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用亲和的语言使课堂更和谐

2009-08-07 06:56杨美霞
现代教育教研 2009年6期
关键词:亲和力西湖话语

杨美霞

语言,是师生交流最常用的工具,而富有亲和力的话语,能搭建一座师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亲和力,如何利用自己更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改善教学氛围呢?

1.用商量代替命令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用命令的话语与学生说话,以显示自己的“师威”,以此来让学生信服。然而,效果却往往相反,这种话语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师生就难以和谐地交流。

某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施呢?学生思考、讨论,几分钟后,老师请一位同学发表看法,这位同学说:“因为西施是美的化身,西湖与西施一样也是非常美丽,都非常娇艳。”老师没有对学生的答案发表任何看法就说:“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是把西湖拟人化了,只有人才有神韵,所以作者眼里的西湖的美不一般,是有神韵的,楚楚动人的。”然后用命令的口气说:“还不快记下来!就按照我这种理解,给我记住了!”结果,大部分学生面无表情,机械地拿出笔来开始记笔记,少部分学生傻愣愣地望着黑板,一副无动于衷的神态。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千古名篇,韵味十足、美不胜收,可这位老师这样教,哪有美感和诗意可言,听了他的话,学生还有半点“奇文共欣赏”的兴致吗?他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也没有及时地点评,就用命令的话语,把自己的答案强加给学生,盛气凌人,毫无亲和力。这样命令的话语,使师生间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墙壁,交流受阻,学生自然难以配合老师了。如果老师用商量的话语对学生进行点拨,像下面这样说呢?

学生讨论,主动发表看法后,老师肯定了学生肯动脑思考,回签有道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作了深入的理解和鉴赏,产生了如下知识,诗人之所以把西湖比作西施,是把西湖拟人化了,只有人才有神韵,所以作者眼里的西湖的美不一般,是有神韵的、楚楚动人的。接着,老师用商量的口气对学生说:“好,请同学们对比品味一下,刚才咱们一起理解的是不是更深刻,更准确一些吼?”学生心有所悟,或者说“是”,或者点头,老师马上亲切地说:“那记住我们共同的理解,好不好?”

在教学中,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用“咱们”、“我们”等词语,说明答案是大家一起找出来的,使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的喜悦和成就感。商量的话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教学当然会得到促进。

2.用激励代替抱怨

教师抱怨的话语,源自对学生的不满,不论这种不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某老师为了完成一次写春天的作文,特意准备了一次以春为题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更好的交流对春的感受、发现。可是,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对现场口语表述训练又太少,课堂气氛很不活跃,十多分钟准备时间过后,只有几个学生主动进行口头作文。老师不得不点名请学生起来即兴表达,但效果不甚理想。这时,老师不满的情绪流露出来了,抱怨说:“哎!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你们怎么这么没有长劲!竟然连站起来说两话的勇气都没有,你们基础差就应该努力,我都怀疑你们时间花哪去了!”听了老师抱怨的话,学生更没有信心去回答问题了,就连几个情绪高涨准备发言的学生也耷拉了脑袋。看学生这么不配合工作,老师只得让学生自习,学生对老师的课也不满意。

一节原本应该气氛热烈的口头作文训练课就样夭折了,变成了一节死气沉沉的作文课,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不够积极时,使用了抱怨的话语。这种抱怨的话语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深受打击,师生之间交流的通道被堵死了。如果老师换成以下这种激励的话语,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生举手完成口头作文后,教师鼓励同学们说:“嘿,我真的没想到刚才几个同学能说这么多!虽然不大流利,也不是那么充实,可是同学们能开口说了,说明同学们都努力思考了。”

这种激励的话语,能产生较强的亲和力,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争相发言。一堂气氛热烈的口语作文课圆满完成。所以,无论学生的学习程度怎样,教师都应该把抱怨的话变成激励的言辞,用亲和力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

3.用细致代替笼统

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以为给学生讲明白的知识,学生照样不会;反复纠正过的练习、作业,学生照样出错,于是,一遍一遍的订正,反反复复的讲评,成了很多老师教学中的常事。这样的课堂教学,问题主要出在教师惯用笼统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知识错误:

某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综合测试后,上了这样一堂试卷讲评课:“本次考试,同学们犯的主要毛病不外乎是:第一,做题马虎大意。如第一、第五、第八题,本来应该先解释词意,后再造句,很多同学都写漏了。下面我们订正一下……”依次订正完后,又说:“第二,审题不严格。如第七题、第十二题,应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段意,但很多同学没有用……”“第三,基础不够扎实。如第六、第十题,应该算文中的内容,是送分的题目,很多同学还是没做出来……”

这位老师的讲评,只是笼统地说“三个方面”,没有细致地指出谁谁的错误。这样的笼统讲评,老生常谈,听提学生“两耳起茧”,却无关痛痒,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结果,自然是教师心灰意冷地讲,学生没精打采的听,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不用这种笼统的话语,换成细致的话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某老师在一堂语文试卷讲评课上,通过提问,具体说明了二十多个学生的具体错误。比如:在讲到审题、做题马虎时,说:“某某同学,你为什么错选了(A)选项呢?说说你当时是怎样理解词中加点的字的,好吗?”这位同学谈了自己当时如何理解,师生共同认证了错误原因后,老师马上点到了犯同样错误的其它三个学生的名字。虽然出错的地方不同,但都是由于审题或做题马虎造成的。一堂讲评课,老师指出了二十多名学生的四十多个知识性和技巧性错误,不仅令被提问的学生深受触动,也使其它学生大为震动,课后学生议论说:“没想到老师指导得这么详细具体!”“这得格外花费老师多少精力和心血呀?”

这里,这位老师细致的话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的交流。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评,对学生装的了解,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重视关怀,不仅能深深打动学生,也能让学生对老师肃然起敬。

富有亲和力的话语是师生和谐交流的前提。老师在上课时,如果多用商量、鼓励、细致的话语,将使你的话语更有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能没有收获?你的课堂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收稿日期:2009-06-12

作者地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贵城登龙桥小学537100

猜你喜欢
亲和力西湖话语
画与理
西湖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雪后西湖 暖阳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西湖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