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伟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广元防震减灾局在广元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名党员就是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的号召,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特大地震灾害,造成四川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同时也给战斗在一线的地震工作者带来了生死考验!危难时分,广元市防震减灾局的全体干部职工,以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冲锋在最前线,真正实现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庄严承诺
时不我待抗灾抢险在前沿
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元市全市通讯瞬间中断,道路堵塞、山体滑坡频频出现,民房成片倒塌。对于从未经历过这样大灾难的人们,格外恐慌。
当时,广元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夏思模,火速赶到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立即赶往市防震减灾局,市级相关部门领导陆续到达。广元市委、市政府就地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全面部署了抗震救灾工作。市防震减灾局迅速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及时成立了监测预报、宣传、地震灾害现场资料收集、灾情汇总上报等工作组,赶赴利州区袁家坝和青川极重灾区等重灾现场。
特大地震刚发生的那几天,余震不断,防震减灾局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针对人们对地震知识和震时自救互救知识缺乏的现状,5月13日开始,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夏思模、副局长卢元国、赵永3位领导先后8次就余震趋势判断等问题发表电视宣传和广播电台同声传播宣传,向四县三区发放防灾自救资料近5万份:5月14日晚,防震减灾局还抽出职工将市防震减灾局印制的两万余份地震宣传资料一张一张地送到城区内八个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伤病员手中;5月22日,在市防震减灾局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动员部分职工家属深入社区给市民发放《地震应急手》、《地震100问》和地震基础知识等宣传资料一万余册。
为搞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市防震减灾局负责全市四县三区用于灾民安置的活动板房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工作。市局震害防御科积极配合国家地震局的两位专家深入利州区、剑阁、旺苍、青川、元坝、朝天等地的灾民安置点进行现场考察和鉴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各方面确保了全市四县三区用于灾民安置的217万套活动板房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工作的全面完成,并及时将活动板房点资料送往省地震局备案。
从容应对齐心协力抗天灾
市防震减灾局把市委、市政府、老百姓最关心的余震趋势放在重中之重,为搞好余震趋势判定,监测科监测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关注震情变化,及时上报最新震情。同时,将各种异常情况会商处理上报。较为准确地把握总体趋势。截至目前,共报送地震目录153期,发地震快报58期,进行余震趋势会商220次,落实宏观异常40余次,向四川省地震局报送《2008年下半年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撰写《汶川8.0级地震前后短临异常分析报告》。
本着科学严谨、尽量为外来企业投资提供方便的原则,市防震减灾局特事特办。“中钢集团”在回龙河工业园区拟建的2.2万吨超高功率电极工程4.5万平方米厂房进行抗震设防核准。为中钢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建厂的可行性意见;派专人到利州区回龙河工业园区,从地震构造的角度对其建设场地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从而消除了投资方的顾虑,提高了投资方的信心,确保了“中钢集团四川炭素有限公司”在广元回龙河工业园区4.5亿的投资决心不变;按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组织国土、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电力等部门研究应对天气变化的具体措施,并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元支行拟建的办公楼进行抗震设防咨询,并为其提供新的抗震设防标准。
市局多次派出专业人员陪同中国地震局灾害评估第14、15、34组工作人员深入到青川、剑阁、旺苍、元坝、朝天、利州等重灾区,会同当地政府及县(区)地震办,对60多个点进行地震现场震灾损失初评,获取了大量震害评估详实图片及数据资料:市局主要领导主动积极多次到四川省地震局汇报广元的受灾范围及震灾情况:协助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对全市所有台站进行检查,并调换部分设备:协同中国地震局地壳力学研究所专家组到利州区东坝办事处莲花村六组、盘龙镇五爱村温泉观测点安装CCD数字式倾斜仪和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向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联合队提供大震后广元区域地震估计烈度。在恢复重建期间,及时编印《农村民房恢复重建指南》发至各乡镇,并提供给全省农房恢复重建现场会代表人手一册。广元市政务中心市防震减灾局窗口在震后重新开启后,及时办理地震行政审批业务,接受社会各界的地震知识和抗震设防业务咨询。
大义如山舍小家顾大家
那场刻骨铭心的大地震、大灾难,见证了苦难,也见证了大义:那一刻,广元地震人站了起来,在大地震的震颤中,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义”字。
何谓“大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仁厚贤孝是大义,荣辱共担是大义,舍生取义是大义,爱岗敬业是大义,舍小家顾大家是大义,做一名有责任的公民是大义……
大地震让人们失去了的家园,广元防震减灾系统大多数办公楼也严重受损,全体干部职工只好在临时搭建的露天值班点,坚持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各类突发应急事件。
局里大多数职工的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但他们实在顾不上照顾家人和亲人,有时候甚至连续好多天都顾不上回家去看一看。
局长夏思模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奔波在前沿阵地。他带领帮扶干部深入青川县建峰乡,对该乡震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协助北京市地震局和陕西省地震局专家到青川县,对9个灾民安置点搭建活动板房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工作;到苍溪县重灾乡镇了解灾情,为帮扶村云峰镇石家坝村捐赠一万元恢复重建资金:组织全体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局里的一名农工民主党党员,在他们的感召下,也积极交纳了“特殊党费”。
灾情发生以来,市委书记罗强、副书记、市长马华,常务副市长王菲、副市长赵爱武等领导,多次到市防震减灾局看望慰问工作人员,并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领导的关怀,群众的赞许,极大地鼓舞了地震工作者的斗志,全体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始终站在工作第一线,按照局长提出的“做好事、受好气、负好责”的统一要求,确保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新的业绩。2008年8月,市防震减灾局被中国地震局评为“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奖。
回顾与展望防震减灾基础是关键
广元市防震减灾局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努力,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2001年
领导班子调整,广元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夏思模面对严峻的震情形势和单位欠账20多万元等困难局面,带领全体职工坚持“扭住发展主题不变,咬定目标任务不松,面对困难不退,实干激情不减”的工作思路,以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争取国家、省的大量投入,做大做强广元市防震减灾事业。
为争取市委、市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市防震减灾局领导班子主动多次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市长汇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广元市政府以[2005]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使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组织领导、人员编制、队伍建设、经费来源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市防震减灾局努力加强内部管理力度,先后出台10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在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搞好日常监测预报,确保了全市12个台站的各种监测仪器连续运转率多年达到99.5%以上,大大提升了全市监测手段的规模和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同时建立了信息接点系统,“5·12”地震期间对余震趋势判断起了重要作用。
在加强监测预报工作的同时,积极构建全市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全市四县三区的社区和乡镇共设群测群防点16个。
2005年市防震减灾局本着“宣传一个人、带动一家人、影响一片人”的目标,在广元城区北街小学、城北职中建立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学校,在市地震台建立地震知识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地震科普讲座,组织4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地震设施,切实加强在学生中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四县三区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科普基地也已逐步建成。
为了应对地震的发生,市县防震减灾部门会同各有关单位重新修订了各地的《地震应急预案》,出台了系列措施,把全市的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工作及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核准已纳入行政审批的范畴。为使广大民众掌握地震知识,组织了万人知识竞赛,在学校组织应急演练,制定了《广元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制度》,建立了全市灾情速报网络。拟定了广元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在城区建成10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展望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广元市防震减灾局局长说,广元要实现综合防御6级地震能力这个对社会的承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完善三大体系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宗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几方面基础工作:完善监测预报体系;推进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建设:规范监管,严格执法,强化城市和农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建立市县(区)防震减灾指挥系统,理顺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素质:建立震情通报例会制度;做好城市地震小区规划:完善震害评估体系;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常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