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杰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论述,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设计理念,分析了设计的特点,营造了一个亲切宜人的社区氛围,及一个美轮美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工程实例;居住区;设计理念;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24-02
一、项目概况
某居住区位于我市东区,占地12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30万m2。首期工程规模为30万m2,包括49栋7~9层带电梯住宅楼、会所与商业街等。
项目用地条件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优越之处在于位居我市支流南岸,拥有0.8公里长的一线临江景观;不利之处在于连接的河流从中间把用地一分为二。
二、设计理念
根据项目的区位及环境条件,我们提出了该工程的总体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化弊为利,使江岸、干线与周边大型开发这三大特点均能为项目带来效益。(1)充分利用地块开阔的沿江面使尽量多的住宅单元享有江景;(2)充分利用地块处于交通干线大桥出入口的区位,发挥临街商业效益并强化配套;(3)在靠近干线的中区发展开放型的商业中心辐射小区内外大片区域,利用周边大型小区的人气造旺商业,提升小区物业价值和区域地位。
2.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与单体设计各方面营造亲和感和人情味。
3.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交融一体,体现建筑的环境美与环境的建筑美。
三、设计特点
1.动静分明的功能分区。总体规划一方面注重对江景的充分利用,把近江景、噪音较少的地段作为静区留给住宅,临街近桥等发挥交通便利地段的商业功能;另方面利用功能分区的应变把繁忙交通干线对住宅区干扰的不利方面转化为增加社区商业价值的有利方面。使商住各区功能明确,闹静区分,各尽其用。
2.化整为零的规划结构。考虑项目用地沿江延展的狭长以及中区地形被河流分割的现实,规划顺应其势,不强求“合”而强调“分”。打破大型社区常见的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集中而分组的结构模式,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把庞大的社区组团化,利于分期开发的机动性、物业管理的灵活性、居住氛围的亲和与私密性,以及社区对外围临江环境的开放共享性。
3.打破常规的自由布局。根据我市地区“景观大于朝向”的市场倾向,规划打破传统南北座向的局限性,以景观为主导布局建筑物,创新的自然村落式布局使尽量多的单元享有江景,令后排也有机会眺望江景,并基本保证户户有景,取得较好的景观均好性。灵活错落的布局使多数住户有较大的景深视野并因对视少而享有较好的私密性。
4.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在环境与景观方面,该工程的总体规划强调连绵不断的绿化体系和流动的景观空间。打破通常以建筑为界面围合庭院的刻板模式,强调区内外环境的交融渗透,强调园林与建筑的和谐,强调步移景异的人景互动总体规划,强调美化和利用外围景观统一包括区外沿江堤岸和桥底公园,同时注重内庭景观空间的营造。在景观主题上利用临江的亲水特点,提出以“水”为题材构成生动而丰富的水景观系列。
5.人车分流的流线设计。首期公寓区各组团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使组团内部成为完全的休闲园区,住户在车库停车后即可直接从各栋连通车库层的电梯直达住所。区内车道的数量、尺度与形态充分考虑安全性、休闲性、景观性与经济性。
6.开敞对流的房型设计。首期住宅单体基本为一梯四户电梯洋房。我们对一梯四户的工字型平面进行了变形处理,形成Y型平面,拉开了前后单元距离,使后排大户型有更开阔的景观面。前排两个小户型通过结构设计配合可以打通,成为大厅大户型,后排具有前后两面景观。虽是一标四户但每户都有板式单边楼房的通透舒适感,良好的穿堂风使室内在夏天不用空调都觉得凉快舒爽。每栋楼的电梯间设计成开敞通透的阳光中厅,达到较高的使用率同时给人舒适的感觉。
7.丰富精致的“建筑风景”。在设计上,一方面,我们强调小区建筑对外区景观的利用,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小区建筑本身应成为外部大环境中的一处亮丽景点。
本项目位于交通干线两侧的沿江开阔地段,目前首期住宅虽然是一色的多层体量,但通过平面的多座向布局、单体立面丰富的变化以及高低起伏的群体轮廓,形成富有韵律的波浪形天际线。单体的形象和细部构件都经过悉心推敲和把关,注重丰富和精美感,从而使建筑成为区内外景观的主角之一。
8.亲和温馨的家园气氛。设计从总体到单体、从建筑到环境、从室内到室外、从主体到细节,处处刻意营造亲切宜人的社区氛围,通过规划布局、空间形式、流线设计、建筑形象、园林风格、物业配套与管理系统等各方面配合,真正给住户一种“家的感觉”。
作者简介:梁杰(1968-),男,怀集县城市规划设计室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