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罗彩霞”

2009-08-11 09:01
青年时代 2009年7期
关键词:通知书大学

晓 慧

自从罗彩霞事件曝光后,不断有冒名顶替上学的事件浮出水面。

5月13日《武汉晚报》报道,七年前,湖北孝昌县一个叫王俊亮的考生被一个姓郑的高二学生冒用了他的高考成绩和身份姓名,顶替他上了长江大学,并于2006年完成了四年学业。当年,是王俊亮的班主任亲手把他的录取通知书交给了冒名顶替者的长。而那位郑姓长还真就打通了各个环节,顺利让自己的儿子顶替别人上了大学。

5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十年前,山东单县学生邹志静以550多分的成绩被淄博医药学院录取。然而,她的班主任却把她的录取通知书转而给了自己的表妹刘彦丽。结果,一个正在外地打工的初中生刘彦丽,就“像是包办婚姻一样”变成了“邹志静”,被送进淄博医药学院就读。

进一步在网上搜索得知:

2008年10月22日《检察日报》报道,1996年,山东青年贾新超考入山东省经济学院,但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入学。之后,一个叫张保生的人冒名顶替他上了这所大学,而且使用贾新超的姓名参加了工作。12年了,这个张保生一直在使用贾新超的姓名。

2008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2006年10月,在杭州打工的邱冬芳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意外得知排山小学有一个与她同名同姓的教师,且此人是她中学时的同班同学。经过艰难查证,邱冬芳才知道:13年前中考时,吴小燕的父亲通过中学教师叶某,为吴小燕联系到上饶师范学校小学教育师范分院的委培生指标。中考成绩出来后,吴小燕并未达到委培分数线。吴的父亲通过叶某找到时任排山中学教导主任的占某帮忙,让吴小燕以通过了委培分数线的邱冬芳的名义参加了委培生的政审、建档,并到上饶师范学校小学教育师范分院报到注册。随后,吴小燕家人持《入学通知书》到公安局将邱冬芳的户籍迁移到上饶市并办理了注销手续。吴小燕毕业后分配到排山小学任教,邱冬芳却从此成了“黑户”。

因为冒名顶替,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孩子已经或正在被那些有权有势者伤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博士认为,冒名顶替损害了国家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三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破坏公平竞争原则。冒名顶替者不是通过勤奋努力,而是通过受让被录取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户口等进入高校,这对其他学子是极不公平的。二是严重破坏了国高考的公信力。国家通过高考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不合格”学生通过冒名顶替蒙混过关,使高考的公信力遭到亵渎。三是暴露出户籍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中存在漏洞,相关机构对当事人身份审查不严,以至于年年都有人冒名顶替上大学。

如何防止冒名顶替现象?“关键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刘教授指出,之所以大量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与我们的户籍、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分不开,“因为这些管理制度不透明,有必要建立一套透明、高效的管理制度”。他建议,可以在身份证上做文章,每个人建立一张身份信用卡,包括个人身份基本信息、上学信息、工作信息等多种信息纳入其中。有关部门在审查时一查便知,杜绝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

相信在罗彩霞事件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罗彩霞”站出来,让那些冒名顶替者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猜你喜欢
通知书大学
入学通知书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工地上的他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50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