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桥下小学教育信息化之路

2009-08-12 10:00刘智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笔记本电脑无线校园

王 峰 刘智松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跨越化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下以浙江龙游桥下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为例,对此问题作一浅探。

一、突破:选择高起点

龙游桥下小学地处浙西欠发达地区的“城中村”位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学校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的启动,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愈来愈感受到现代教育装备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学校号召教师自购计算机,并视财力分阶段给予至少50%的奖励。

学校接入电信100M光纤,新配建2个多媒体专用教室,但接入的宽带接口仍然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要。若将所有教室、办公室都接入宽带,网线交错影响美观,节口过多又影响网速。2006年2月,学校决定在有线网络连接的基础上,按照有效辐射距离在全校各个方位安装8台宽带无线路由器,编织成的无线E网信号覆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比有线局域网要合算得多。

学校网站建设也成为校园E网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站创建了新闻、管理、资源、特色、展示、互动等六大模块,开通了校园内网论坛、校园博客以及容量为50G的内网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进行多媒体教学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还发动教师建设学科、管理、学习等多个子网站,为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班级管理等提供网络平台。如学科子网站中的“小学科学在线”,就成了市范围内第一个小学科学的主题网站。

二、应用:落实新举措

装备提升了,E网开辟了,如何让它发挥最大效能便成为当务之急。为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自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校着眼于现实,在“新”字上做了文章。

1.因材制宜“补”应用

1000多名学生共用1个多媒体教室显然是供不应求的。有了校园E网,学校将教室里的电视机与笔记本电脑相连,借助录音机解决电视机与电脑音频率不兼容的问题,将各个班级现有的电教设施整合成9个简易多媒体教室。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直接进入了课堂,教师演示、操作方便快捷,或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或通过无线网络带领学生在网络学习殿堂中尽情邀游,很好地弥补了学校多媒体专用教室不足的缺陷。

2.强化培训“常”应用

学校加强相关技术应用的培训。一是针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次周前会用15分钟,至今,已培训了1500余人次。内容涉及文字处理、网上搜索和下载、E-mail收发、校园网平台和资源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二是对骨干教师进行CAI课件制作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课件制作方法后回年级组对其他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三是对个别年龄较大、学习有困难的教师一对一“帮困”辅导,使之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上课。

3.渗透日常“广”应用

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等都和无线E网结合起来。学校管理活动网络化,大小活动的主责任科室都把活动的方案通知、过程实况报道、活动小结反思上传至校园网,并上报县、市等各级网站,信息传播迅捷流畅。教师常规工作电子化,不用再为烦琐的抄抄写写而烦恼,不仅节约纸张,而且更有利于资料的积累和应用。只要坐在办公桌前,鼠标轻轻一点,便可通过无线E网随心所欲地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网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

4.巧设奖励“促”应用

学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列入每个教师学年度考核的范围。凡评为“合格”以上者,其管理和教学中的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率,必须达到省规定的标准;凡评“优”评“先”,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率为“优”是必备条件。对教师自购笔记本电脑根据《笔记本电脑使用维护的奖励制度》,不定期对教师笔记本电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教师将笔记本电脑用于游戏或其他非教学用途,则学期结束时学校奖励教师一定数额的电脑使用维护经费,反之,则要扣除该项费用。此举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将笔记本电脑运用到教学中去。

5.活动驱使“逼”应用

学校每学期举行教师全员参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以测代训,以测促练,“逼迫”教师使用,使他们在活动中深刻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此外,在校园文化艺术节、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四省市“生成性”课堂展示、“灵江争鸣”校本教研展示等重大活动中,从活动的宣传到资源的发布,从主题选定、资料收集、信息交流、课例分析到说课上课、研讨反思,都是通过校园E网进行的。尤其是在课堂评议环节引进了QQ群评形式,将听课教师的即时评价意见同步展现出来,真正发挥了笔记本电脑和E网优势,体现了新课程注重“生成”的核心理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成效:拓展新时空

校园无线E网的开通,拓展了学校教育的新时空,一道道新景观在校园出现——

镜头一:教室

上课前,教师走到讲台上,熟练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做起课前准备来。学生竟无一人转头侧视,原来从笔记本电脑中传输到电视机上的精彩画面正吸引着他们,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教学现场。

境头二:办公室

端坐于笔记本电脑前的老师正利用无线E网查询资料或网上备课或下载文件。

镜头三:“灵江争鸣”校本研修现场

主席台上,40多个孩子正在老师的引领下,与文本对话,体验蕴含的情感。主席台左边一块大屏幕正对会场,上面的字幕不断刷新着。台下前几排的座位上摆着十七八台笔记本电脑。学校高年级语文组的老师正上传评课发言到屏幕上。

镜头四:教学常规检查现场

没有成堆的教案,没有成叠的听课本,更没有一张张手写的教后反思。每一台电脑上都有一个教学文件夹,每个教学文件夹中都有“教学预案”、“教学资料集”、“教学课件集”、“教后反思”和“听课随录”等几个子文件夹。有的教师是这样打开来等候检查,有的教师则把自己的常规材料上传到FTP中送检。形式灵活,方便快捷,效率极高。

成效解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激活了课堂教学。借助QQ群评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校本研修,改变了“听课”的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真正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到目前为止,学校网站已发表教师文章及学生习作1700多篇,购买及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有180多个,网站访问量达到25万多人次。学校教师教学常规检查、重要活动讨论等愈来愈多地通过校园FTP进行落实,校园网成为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

四、思考和启示

第一,转变观念。信息化建设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基于现实,讲究实效,逐步发展,使E网建设与理念强化同步,硬软件建设并举。

第二,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是必然选择。如果继续走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大资金强投入的老路,既不可能也行不通。要把突破口放在当前尚未呈普及态势的校园无线局域网上,立足于高起点,用较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和远程教育工程一样,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同样要人去用才能发挥其作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好比是“路”,软件是“车”,教师则是“驾驶员”。修好“路”,购买了“车”,没有合格的“驾驶员”还是不行。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力促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第四,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近几年,桥下小学逐步走上一条发展的快车道,获得衢州市名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浙江省示范小学、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等殊荣,教育信息化建设功不可没。

(作者单位:浙江龙游县电化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笔记本电脑无线校园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笔记本电脑“僵尸”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专业级笔记本电脑
ADF7021-N在无线寻呼发射系统中的应用
数码相机 手机 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