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倩
虽然每个国家的任何行业里都有可能出些负面人物和新闻,如同大锅粥里的老鼠屎让人唾弃,随后遗忘,但如果事关警察系统,惹起的众怒往往非同小可。我在法国这几年,也常看到有关于法国警察的负面报道见诸报端,单是闹得举国震惊的,为躲避警察追赶而不慎身亡的事故就有四五起,有嫌疑少年躲入电房触电毙命的,有飚车被警车追赶发生车祸身亡的,也有非法移民误以为警察来抓人夺路而逃失足坠楼的,虽然这些是事故,不能说全是警方的责任,但却引起了法国社会对警察执法方式的思考。
近年来,法国又频频爆出警察执法必须达标的新闻。遣返非法移民需要达标,2007年指标为25000名,年末为了达标,巴黎警察在华裔非裔阿裔聚居地盘查堵截,可最终也没能达标,只遣返了23000名非法移民。2009年3月,最新一期法国《汽车博览》杂志也爆料称,法国的交通警察被强制要求完成开罚单的“指标”:在一份发自法国马恩省都市摩托警察大队的通报中,要求该大队必须在今年内完成以下最低目标:开具35张闯红灯罚单、110张未进行汽车检测罚单、66张未系安全带罚单……
再加上数不胜数的对法国警察做事古板、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办事不力的指控,警察在法国民众和外籍移民心中的形象不可谓不差,所以近来法国和平示威者也频频与警方发生冲突。
法国的警察就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我总认为,不论在哪个领域,爆出丑闻的毕竟是少数人的作为,他们未必能代表全体,就算代表了大多数,也一定有依然认真负责的,在警察队伍里也不例外。
去年十月,一个周三的午后,一点三刻,我坐在巴黎著名的拉德芳斯的警察局里,焦急难耐。
拉德芳斯被看作是巴黎新城。50余年的精心建设,这里成为了全欧洲最大的中心商务区和法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虽说在治安上,作为国际大都市,巴黎的名声并不太好,但旅居巴黎6年我也算一直平平安安。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的警惕性就松懈了。
那天,约见一位很久没见的朋友,在麦当劳神侃,决定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原来放手包的地方,除了不知什么时候谁掉下的半截薯条,什么都没有。
于是便有了之前一直印在回忆中的那一幕。在接待员让我等待警官的半小时里,一位先我而来的非裔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40来岁,身材极度发福,裹着非洲风格的棉布长裙,还拖着两个10岁不到的小儿子。操着口音极重的法语,她正在一边哭一边骂。她骂的人却过了好一会儿才亮相,是由一位警官陪同出来的,她的儿子。花光了母亲给他的零用钱,这未成年的孩子看上了一条名牌皮带,于是开始与同伴合伙偷钱包,这是他第二次被警察抓住了。非洲妈妈哭得震天,动手就要打,被警官拦住了,说教育是应当的,可不能体罚啊。
在法国,这样的非裔移民不在少数。父母为了生机拼命打工,于是街上多了好多游荡的孩子。偏偏巴黎是这么的灯红酒绿,有着数不胜数的诱惑。他们聚居的巴黎北部近郊,就此成为了问题之都,犯罪猖獗,那里长大的孩子,即使成绩教养很好,也很难在巴黎找到工作。這两年法国政府为治理近郊问题出台了不少法规政策,可没有什么成效。
送走了哭泣的一家四口,也轮到我了。为我作笔录的是一个男警官,制服笔挺,相貌英俊,当然,认真、和蔼、耐心是主要的。他很具体地记下了我丢包的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又很详细的记下了我手包的类型、颜色、大小和里面所有的东西,包括钥匙串上钥匙的大小和数目,甚至指甲剪的牌子,细致得令人惊讶。
作完笔录,一式两份,每份四页,每页签名,然后各留一份。他让我一定妥善保管,说补办其他证件的时候会需要复印件。我心烦意乱的,本来就丢了这么多东西,还得再花钱去复印,于是随便问了句能不能多给我打印几份。他竟然极爽快地答应了,二话没说三份打印出来,重又拿起笔,流水线一样,不厌其烦各签了12个名。
三天后,周六的上午,手机一开机就听到一个留言,说我的包在广场的凳子下找到了,所有证件、银行卡全在里面,让我周一过去认领。多大的一个惊喜啊。
我能找到包,多半是因为拉德芳斯的小偷有他们的“工作原则”,只要钱和值钱的,当然,也多亏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认真负责的法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