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组织形式的研究

2009-08-14 07:41高素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组织形式体育院校

高素娥

[摘 要]本文通过对7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后,结果显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具有各自的特点,形式和内容各有侧重,但发展不平衡,应根据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自身的需要确定其内容和组织形式。

[关键词]体育院校 实践教育 组织形式

本文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并针对性提出建议,为顺应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和培养合格的体育专门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育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教学实践

从调查结果看,体育院校的教育实习一般都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四年级上半学期,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编排课的部分教案,课前由任课教师审阅修改后,由学生组织进行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课后教师简单小结并给予评分,课堂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基础课的试验开展和其他教学实践相比(43.5 %)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试验员数量不足、部分试验无仪器设备、任课教师不够重视等,并且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试验课的开出率也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调查显示,各专项练习与训练的开展状况比较理想(77.1 %),主要原因是专业特点和设置决定的。

2.2专业实践

学校的教学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增长才干。从调查结果看,体育院校针对学生组织的各种训练和比赛开展的最多(86%),其次是比赛的编排和裁判工作,与专业实践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一致。而模拟施教占53.7%,这样的结果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培训从教能力而言,进行的相对较少。体育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综合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如果大学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不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相联系,就会使我们的教育滞后和脱节。

2.3科研训练实践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对学术活动举办状况问题的调查中,有29%的答经常举办,与校园活动(72.5%)以及社会实践(51%)的举办状况相比明显偏低。体育学院校园学术氛围本身就不够浓厚,学术活动也较少,加之对本科生的科研要求,学生参与的机会太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必然降低。

2.4校园活动

从调查结果看,体育院校校园活动开展的比较丰富(72.5%),组织形式上,主要由团委组织,学生会承办,相对的灵活自主,也能反映学生的喜好,党团活动则主要由学生会协助辅导员开展,比如,举办音乐、美术、书法等比赛;各种形式的党团活动;学术性协会及单项俱乐部;各项集体活动等,说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校园活动开展形式调查与开展状况显示一致。

2.5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来完成的一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主要的途径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及考察访问;开展各种勤工俭学及有偿服务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和“三下乡”活动;挂职锻炼;军训等。目前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地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范围包括捐助希望工程、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参与面相当广,学生中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精神。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2.6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的主要途径有:与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相结合进行的各项具体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等;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各种服务活动,如“三下乡”“绿色环保”等活动;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如实习的专门训练和平时的专业学习等。结果显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道德实践方面不但对学生注重课堂教学,课后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53%),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发展过程,大学教育更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师德”角度,提供育人的平台。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具有各自的特点,形式和内容各有侧重,但发展不平衡,应根据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自身需要确定其内容和组织形式。

3.1.2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内容不完整,不系统,有必要构建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3.2建议

3.2.1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育活动得以正常化、制度化的保证。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3.2.2要确立实践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在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内容的安排、模式选择及管理手段等方面,既要考虑实践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培育一些中介机构,促进实践教育的社会化。

3.2.3学校可借助社会支持完成实践教育任务,同时对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做一个检验;接受单位可借助学生的实践得到新的理念。在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内容形式的安排、模式选择及管理手段等方面,既考虑实践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

3.2.4通过对各体育院校实践教育组织及开展现状,初步构建我国体育院校实践教育内容完整体系,为顺应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和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实践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2) .

[2]高丽静,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2004,(3):53-57.

[3]王超英.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1) .

[4]刘振天.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俄罗斯的社会教育工作.外国教育研究.1994,(4).26-30.

[5]王启明.体育教育实习[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3) .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组织形式体育院校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