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进行掠夺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直接利用债权国的“财富”占有债权国的财富,而这种占有又是永远不可能清偿的,因此这里的输出实质上是一种债务输出或债务转嫁。因为这种债务输出不仅是发行债务,而且是发行不能偿还的债务,所以这种输出完全等同于对他国财富的直接掠夺。从列宁时代的资本输出到当今世界的债务转嫁或直接掠夺,这一转变的重大意义在于,完全地、彻底地暴露了帝国主义的赤裸裸的掠夺本质。

三、金融垄断帝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支撑

如果说传统的帝国主义掠夺行为主要是依靠军事和政治力量来实现的,那么当代的帝国主义掠夺则首先是依靠对国际货币和战略财富权的垄断来实现的。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当代的帝国主义掠夺已不再具有军事和政治的掠夺特征了呢?显然不是。与传统帝国主义掠夺方式比较,当代帝国主义掠夺除了具有强烈的军事和政治色彩,而且还具有复杂的理论欺骗色彩。

(一)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主义论”

从经济思想史来看,新自由主义似乎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当代回归,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制度背景发生了变化。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垄断背景决定了它不过是一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沙”的逻辑。在“鲨鱼”与“小虾”之间宣扬“自由”,与在“小虾”与“小虾”之间宣扬自由,完全不是一回事。好景不长,资本的盲目性无法避免危机的必然性,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力地戳穿了新自由主义的骗局。甚至连设身危机之中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开始认识并坦诚自己的世界观和经济理论“失效”了。美国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信仰遭到了包括拉美、欧盟、中国政府在内的世界人民的怀疑和批评。

新自由主义的说辞在当今遭到了致命打击,但当代帝国主义的理论武库却非常丰富,例如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理论——“新帝国主义论”。如果说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带有欺骗色彩的理论,那么“新帝国主义论”则一改这种虚伪性,以惊人的坦率为当代帝国主义的垄断行为辩护。在“新帝国主义论”看来,当代美帝国的霸权垄断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和合理的,因为霸权有利于稳定。为了维持世界稳定,新帝国必须设计获取与己有利的国际机制和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利差,并且要拥有充分的军事力量去阻止其他国家对它的国际权力的侵犯。权力的集中有利于稳定,这个命题要成立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有一个为世界人民利益谋划的集中权力,而不是一个为满足国际垄断资本家利益而进行谋划的集中权力。否则,它所带来的就不是稳定而是掠夺和动荡。

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论”这两种理论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为新的帝国掠夺遮羞,但其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却无法掩饰其出发点的龌龊。到底是“自由”好呢?还是帝国的霸权好呢?这种理论上的双重标准决定了美帝国在对待自身和他国的态度上,很难采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二)“经济杀手”与经济操控

如果说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论”还只是一套理论包装,那么形形色色的“经济杀手”,则是带着各种经济学家的名号,到世界各个角落推销这套包装的销售员。对于“经济杀手”这个角色及其起到的作用,美国的约翰·珀金斯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披露了大量机密事实。他说,“经济杀手”是一群精明能干的人,他们在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领导下,以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身份出现,说服第三世界国家的决策层从世界银行等国际“援助”组织接受超过其实际需要和偿还能力的巨额贷款,投资于基础设施工程,并保证这些项目的承建合同由美国公司承担。如果借债的第三世界国家无力偿还债务,美国和“援助”机构就会联手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从而确保石油及其资源为美国建立世界帝国的利益服务。珀金斯揭示出,“经济杀手”是一群不流血的掠夺者,他们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而当他们无能为力之时,中央情报局派来支援他们的“豺狗”就会出动。如果“豺狗”也没能得逞,则会考虑出动国家军队。由此,让世人很好地看清了拉美和前苏联改革失败的真相;也能很好地理解为何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被暗杀

高达600多次,而其“女友”也是美国间谍。

(三)军事基地与地缘政治

尽管美帝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殖民统治,但却可以依靠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和各种傀儡政府达到类似的效果。据统计,目前美国在世界上拥有700多个不同类型的军事基地,在国外有50多万驻军,美国的军事预算超过5000亿美元。从局部来看,美国军事基地的布局侧重于石油等能源的集中存在和输送咽喉,以及便于操控世界各处的战略要地。前者例如在中东产油国及其周边国家建立的军事基地,后者例如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建立的军事基地和在中国周边建立的十大军事基地。对于这种基于军事基地的操控,印度作家阿伦达蒂·罗伊在2004年世界社会论坛上指出:“贫困国家如果对帝国具有地理战略意义,如果拥有规模可观的‘市场,可以私有化的基础设施,或者丰富的天然资源……石油、黄金、钻石、钴、煤……它们必须对帝国言听计从,否则将变成军事打击的目标。那些天然资源越富饶的国家,危险越大。它们如果不乖乖地把资源交给帝国的商业机器使用,战争机器就可能开进它们的国土。”美帝国在世界各地播撒“民主”的种子,但这种冠冕堂皇的包装与传统的军事侵略没有实质性区别。因此,西方学者瓦西利斯·福斯卡斯感慨道:“曾几何时,人们可以通过历数殖民地来跟踪帝国主义扩张的轨迹。从新帝国的角度来看,殖民地就是军事基地。”

四、金融垄断帝国主义与世界经济危机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程度,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越来越激烈的方式爆发。但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经济危机理论已经过时,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经济危机已经不会再发生。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力地反驳了这种短视的观点。

对于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目前国内外有许多辩护性的观点。有的经济学家把它看作是对金融衍生品缺乏监管导致的,例如斯蒂格利茨,将这种缺乏监管的过度投机行为看作是庞氏骗局。有的经济学家从人的主观精神方面寻找原因,例如中国经济学家郎成平,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委托代理”责任这种资本主义价值观灵魂的丧失。还有经济学家从中国的高储蓄率寻找原因,例如美国财长保尔森和个别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这些观点,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其内在因素。

新华社代表中国政府对鲍尔森等人的回应,非常准确地解释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文章认为,“众所周知,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级房贷,而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自90年代走出经济衰退以来,美国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长期保持低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承认,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里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但因果关系必须搞清楚。是美元在监管层纵容下的过度投放,致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才最终使得美元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简言之,是美国上世纪末的网络泡沫引起了经济衰退,为了更快地走出衰退,美国政府连续多次降低利率,这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导致新的通货膨胀压力,促使美国一改低利率政策,迅速提高利率,从而使得房贷资金链条断裂,引起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

很显然,此次金融危机与美国上世纪的网络泡沫有直接相关性。但要更好地揭示出这种相关性的内涵,我们不得不求助于马克思列宁关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理论。西南财经大学的赵磊教授认为,正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引起了这次危机。具体的因果关系是:“资本制度的内生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而中国社科院的许健康教授也在引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的论述基础上,揭示了金融危机的实体经济根源。马克思认为,“危机本身首先是爆发在投机领域中,而后来才波及到生产。因此,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爆发危机的原因不是生产过剩,而是无限制的、只不过是生产过剩之征兆的投机,似乎跟着而来的工业解体不是解体前急剧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过是投机领域内发生破产的简单反映。”也就是说,因为实体经济的生产过剩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这导致资本在实体经济中利润率下降,促使其将资本投到虚拟经济部门,从而导致虚拟经济的畸形膨胀”。

生产过剩与金融投机过剩,直接是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竞争性导致的,根本上是由经济活动的社会化与逐利行为的私人化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资本经济的竞争机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和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而资本经济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最终也以供求结构矛盾的方式引发危机。因而温家宝总理今年在剑桥演讲中很有见地地指出,“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与传统经济危机不同的地方在于,因为基于多次证券化和多倍杠杆基础上的金融衍生创新无限放大了破产的资本数额,从而使得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类似于原子弹爆炸一样,向世界各地蔓延。

五、金融垄断帝国主义的历史命运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新的金融垄断帝国主义的到来,使得传统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主要体现在掠夺方式由基于产业的间接掠夺,发展为基于世界货币的赤裸裸的直接掠夺。如果说传统的军事掠夺和企业剥削还只是“割肉”,那么今天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的掠夺则体现出直接“输血”的特征。对于通过资本输出实现的掠夺,有人测算:按照出口商品1:20的中外利润分配比例,目前中国储备2万亿外汇,这就意味着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贡献了40万亿美元,相当于280万亿人民币,平均每个中国人贡献20多万人民币。而对于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的掠夺,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外汇贬值和通货膨胀,则是很难测算的一笔大账。

美国大量债务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体现,透支未来消费只是暂时缓解了供求失衡的严重问题。世界性举债行为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能缓解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而通过世界货币体系和汇率体制实现的“赖账”行为,说明在缓解危机的手段上,帝国主义政府已经黔驴技穷了。只要存在两极分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无法避免。事实上,两极分化现在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道,美国的贫困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1%还多。这就较好地解释了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深层原因。美国向全世界举债,即使培养起了一些中产阶级成员,收买了一些工人贵族,也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到来。

如果说帝国主义是资本化主义的最高阶段,那么金融垄断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的最高阶段。这说明资本主义离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抉择越来越近了。对此,古巴外交部长佩雷斯·罗克不无自豪地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是可以打败的吗?回答是可能的,但不是容易的。如果我们所有的人联合起来,团结起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慷慨而诚实地进行斗争,打败帝国主义就是可能的。”“中国、越南、老挝和朝鲜也在根据它们国家的特点和特色建设社会主义,都在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于2008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大会上,与会的65个党就“资本主义危机”发表了《圣保罗宣言——社会主义的选择》。《宣言》指出,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是实现真正、彻底的人民独立,保障工人阶级权益,结束资本主义破坏性危机的唯一途径。我们号召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和人民加入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团结在他们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正义追求下,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为人类创造一个繁荣、公正与和平的未来世界。这次会议的召开,让世人再次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希望和伟大力量。

责任编辑:吴涌汶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列宁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拉美有多少“列宁”?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纪念列宁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