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研究思考

2009-08-07 01:51周燕飞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研究者新课标美术

周燕飞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愈来愈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研究的背景

200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它在内容设置上将原有的美术欣赏扩展到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新课标出台了,而与之配套的教材尚待定,即处于准课程状态,这一段时间的空白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尝试的机会。

本研究主要是对某教师x(以下简称x)这个个案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地描述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研究的情况。其中有褒有贬,因为在摸索、尝试新事物过程中一时还存在不足和尚待完善的地方,是在情理之中的。研究中体现了两条研究思路。一条是我对×所进行的研究的描述。通过听课和访谈,描述她是如何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的。另一条研究思路是我对×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即对行动研究的研究,我主要分析了她如何进行研究及她作为一个研究者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种研究因此被称为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它为研究者和教师的结合提供了接触点。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和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

高中美术新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新课标中的教学内容较多,因目前处于实验阶段,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在可能的范围内,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选修绘画·雕塑和设计·工艺两个模块,由x和另一同事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二、研究的记录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特点,可分为外化(创作)和内化(欣赏)两类。《新课标》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作,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并通过综合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一线的教师更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对其进行检验。

案例1:比较与对照

——美术鉴赏课的课堂尝试

心理学对人的各种感观获取知识和信息有过这样的比率统计:

即有4/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途径获取的,此中除了文字信息外。包含着大量的图像信息。

如在进行近现代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自然,但比自然更集中、更典型,缺乏感性认识。×将反映漓江自然景观的图片与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春雨江南》(图略)让学生进行比较。

课堂实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s1:图片景物很美,感觉真实。

S2:作品的构图比图片好。

s3:我还是喜欢照片。作品的表现太主观了。

s4:作品对远近虚实的处理好,有取舍,感觉很空灵。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图片真实,但绘画作品以特有的艺术手法,对自然进行了加工提炼,使其更集中、更典型、更富有意境。我们更加明确了艺术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原理。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欣赏教学中,x将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与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图略)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得其妙,学生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绘画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x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原有内容的综合和拓展,学生对比较熟悉或较易回答的问题,比较容易达到教学效果,但一旦遇到学生较陌生的话题。往往会比较冷场,这时X就要一次次的启发。直到能找到一个相近的答案或有学生观点的答案。美术知识的缺乏、审美心理准备不够,导致认识的不通畅。

《新课标》中鉴赏部分的成就标准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我觉得x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北师大裴娣娜教授在谈到影响学生自主性发挥的因素时,指出教师是影响学生自主性发挥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将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如民主型的老师可能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行为。而权威性教师,可能会抑制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美术欣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留下初步印象,x的教学方法倒不失为一种尝试,即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有条不紊地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解决。

解决。

案例2:让我们来玩泥巴

——节泥塑课的课堂实录及分析

泥造型是雕塑的一种,它是利用自然黏土或可塑性较强的泥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立体造型的一种艺术活动。

这是一个系列内容,×按照泥塑的历史,民间泥人的特点、民间泥塑欣赏、泥塑的制作这样一个程序进行教学。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屏幕上打出“泥造型的塑造方法”,并告诉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玩泥巴。×以一只小动物为例,作了示范,并强调了操作要点,如手法、用水量等,接着×布置每个同学完成一个素身泥造型(不着色的泥塑),同学们听到要自己动手设计,都显得很兴奋,没有教材可以参考,也减少了限制,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了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虽然课桌上厚厚的书本依然那么笨重,但此刻我看到了大家脸上的轻松。

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提倡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班另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讲授下,对设计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能简单设计出有主题性的图案作品。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x通过讲授、练习,最终基本达到了美术活动课的评价要求。

学期末进行考查时,×选择了对德国素描作品的鉴赏作为两个班的比较内容。

在作品的欣赏中,X重点介绍了德国几位大师的素描作品,丢勒的粗犷雄劲、荷尔拜因的简约传神、门采尔的理性、珂勒惠支的震撼力,最后×在屏幕上留下了两幅作品,一幅是丢勒于1512年完成的《圣母玛丽亚》,另一幅是珂勒惠支于1903年完成的《抱死孩的母亲》,请学生比较评述两幅画的主题、情感、内容、构图、技法等方面的不同,并用书面评论的方式表达。

学生的作业交上来后,我通过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即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倾向等方面产生的直接心理效应的比较来对照两个班学生的差异,包括审美认知结构的完善、审美情感的丰富、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几方面的对照表明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实验班学生的表现要优于对照班。

三、研究情况的分析

在基础相当的情况下,x在实验班进行的是《新课标》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即对美术鉴赏、绘画·雕塑和设计-工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了内容安排。学生的鉴赏学习评定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用书面形式简单表达,其它方面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随堂练习。在对照班依旧按照原教材进行教学,即学习美术欣赏。学生的练习是做课后的“复习思考题”,题目基本是该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只要翻翻书就可以找到标准答案。对照班学生的作业评定,教师评价标准在于答案是否全面、个别答案是否带有个人观点、书面整洁度等。实验班学生的作业评价在于质性评价,收集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等,成长记录是评价的重要参考。单纯的美术欣赏活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纵向深入往往会导致横向关注一些问题,即所谓“以点带面”。较深入地进入一个学习内容,会对某些美术门类有更深的审美体验和认识,会关注与之相关的风格及艺术家,因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除了教师的原因,美术课程相对于其它学术课程,具有感性、直觉、情感、想象、实践等特征,《新课标》的内容的综合性是否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且由于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新课标》的尝试执行虽然取得了成功,是不是有其它因素在影响这种差距。如学习动机、班风等。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同样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去不断观察、发现和改进。

可以说,《新课标》的执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同时新课程还需要更多教师进行更多的研究探讨。但在《新课标》的执行研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减少鉴赏的内容会割裂欣赏的一个完整系列,且单一内容中就会遇到许多非讲不可的知识点。在进行绘画课和工艺课教学时,每周一节课的时间,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让这种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得不到更大的收益。

本研究以中学教师×为原型,描述了她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的大致过程。我想通过此展示和剖析,为中小学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提供一种研究的思路,对于质的研究来说,很多时候研究的结果可以以描述为主,不一定非要建立“理论”不可。但我还是想尝试着提出我的理论,尽管它尚不成熟。

通过此个案研究。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新课标》倡导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一个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特别是行动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可以从教师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部条件:①热爱教育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其中最基本条件是对教育的热爱。②改变教育观念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教师的研究者观念形成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一种对教师职业深深的爱。③具备一定的研究素质教师本身的研究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她)对研究的态度和作用。④个性魅力教师的个性魅力也是影响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为进取、民主、热情。

民主的教师是最受欢迎的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也不无益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外部条件:①教师要有条件运用各种研究资源研究是需要资料和各种信息的,这些有助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效率。②教师要有充足的研究时间时间不足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最大制约条件。③学校管理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事实上,学校能否为教师成为研究者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研究气氛,在相当程度上已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动向之一即是课程功能的拓展。美术课程的改革,要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的拓展。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所以课程从设置到进行教学都要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独特而有魅力的过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有用的、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提倡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努力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让它们学会学习,并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行文至此,本研究基本完成了它所承诺的目标:描述我的研究对象X在教学中如何对《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设置进行尝试性教学的行动研究。但这一项个案研究尚存在诸多缺陷,许多论述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它将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到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编著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美术教育译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谢方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中国科学出版社,1900

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研究者新课标美术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美术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