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合跨入“宽口径”时代

2009-08-07 06:56张玉来
中国报道 2009年7期
关键词:访日高层核电

张玉来

6月份,中日两国在东京进行了第二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等日本各大媒体都做了具体关注。概括而言,日本媒体对于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达成一致,给予高度关注;对于此次会议的高规格给予肯定(中日双方都是正副部长级官员参加);均对中日经济合作前景持乐观态度。

同时,也有媒体对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因国内会议缺席而表示遗憾。《每日新闻》则指出,相对于把对话内容拓展至安保、政治层面的中美对话而言,显然,中日对话还不够完美。总之,中日各界对此次对话都给予了广泛关注和较高评价。

走出“政冷经热”僵局

中日关系在历经小泉内阁执政5年的长期“冰冻”之后,如今已经彻底回暖,走出了所谓“政冷经热”的尴尬局面。不过,长期以来中日之间积累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诸如钓鱼岛、东海油田等敏感问题,所以,目前也不能乐观认为中日之间能够迅速走向“政经双热”。

自从2008年4月小泉纯一郎当选日本内阁总理之后,其连续5年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右倾行动,成为中日关系陷入冰河期的主要原因。不过,两国经贸关系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2001年双边贸易总额为891亿美元,而到2006年小泉下台之际,该数字达到2113亿美元,到2008年更是达到2664亿美元,增长近3倍。中日关系呈现出鲜明的“政冷经热的“怪象”。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接替小泉成为日本首相,他一反上台前的一贯右倾色彩,把访问中国作为其上任后的外交第一站。应该说,这不是安倍的个人选择,而是来自日本经济界的强大推力。当时,日本各界普遍认为正是“中国特需”才把日本经济从长期低迷中拽出来,走出了所谓“失落的十年”。所以,要进一步推进中日经济合作,就必须摆脱“政冷”的僵局。

安倍访华被称作两国政治关系的“破冰之旅”,接下来2007年4月的温家宝访日又被称作“融冰之旅”,这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冰冻”之后的再度访日。然而,融化两国之间的政治坚冰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伴随2007年岁末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的所谓“迎春之旅”,以及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的“暖春之旅”,中日政治关系才开始真正解冻。胡锦涛访日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后的首次访日,至此,世界两个大国之间罕见的政治“冰河期”终于结束。

伴随政治“解冻”,双方经贸关系也迎来新的契机。就在福田访华前夕,首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举办,以“战略互惠”为基本原则,双方达成了新的合作发展框架。即两国将在能源环保、贸易投资、企业合作、世界及地区经济事务等四大领域进行密切合作。胡锦涛访日更进一步推进了该框架的具体化,在《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中,公布了70个两国合作的具体项目,涉及气候、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扩大人员交流以及改善经济环境等领域。

至此,中日之间“政冷”的僵局被彻底打破,双方官方渠道的畅通,无疑会极大地助推两国经济合作走向深入。今后,通过“以官促民”,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消除双方经济合作障碍,两国未来经济合作领域无疑将十分广阔。

“宽口径”合作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成为两国经济合作之间的“政治通道”,相对于此前单一的“民间主导”模式而言,它有望进一步推进如改善经济环境等问题的合作深度。在此次东京举办的第二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双方围绕第一届高层对话所确定框架以及胡锦涛访日所签署的具体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面对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双方还就如何促进开启内需、两国间通过协调宏观政策来促进各自经济发展方面等问题交流了意见。可以说此次高层对话为未来两国经济合作构建起“宽口径”的合作平台,其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在节能环保、经济产业服务、防灾以及青年培养等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会议結束不久的6月11日,日经平均股指一度突破了1万日元大关,这是去年10月日本陷入经济危机以来的首次突破。日本经济分析人士熊谷亮丸认为,日本经济复苏现象首先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拉升作用,因为中国经济出现触底景象,所以“日本出口中国已经开始增长”。

消除“政治缺位”尴尬

中日经济在结构上具有极强互补性,这在经济界早是共识。然而,事实上在双边经济合作中,中日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逊色于美日之间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为适应和推进经济合作,美日之间签订了诸多双边经济条约,如技术认可层面的《美日相互承认协定》(2007)、企业劳资管理层面的《美日社会保障协定》(2005)、税收方面的《美日租税条约》(2003)以及《美日反垄断协定》等。这种制度性保障建设,为美日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反观中日经济合作,虽然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日经济合作迅速升温,中国成为日本企业海外发展的第一投资区域,但由于长期“政冷”致使两国经济合作受到束缚,经济合作环境远远落后于美日之间。如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终于弥补了中日经济合作的“政治缺位”问题,使一些仅靠民间力量难以实现的问题有机会逐步解决。

以核电技术为例,中国已制定《核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准备大力发展核电。日本与美、法并称世界三大核电国家,在安全技术方面具有极强竞争优势。受国内市场狭窄影响,2006年东芝、三菱重工和日立等日本核电企业纷纷到美国发展,东芝收购了美国WH公司、三菱重工与法国阿海法合作、日立则与通用电气合作,在美国形成三大核电集团。显然,若中日之间能够在核电方面展开合作,其前景将非常广阔。

环保技术领域也是如此。受资源紧缺及60年代严重污染影响,日本在环保领域已形成世界独有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在此次高层对话推动下'日本宣布将帮助中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提供相关技术与经验。显然,中日若能在环保领域展开合作,其成效将非常显著,今后,在“政治通道”畅通的前提下,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经济合作将会有更广阔的合作领域和空间。而且,两国之间政治的交流与发展也将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访日高层核电
高层动态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核电链接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遏制暴力伤医高层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