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哲
[摘 要]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不仅塑造了蒙古民族刚毅、执著、率真、豪放的民族性格,而且还有表现蒙古族情感细腻,善良多忧,深沉内在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文化 民族性格
蒙古草原,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形成稳定的蒙古民族,1279年蒙古帝国统一了全中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版图横跨亚欧大陆巨大无比,幅员辽阔,形成了横跨欧亚两洲的大汗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旷古绝今。蒙古族自称“蒙古”,译为“永恒之火”,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民族在不断的迁徙、融合、演变、生存中,留下了一段生动的历史,同时也产生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顺历史潮流自然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文化反映了蒙古民族历史的变更、繁衍、生存状态和其独特的民族性格。歌谣是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展示,其中张扬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蒙古族民歌是北方草原文化中的“活化石”,蒙古族的文化载体可说主要依赖于民歌。蒙古族民歌作为蒙古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更是可以清晰的向世人展现蒙古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感情和生产、生活,折射出蒙古族追求进步,崇尚自由,忠于情感,反对压迫,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高尚境界,是非标准,宽阔胸怀道德品质以及无限的创造力。蒙古族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之广、蕴含情感层次之丰、包容万象之全实属世界罕有。
我们可以从蒙古民歌中找到地理、历史、政治的印记,从音乐中找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可以找到音乐与舞蹈、美术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找到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血缘。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一类曲调深沉古朴,舒缓悠长、跌宕起伏,高亢豪放。另一类结构短小巧玲珑精悍,节奏明朗有力,情绪欢快活泼,歌词言简赅,音乐形象鲜明,曲调优美动听。蒙古族自古至今,经历了狩猎经济、畜牧经济、最后进入农业与畜牧并举的经济,这些生产方式都给蒙古族民歌以极大影响。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以强大的生命力注入到蒙古族发展的过程里,呈现给世人蒙古族即粗犷豪放、桀骜不驯的外向又情感细腻、儿女情长的内向这种看似矛盾的双重性格,但总体上蒙古民歌“慢多快少,忧多乐少”,偏内敛的成份要更多一些。蒙古族民歌的音阶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为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调式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旋律线条常呈抛物线型,一个乐句的高点常常位于中部,另外,音程较大的跳进,是形成蒙古民歌开阔、稳健、剽悍性格的中心环节。单从乐谱上看,除有一些装饰音化的标记外,似乎没有过多的特别之处。但身临其境的聆听蒙古民歌会发现它具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发音方式,只有在白云、蓝天、绿草、羊群的映衬下,在远离繁华的毡房里,才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真谛。这也就是蒙古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性格表现。
蒙古人因为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从小居无定所,这使得他们没有其他民族那样很强的归属感,而且草原游牧生活艰苦,人只能适应环境,而不能去改变环境,所以很多蒙古民歌常常透着悲伤的情绪,追源历史蒙古族早期民歌以短调为主,具有结构短小、音调简洁、节奏明了、词多腔少等特点。整体音乐风格具有叙述性与歌舞性,抒情成份少,这也是原始时期人类音乐艺术的共同特征,在那段时期,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阶级,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在最为原始的社会形态下,尽管有时会食不蔽腹、衣不裹体,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充满激情,此类民歌如《追猎斗智歌》、《白海青舞》等,其篇幅精悍、节奏有力的特点折射出蒙古民族剽悍、勇敢、爽直的外向豪放之性格。还有一类短调民歌,同样具有早期短调的遗风但同时加入了凄凉悲伤、孤独隐忍的一些元素,整体作品短促、明快而局部旋律明显委婉、高亢,如《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等,这一类民歌作品中更能反映出了蒙古族豪放中带有细腻一面的双重性格了。在蒙古民族与中原各民族之间不断的融合交流过程中,其民歌的风格也逐步向长调过度,而长调成为了蒙古民歌的主体,同时蒙古文化的民歌体系逐步稳定。这类民歌有较大的篇幅,气息宽广、情感浓沉,在持续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与装饰,在演唱方式上大量运用波折音和假声技巧,使蒙古民歌在演唱音色、力度变化、虚实对比等方面充满了飘渺的魅力,形成了独特的音色与清澈的音质,有着独特而浓郁的装饰性色彩。而在民歌的表述内容上更是极为广泛,有牧歌、赞歌、情歌、思乡曲……如《辽阔的大草原》的音乐语言、曲式结构都是简洁精练的,全曲只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却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同样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蒙古民族的宽广心境、豪迈气概和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一脉活生生的民族的灵魂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敖包相会》渲染了蒙古族青年男女两情依依、和睦浪漫的相约相爱的场景,浓浓月色下、神圣敖包旁一对恋人用声音演绎出的爱恋给我们一种丝丝滑滑的感觉,就像洁白浓醇的乳汁流过我们的心房,彰显出草原儿女对爱情执着、对生活热爱的高尚情操。长调《牧歌》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在浓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下,能够看到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和平的温和、宽广的性格。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民歌是彰显民族性格的一种方式,民歌就是这个民族性格跳动的脉搏。不论哪个民族,不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都能听懂音乐,都会喜欢音乐,更喜欢好听的音乐。其实我们伟大的中华各民族,正是在中华母体中共同经历着民族的演进,民族的融合。各民族在生存发展中,彼此竞争、相互吸收、多元一体、共同繁荣,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辽阔丰饶的疆域,并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