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冰
当更多人拥有“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年犹得作茶神”的境界时,和谐社会与我们只是近在咫尺了。
“和、静、怡、真”一直被认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即茶事活动要协调、和谐; “静”即要有一个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怡”即要怡然自得,随意洒脱;“真”即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真情、真切。或许这个缘故,至今我始终与茶保持着不即不离,不冷不热的境界。
按理说,喝茶,喝好茶,对我来说就如顺理成章的事。正如我的一些好朋友也时常说,喝好茶就得找田冰。而我听后总是一笑了之。但事后很少有人喝上我送的好茶。原因是怕喝上我的茶叶,朋友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田冰的茶根本没花钱,一定是下级孝敬来的!”陷我不仁不义之中。
的确,我工作的润州区,茶园依山临岗,制作茶叶历史悠久,据《丹徒县志》记载,明末清初这里产的“五洲碧螺春”茶叶在南洋劝业会上曾获过金奖。虽然我不是学农,但要经常随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辖区内规模较大的茶场我都去过。“金山翠芽”、“惊春灵芽”、“五峰迎春”、“五洲白茶”、“南山滴翠”等名茶我也随着农艺师们“一本正经”的鉴定而品尝过。去的多了,也便知地产名茶的一二。这些茶之所以名贵,不仅在田间管理上要求高,而且在采摘和加工上都有相当严的标准。在茶田的管理上,茶场要严格执行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标准,在病虫害防治上,通过分批及时采、采早、采了来降低虫口密度,同时采取茶叶立体栽培技术,增强抗霜冻能力,以提高产量;在达到防治指标后,即以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绝不使用化学农药,虽然成本会增加,但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在采摘鲜叶时,由一名本场职工带领十名采茶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采摘;采摘以后让每位采茶工将茶叶放置在各自的竹匾内,进行分检;分检后每位职工将所带采茶工摘的鲜叶归拢,交车间验收。整个过程要经过三道验收关。在加工制作上,鲜叶进厂后到加工成成品,需经过摊晾——杀青——理条整形——辉锅提香等工序,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加工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来控制在制品质量,形成稳定的成茶品质。各个环节环环紧扣,要严格按照“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图”等规定和要求执行。
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提高,饮茶能够止渴生津、去腻、醒酒、提神的种种好处被人们逐渐认识,茶叶被认为保健和保养的最佳饮品。正因为这样,加之地产茶产量少,做工精,地产名茶已成为炙手之物。由于采茶成本的增加,名茶除春茶制作之外,一般夏秋茶几乎不做,因而地产名茶更是稀少而又昂贵。春茶中当数三月中下旬的茶最为尊宠。闲暇时刻,泡一杯绿茶,静看个个茶仙子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神态,一切烦恼和浮躁顿时消去。
然而,要想真正在闲暇的时刻喝上纯正的地产茶,那是难上加难了。社会进入转型期,又有多少人有如此闲暇的时光和心境如水的心情?隐士风范的品茶习性已经和我们失之交臂了。听朋友说,在四川成都,进茶馆品茶是朋友相聚的重要场所。他曾经来镇江考察想开一个规格高档的茶馆,可是最后还是放弃了,他说,进馆子吃饭已经成为镇江人交际的重要场所,而一般的茶楼又是以打牌为主要活动,根本无品茗之闲适。
事实也是如此,几百上千的名茶,一般市民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快节奏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够沉下心来?
也许正因为有这种情形存在,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在呼唤“国饮”,让产茶大国,变成饮茶大国,让更多的中国人心定气神,健康延年。
我时常在想,当更多人拥有“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年犹得作茶神”的境界时,和谐社会与我们只是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