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彦
虽逢危机,湖南旅游产业依然蓬勃发展。政府如何引导,财政如何支持,答案在讨论中渐渐清晰。
9月28日,“湖南财政与旅游发展论坛”在湖南省郴州市召开,一场关于旅游和财政的热烈讨论也同时展开。该论坛由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旅游局、财政部《新理财》杂志联合举办,与会者对于湖南旅游产业现状、财政如何扶持旅游业发展等问题做出了阐述与辩论。
财政扶持的软肋
湖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欧阳煌对于湖南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财政扶持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
“湖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湖湘名人构成的独特人文景观。凭借丰富的资源,湖南省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去年湖南的旅游在我省GDP比重达到了7.63%,超过了5%的GDP的比重,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南GDP的支柱产业”。
对于节节攀升的支柱产业,湖南财政部门充分利用财政职能促进其做大做强。在促进旅游文化的编制、完善、营销、市场、管理上面,湖南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2008年,我们的发展专项资金增长了14.3倍,达到了1600万。现在还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增加了2000万的资金,同时为旅游局筹建兴办了省局旅游中心,又投入了2500万。也就是说,今年的预算就有4500多万,而且2000多万列入了预算基数”。
虽然财政资金投入数量不断加大,欧阳煌还是指出了财政扶持旅游业的问题所在。
目前,湖南财政部门在扶持旅游方面呈现出“低、散、单、粗”的特点。支持方式偏向宣传促销方面,支持的目标比较低端的。“在张家界,90%的韩国游客都是老太太、老爷爷,连一瓶矿泉水都不愿意出钱买,真的是一个面包和一个鸡蛋就吃一顿。”欧阳煌说。
此外,通过调研和一些资料,他发现旅游扶持资金稀缺,没有形成合力。同时,旅游资金支持的方式较為单一,基本上是授予财政数选的方式,财政的工具运用的单一。再者,深度的调研和监督管理不够。
财政投入的效用
财政对于旅游业的支持资金是有限的,如何能让直接投入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着眼于提高旅游产业自身的素质,财政资金投入才能听见更大的回响。工作在旅游产业一线,湖南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健熟练地讲述了湖南旅游业发展的诸多措施:
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突出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市场主体,争取持续扩大财政性资金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最大限度的发展旅游资源要素,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接轨融入,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把游客的旅游需求和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人才兴旅工程。
对于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不少论坛嘉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欧阳煌建议形成规模经营,降低营销成本;旅游资源的聚集要专业化;实现个性化,以特色留住游客,最大限度挖掘旅游产业的价值。《新理财》杂志社长兼总编辑陆晓平也通过多方举例指出,旅游业发展必须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立足于财政本身,欧阳煌从资金运用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对财政资金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提高旅游资金使用效率,具体包括决策科学化、投入集中化、绩效导向化、监管规范化。
陆晓平则认为,财政和旅游的关系最重要是财税政策。税收转型后,旅游业存在税负不平等和税负过高的问题,旅游业要从根本上去争取财税政策的调整。同时,他也表达了冷静而理性的态度,“因为税收是长治久安的问题,税权集中在中央,这需要长期的考虑,社会也是需要理解的”。
行业融资的空间
发展新兴的朝阳支柱产业,湖南信心满满。近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湖南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具体的目标是:总量翻一番,同时跻身全国十强。
对于这个的目标的实现,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裴长虹认为,大量资金是关键。“财政就那么点钱,几千万够打造湖南旅游业吗?我以为是说三千亿呢?”
他认为,财政资金可以通过融资平台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除了财政资金,各个城市自身的资金投入也可以建设投融资平台。此外,还有加强招商引资,直接吸引国际资金和国内其他资金。
对于裴长虹的看法,业界人士、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的邓文斌深有同感,并在会上提出了详细的实操建议。
除了财政担保下,最常规的银行贷款,他建议考虑信托。“期限特别长,然后成本特别的低,财政在这一块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凭借融资操作经验,他还建议可以考虑基金。“如果财政厅有相应的三千万扶持基金进来,可以考虑建立引导基金。具体模式是:政府引导基金不是投入到某一个具体项目,而是设立一系列的资金,如此,这个基金就可以达到数倍放大的效果”。
同时,湖南可以着手旅游产业基金建设。一方面是利用中央的旅游产业基金,作为湖南省的投资主体。另一方面,可以联合国内比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全国范围募集资金。
(本文根据会议发言整理,未经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