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一部电视剧,链接着演员聚光灯前的表演与屏幕后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演员是幸运的——剧情模拟了无数生活场景,让她们在虚拟中释放真实的自我。她们可以在一部戏中放大自己某种性情,又可以在下一部戏中挖掘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心理活动。想要了解一个演员的真实,还是看她的戏吧。
2009年,中国演员谁最火?无疑,许多人会想到是赵子琪。《我的青春谁做主》与《我们生活的年代》轮番在各个卫星电台热播,一面是青春自信的律师青楚,一面是隐忍坚韧的紫云。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女子被赵子琪演绎得真实可触。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子琪?
是的,她在屏幕中的角色都有她的本真做底,因此她诠释的角色会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现实中子琪的生活,则要比屏幕中的角色更丰富、精彩。
从赵琳到赵子琪
当赵子琪还是赵琳时,她已经被观众所熟知。《生活》栏目中的漂亮女主持,《别了,温哥华》中那个干净的如同棉布一样的晓雪,《我的长征》中英姿飒爽的贺子珍,……
但是,改名的决定,还是来得那么决然干脆。
“子琪”是父亲曾经给她起得名字,后来,这个名字被外公否决了,认为“琳”更好听一些,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我不大喜欢自己以前的名字,就决定改回爸爸给起的名。”赵子琪轻松地解释,冒着被演艺圈再当做新人的危险,她执意地在新的电视剧职员表上打上了自己的新名字。据说,她在改名之前曾经给剧组所有的人都说了一遍,请大家喝了三天水,并要求大家,如果谁还叫她以前的名字,那么,以后要请她喝水。
韩剧中金三顺执拗地将改名看做改变人生的某种象征,在子琪看来,她的改名或许要轻松很多。
因为,在此之前,她似乎就是一个能够勇于改变自己人生的人。她并不需要用改名这种方式增加“改变”的仪式感。
在进入演艺圈之前,还在叫赵琳的子琪,就是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中受人欢迎的女主播。尽管她一再地说自己进入电视圈是误打误撞——她以前的理想是进入复旦大学以后做一个记者。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优秀学生,并因此成为那一届唯一一个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我不是一个主动进攻型的人。交给我一件事,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如果不给我机会,也没关系,我就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子琪曾经说。或是正基于这样的踏实心态,子琪从上大学时的兼职主持人再到毕业后进入央视,一路顺风顺水。
央视主持人的头衔足以让大多数人心满意足,风光、高薪、轻松,是每一个得到的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的。只是这个曾经叫做赵琳的女孩在并无多大挑战性的工作前开始逐渐厌倦。
2002年,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毅然决然地从央视辞职,投身娱乐圈。如同她改名一般不管不顾,毫无退缩也毫无后路。
随着一部一部电视剧拍下来,她渐渐地在主持界之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从《别了,温哥华》中清纯哀婉的晓雪到电影《我的长征》中英姿飒爽的贺子珍,电视剧《花开有声》中的盲女篮子,让这个叫做赵琳的女子开始存演艺圈占得一席之地。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造型师李云涛对赵子琪给与很多溢美之词,他说,赵子琪的外形充满书卷气,优雅又具有亲和力,待人处事落落大方,是自强、自立、自信的新时代女性。
或许在《别了,温哥华》中还有初入行的青涩,在电影《我的长征》中的女军人贺子珍演绎则让她找到了表演的淋漓快感。或许是因为出身军人世家,因此演绎军人形象时就更易得心应手。《我的长征》中她的戏份不多,但仅仅几个场景便将一个在面对铁一般的纪律时,舍弃亲情保全大局的伟大女性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演技在业内获得了一致好评。之后,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杨成武将军》,电势剧《血色残阳》、《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作品相继问世,她也完成了从赵琳到赵子琪的转换。
她不是一炮而红,是温水慢炖。她从不炒作绯闻,更不制造新闻,只是踏踏实实地一部一部地拍戏,近似绯闻绝缘体。她觉得,演员的生命力应该体现在作品中,而不是一个个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所以,她红的不快,但是很稳。像她这样的明星,大都有着长青藤般的生命力,比如蒋雯丽。也的确,有业内著名制片人曾经说过:赵子琪会成为第二个蒋雯丽。导演赵宝刚更是力挺爱将:“赵子琪知性、淡定、有思想,像她这种类型的演员比较少见,她继续走红绝对没问题。”更有学者称道:几年之后,赵琳会是中国很会演戏的演员。
她的改变并非从名字开始,因此,就不要将赵琳改变赵子琪解读为某种标志或是某种仪式,它只是子琪生命中的某一个程序而已。仅此而已。
保持本真质朴率真
改名之后的子琪并未为此改变自己固有的生活圈。她依然生活在曾经的友谊包围中。荧屏中,她可能是干练的职业女性,也可能是温婉贤惠的居家女。不过,在生活中,她是那个朋友圈中著名的“马大哈”,她经常忘记应付生活中的麻烦事,比如,车的年检,比如,什么什么费,很多时候,是朋友打来电话提醒或者直接替她代劳。
生活中很多琐事她记不住,朋友如果遇到一点麻烦事,她却会记在心里,走着坐着都会想,好像是自己亲历。北京女孩儿身上的爽直、仗义在她身上充分体现。
“我可能对友情这种东西上瘾。”她有点羞涩地笑。毫无疑问,她在朋友圈中是受宠的,她身上那份本真,质朴,诚恳,在这个喧嚣的都市如同稀缺資源一样,被拥有的人珍惜。
在影视圈,赵子琪也以好人缘著名,很多合作后的演员后来就成了好朋友,比如,拍摄《我的青春谁作主》,她有了一个好妹妹,王洛丹。在《我们生活的年代》拍摄杀青后,她又与剧中的叶玉芬扮演者陈实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在第一部戏《别了,温哥华》中,她曾经与陈坤有不少对手戏,在拍戏中结下的友谊一直持续至今。当初,《别了,温哥华》刚刚播放,有人质疑她的演技,陈坤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激动地维护自己的朋友:“赵琳是我见过的女演员中,最有魅力、最有文化的一个女演员。我觉得赵琳的演技非常好,她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演员,我非常欣赏她。”这份欣赏,不仅仅是一个优秀演员对另外一个优秀演员的欣赏,还包含了一份朴素友谊中的相互支持与珍惜。
以前的生活很单纯,她戏称那时生活的状态是“出世”,很多复杂的事她不用涉及当然也不会因此烦恼。现在的生活也很单纯,那是她给自己营造的单纯,不过她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入世”了。毕竟,演艺
圈是一个什么人都有的小社会,剧组生活的特殊,又让她必须得要适应一个又一个迅速组成又迅速散开的小社会。
“如果说对于某些人际关系的纷扰不觉得困惑的话,那是假的。”子琪说:“不过,每次困惑痛苦后会觉得自己又成长了,这种感觉也很有成就感。”
刚进娱乐圈时,她的本真、质朴、热情,有时会被对面的铜墙铁壁撞回来。每个人的生活体会与人生经验不同,对生活也会持不同的态度。有人像刺猬,有人像蜗牛,很多人会将自己包装成在社会中最不会被伤害的面孔。子琪的自然与本真当然会碰壁。好在她不是那个遇到障碍物就缩起来的海葵。她将纷繁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对人生的感悟,用豁达宽容消化人性中某种负面情绪,生活永远是如此,你希望它有多复杂那就能多复杂,你希望它多简单,那就有多简单,心底澄澈,外面的世界就干净,于是在纷繁的娱乐圈,她依然是那个率真,质朴,自然的子琪。
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子琪的眼睛里,看不到急躁与焦虑,庞大的名利场似乎并未对她有所影响。她对自己的所得,很容易满足。这可能与她信佛有关。“佛教不单单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子琪说。她很愿意与人分享新近读过的佛经与看的书。
或许正是这样一份佛心,赵子琪的心中常常储存着慈善情怀,赵子琪认为,慈善在乎长久,并非是捐款捐物如此简单,它是一种持久的生活方式。她也一直在强调,慈善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做起,这份朴素的理念也一直让她的身影忙碌在慈善活动中,2006年,她化身慈善天使出席某家杂志社举办的募捐活动,为残疾人贡献爱心;2007年,她担任了红十字基金会主办的“天使回声”的慈善大使;2008年,汶川地震,她慷慨解囊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慈善这个话题一向是演艺明星喜欢津津乐道的话题,赵子琪却本能地选择低调,她的观念中,慈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是一个自我责任的体现,她只需默默地,尽自己所能地做事就好。
许久以来,演艺界和演艺界的明星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在很多明星不惜用花边新闻博取版面的浮躁年代:赵子琪这般用踏踏实实的心态,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真正慈善情怀就显得尤为可贵。
赵子琪明白,她选择了演员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星毕竟不同于普通的社会大众,更不应甘于做普通大众,或以低于普通大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明星们应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份责任,源于对“衣食父母”应有的回报,源于作为公众人物应有的自律。
面对贫困,面对不幸,人性和良知的光辉弥足珍贵,赵子琪将这一点感动发散开来,弥漫开去,再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于是成就了她与众不同的熠熠的星光。
生活中,赵子琪爱好广泛,她对居家装修乐此不疲,喜欢在家中营造一种优雅、舒适的环境,她的家也因此被布置的绿意融融,诗意盎然。闲暇时间,她爱好摄影,随身携带着一个小小的摄像机,看到或感动或美的瞬间就会抓拍下来,将瞬间留驻永恒,她用摄影记录着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书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她身上那股浓浓的书卷气就来源于此。随着年龄、人生阅历的增加,看书的心境也会有所不同。
“刚刚看完张爱玲的《小团圆》,以前可能真的很迷恋她小说中的那种苍凉感,可是,现在读完这本书我的触动不是很大。或许,我已经走过了那个为张氏小说唏嘘感叹的阶段。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远远不如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子琪说:“我更愿意看一些哲学的,带有人生思考意味的书。”
读书的心境随着年龄会变化,人生观、价值观也当然随之改变。以前,她会以为一个女孩子的传统幸福模式是结婚生子,有一個好的归宿,现在则不。“幸福的模式有很多种,不是仅仅有一条大家都约定俗成的路。”子琪说,“重要的是,有幸福的心境与感受幸福的能力。”
这个在军区大院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当兵的爸爸用近似军训的严厉要求她,早睡早起,每天跑步。按照父母设置的路径,她应该是循规蹈矩的乖乖女,一路波澜不惊。如今,她依然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成长方式——一边走,一边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方式。
总是让别人担心她的选择有点冒进,却总是走得沉稳有力。因为,她明确地知道,自己选择切入生活的角度,是源自内心的需求,并会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