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四大“峡谷”

2009-08-16 01:48葛红霞
地理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裂谷科罗拉多雅鲁藏布

葛红霞

一、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有人说,在太空惟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大深度1.74千米,平均谷深1.6千米,总面积2724千米2,t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由于科罗拉多高原的抬升,科罗拉多河水的下切侵蚀而成。经流水的侵蚀,河谷两侧出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侵蚀地貌,怪石嶙峋、重峰叠嶂,包括岩塔、沟壑、小方山、岩峰等。更为神奇的是,峡谷的景色会随天气阴晴和太阳照射的角度而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时,大峡谷的山水像是披上了红色、橘色的面纱;阴天时,大峡谷又好似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峡谷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魅力,是任何雕塑家和画家都无法模拟的。大峡谷之所以名扬天下,不仅因为气势雄伟、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水平叠起的岩层,就像一部活的“地质百科全书”,地球5亿年来的沧桑演变都有记录。大峡谷两侧崖壁上。有着各个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层次清楚、色泽鲜艳,由下而上,有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的岩层。在层层叠叠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岩层中,还含有十分丰富的标准化石,有原始的单细胞植物、原始鱼类、三叶虫、昆虫、羊齿植物,也有巨大的爬虫类动物等,各个地质时期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应有尽有。

二、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我国西藏境内,青藏高原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端,以其深度(平均5千米,最深处为5,382千米)、宽度(35~200米)和长度(496.3千米)的综合特征名列世界峡谷之首,而且以它深邃的科学内涵、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自然环境等为科学家和世人所青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雅鲁藏布江河水的下切侵蚀而成。大峡谷地处强烈的地壳活动中心,是适应构造发育的构造湾、构造谷,其所在地区正是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的中心地带,东侧受到太平洋板块的抵挡,因此大峡谷随构造转折拐弯。似马蹄形。目前已在峡谷中发现多处来自地壳深处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证明板块缝合线构造的确存在。地质资料显示,大峡谷内侧的南迦巴瓦峰出露的中深度变质岩系,经铷、锶等时线法测定。其绝对年龄值为7.49亿年,这是迄今为止所测得的我国喜马拉雅山一侧地层的最老年龄值,相当于前寒武纪,与古老的印度地台地质年龄值相仿,它表明地质上这里是古老印度板块北伸的一部分。

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浓缩了诸多自然景观,如大峡谷地区高山林立,发育着世界仅有的珍稀冰川类型——季风型海洋性冰川。令人称绝的是,这里的山谷冰川竞游弋在绿色的原始森林之中,而有的冰川表面深厚的表碛上竟然长有植被。大峡谷地区还生活着中国最后的猎人。腰插易贡短刀、手牵波密猎犬的门巴人依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溜索、独木桥是这里最先进的交通设施。

三、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近200千米,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其中瞿塘峡全长约8千米,在三峡中最短也最为险峻。巫峡全长约45千米,以幽深秀丽闻名天下。峡江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忽又峰回路转,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巫峡十二峰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整个“三峡”江段是由四道峡谷段和三道宽谷段交错相间组成的。三峡有峡谷和宽谷之分,这和峡江经过地区的岩性有关。峡谷多在石灰岩地区,岩层质地坚硬,抗蚀力较强,因而河流对两岸的侵蚀能力较弱,但垂直裂隙比较发育,河流便趁隙而入,集中力量向底部侵蚀。随着河床逐渐加深,两岸坡谷的岩层失去了平衡。沿着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悬崖峭壁。而当河流流经比较松软、抗蚀力也较差的砂岩和页岩等地区时,河流向两旁的侵蚀作用加强,便形成了宽谷。所以,在峡江地段一进石灰岩地区峡深谷窄,一出石灰岩地区便豁然开朗。

长江三峡形成的具体过程,地质地理学界较为统一的看法是:距今7000万年以前,在燕山运动中。川东和鄂西一带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皱山脉。它们由西南一东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些山脉与北面的大巴山之间,是一个东西向相对低凹的地带,古长江的峡江段便是沿着此低凹带向东流去。而随着这一地区的继续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剧烈,最终形成了深邃幽长的长江三峡。

四、东非大峡谷

东非大峡谷又称东非大裂谷、东非大地堑、东非大地沟。其实,裂谷不同于峡谷,它是地壳断裂形成的狭长深陷的谷盆。大陆裂谷多分布在地质上年轻的高原地区。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其中延长最深、规模最大的大陆裂谷。

关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据地质学家们考察研究认为,大约3000万年前,由于这里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使裂谷带两侧陆块逐渐向外扩张分离,中间地层下陷,南段形成大裂谷,北段形成红海。由于抬升运动的不断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现在这里依然在不断变化,平均每年以2~4厘米的速度扩张,如果依此不停地发展下去,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产生一片新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东非裂谷带的景观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在裂谷两侧可以看到高峻陡峭的断层崖地貌及两侧高原上分布的众多火山,如非洲两大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山上形成赤道地区山顶终年积雪的奇特自然景观;二是谷底的地形一般起伏平缓,大部分是平原地带,草原、丛林广布。特别是分布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集中了非洲大陆湖泊的大部分,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1.13千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猜你喜欢
裂谷科罗拉多雅鲁藏布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峭壁上的历史长卷
世界第一大峡谷
裂谷 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
裂谷热
被苍鹰擦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最好的“地质陈列馆”
雅鲁藏布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简介
地球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