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兴
从国家债务来看,中国政府不差钱;从生活水平来看,中国百姓差钱;从政府对百姓的责任来看,中国政府到底差不差钱?
目前,通货紧缩的阴云笼罩各国。
面对4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和2月份CPI和PPI同比双双落入负值区间的经济现状,有些人便议论:中国战胜经济危机不差钱,差信心。那么,是谁不差钱?真的不差钱吗?为什么差信心?
西方媒体总在议论中国能不能当拯救世界的白骑士。和西方国家的政府比,中国政府似乎是最有钱的。2007年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中国仅为18%,美国为61%,英国43%,日本196%。进入金融危机后,美国实际国债节节上升,2008年已超过10万亿美元,美国还要拿钱救三大汽车公司,要创造万个就业机会,债务只会越背越重。而中国财政2008年上半年盈余1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的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已接近2万亿美元,几乎为处于第二位的日本的两倍;持有的美国国债到2008年9月底已达到5850亿美元,超过日本,世界第一。面对这次经济危机,可以说中国政府不差钱。
中国经过3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被国外经济学家认为是“中国奇迹”,付出的成本也不小,那就是贫富差距在拉大。衡量贫富差距,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基尼系数,一般高于0.4就说明是蕴含着危机的社会。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46,说明经济现处于国富民穷的阶段。
中国政府现有的经济实力,是过去30年经济发展中的分配向政府倾斜的结果。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CDP的年均增长为9.6%,而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为14.8%,是GDP增长速度的1.5倍,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007年,美国有300万人的个人手中财富超过100万美元,日本是150万人,英国是49万人,中国仅为41万人。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富人的人均财富,要比中国富人的人均财富高得多,因此,美国的个人财富总和可能是中国个人财富总和的几十倍。30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发达国家比,中国老百姓还是差钱。
中国百姓的存款总额高达加万亿元人民币,一方面中国人有存钱以丰补欠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还没有让百姓具有安全感。和发达国家比。中国人的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不是老百姓不想消费,而是担心一旦真需要钱应急时,还得靠自己。老百姓实际还是差钱,所以差信心。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才是扩大内需的前提。美欧、日本的人民不在乎在银行里有没有存款,不仅是文化传统问题,更是由于他们有比较好的社保体系。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需的投资是巨大的。即使是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上不全是政府的钱),13亿人口,人均不过是1万多元人民币。从政府对人民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中国政府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钱。
中国至今在社会保险、基本教育等方面还待完善,社保基金亏空巨大,官方公布数据为7200亿元人民币,个人养老金账户空账运行严重,同时,中国的教育支出只占GDP的3%。我认为,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要各占GDP的5%左右才正常,这些应通过立法,建立新的制度予以确保。必要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再也不能让人民由于这方面的担忧而心惊胆战、节衣缩食地过日子了。制定一个好的制度,同时也需要承受短期内的压力,这是一种远见,一个国家应该为长期发展考虑。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1967年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1973年时又增加两倍,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由此奠定。试想,如果日本几十年前没有技术研发的长远目光和巨大投入,恐怕早就被竞争所淘汰了。
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起飞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中国只有坚持改革,藏富于民,把有限的财富用到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上,才是把经济推向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