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霞
父亲理发回来,我们望着他的新发型都笑了——后脑勺上的头发齐刷刷地剪下来,没有一点层次,粗糙,顽劣如孩童。
父亲50岁了,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不抬腿,脚蹭地嚓嚓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饭菜不可口,他执拗不吃;天凉让他加衣服,得哄好半天。
父亲“人来疯”。家里来客人,父亲故意粗声跟母亲说话,还要和客人争吃头锅饺子——他知道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不是。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骑上自行车到处找,千辛万苦把母亲找回来了,又没有什么事了,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干净,眼屎还沾在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一圈了,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亲觉得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的人了。”
家里有一点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什么的,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的三五元钱,不再上缴母亲,而是装进自己的腰包作“私房钱”,用于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生活节俭,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跑去买零食吃。父亲最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在我面前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块钱的肉,只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我心里觉得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10块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板肉夹烧饼,并叮嘱他,不准告诉母亲。父亲高高兴兴地收下钱出去了。第二天,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向母亲炫耀道:“女儿给我10块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还是闺女对我好!”
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却越来越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