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荣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22—01
课堂教学是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意志、个性、品德等非智力因素,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使情与理有机统一,才能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中的“理”,一是指思想政治课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关于社会、道德、法律的知识,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二是指课内知识的延伸,即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正的目的。但是,光有“理”是不够的,还要有“情”,这正是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欠缺的。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学习的动机更多来源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首先,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证明,情感因素对学习理论知识有推动作用,在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觉悟的过程中,这种推动作用的表现尤为突出。青少年正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特别在当前形势下,他们的情感活动更为活跃。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讲大道理,学生是会厌倦的。但如果遵循人的情感规律,创造出亲切、融洽的课堂情感气氛,在与学生沟通情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注入真、善、美的情感内容,那么,学生也就乐意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教育学家凯洛夫曾经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为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具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在事业之上。”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都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培养健康的情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按情感运动两极性规律来分,最基本的形式有低级的和高级的两种。其中,由于人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可称为高级情感。但是,青少年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情感品质还不成熟,大多停留在浅显的、低级的水平上,比如较任性、好猜疑、易迷惑、爱虚荣、过于自信等等。显然,克服和消除这些消极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健康的、积极的情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再次,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想感情的流露往往是教学效果最迅速、最真实的信息反馈,实践证明,一堂好的政治课,不仅在于说理是否透彻,条理是否清楚,举例是否恰当,手段是否多样,而且还在于教师讲授时是否在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中怎样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
首先,教学语言要有情感。有的教师讲课平淡无味,缺乏激情,就会使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这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形式能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情感的升华,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内化为信念。
其次,教学内容要添加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外界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小天地”里,如何把大千世界的“精彩”片断,通过教师的讲授展现出来,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对所举的例子要精心筛选。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学生情感因素多变性的矛盾,这种选择就更为必要。
再次,教学要有激情。教师的教学激情在营造课堂气氛、熏陶学生的情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讲课中充满激情,寓理性于情感之中,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美的享受,学生由此也会亲近老师,并爱上政治课。
最后,教师平时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共建一个和谐有序、有亲和力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使教与学双方共享教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