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

2009-07-31 01:01孟晓风谢笑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素养

孟晓风 谢笑添

美术是基础艺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为培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他们成为一个能走进展览馆欣赏艺术作品,并能艺术化生活的人。在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如何在人文精神的统领下,从审美的角度、从视觉特质的感知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着手进行教学,是基础美术教学的主要实施领域与研究方向。

一、学生审美艺术素养的培养

审美是作为人格完善、素质良好的人的基本能力,审美能力包括鉴赏艺术和鉴赏生活自然两大类。鉴赏艺术这里主要以美术课堂的美术作品鉴赏为主,它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可见,美术鉴赏能力必须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所产生的特殊能力,它来源于对美术艺术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其独特价值的感知与领悟。在鉴赏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观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经典作品,使学生不仅领悟到创造美术作品的规律,而且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创造,体验到人类最基本情感的表达。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因为,批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总是相辅相成的,它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当然,要想使学生更详尽地把握美术作品中那些值得欣赏和能引起互动反映的东西,要想让他们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在年龄许可的范畴中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在各种以游戏形式为主的活动中,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巧妙地将各种美学常识、简单的艺术史、艺术评论和创作技巧知识渗透其中,培养他们综合审美感受。同时,随着学生年级及年龄的逐步升高,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评论术语,这有助于他们对艺术感知外化的表达。要想了解组成一件作品的各种要素及其特征,需要的是一种审美知觉,而不是日常知觉。只具备日常知觉的人,在赏画,听音乐。看舞蹈、戏剧时,往往会很快进入艺术作品再现的客观内容,如画上有几个人,正在做什么事情,种的是什么品种的花,还有桌子的样式,挂的是什么窗帘,人物穿什么衣服等,最后用画得像不像为最终标准来判断作品的好与坏。有些教师在课上的美术欣赏活动中,也经常根据个人的喜好与理解,常常提出一般浅表的问题“画上的小女孩长得漂亮吗?这幅画好看吗?…‘画中有几只蝴蝶很好,你看得很仔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欣赏“逼真”的艺术作品没有任何障碍,但欣赏抽象作品总好像是走进另一个世界。因为,从作品中难以找到事物原本熟悉的模样,而是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的组织,经艺术的变化、节奏、重复、平衡、对比等特殊语言,将画家的、人类的情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所表现的情感进入了更深的层次。“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似乎都不同。它们好像与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自己要善于表达,更要以自己的知识与体验,通过游戏、活动与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意昧和情感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走进艺术作品那独特的世界,发展自己真正的审美趣味。

二、学生创造艺术素养的培养

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就是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激活,那么创造意识会随着年纪的增大而消退。创造意识的培养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之上,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比如在美术活动中,给一个非常有趣或天方夜谭式的故事配上画,给荒诞不经的图画配上文字,以各种动物的特征组合成一个超级动物画或将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成为一个原始人、或是一个外星人、或是一只水中的小鱼、或是森林中一颗树,那么世界在你的眼中会是怎样的。设想是非常多的,这些有助于刺激人的多向思维。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在另一个维度去发现自己,美术作品是学生自己手和脑结合的产物,是独特和个性化的东西,作品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十分宝贵的,正是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的心智,并从另一方面洞见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不急于做判断性评价,可以从感知与思维切入,综合展开想像思维训练。

首先是观察训练。感觉意识强的学生,把握学习的机会就多。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客观的认识能力是敏感的、动态发展的,观察不仅是刺激,而是记录、是选择、是判断,更是想象力、创造意识发展的途径。观察自己的生活世界,观察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生活接触的人,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接触物品,如蔬菜、水果等;从高处往下看,常见的物体会是什么形状?如果我是一只蚂蚁,去看这些平常的物体又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摹仿和表现,用画笔画下来,这是观察训练的好方法。

其次是感觉训练。我们知道绘画中抽象的形状、颜色能表现丰富的感觉,教学中可以通过摸、看、听、闻的渠道来进行各种感觉训练。如触摸在小箱内分别放入树皮、叶、泥、沙、纸团,粗糙的、光滑的、硬的、软的网状物和金属等。闭上眼睛倾听音乐盒、铃、金属、钟表、塑料、纸、木块、小型乐器等。比较地观看镜子、蝴蝶、贝壳、书签、羽毛等。细心地嗅闻报纸、肥皂、桂叶、鱼腥、刚锯下的木块、花瓣、水果等。品尝不同的滋味糖、葱、醋、腌菜、桔皮、薄荷叶等。聆听晃动纱巾、麻布、塑料薄膜、铁皮、易拉罐、饮料罐皮等发出的声响。学生们通过以上刺激感官的动作体验,丰富了感觉体验,同时将所想所感记下来画下来。

第三是能力训练。教学中,可以采取印图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材料,如白萝卜、马铃薯、地瓜、肥皂等刻出形象模胚,进行转印图案训练,认识材料的互通性与可转换性。

三、学生感知艺术素养的培养

美术鉴赏的主体条件是知觉。因为美术作品主要是以形象、色彩、材质、肌理等要素作用于人的感官。艺术教育首先要考虑的是创作过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用不同手法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它是训练学生感官最重要的课程。调查表明,感官训练不良的学生对教师的指令,对彩色、形态、纸张及剪刀、浆糊等工具的反应不强,对物体的观察、认识能力较弱。健康的感官,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颜色的种类、形状的差异、细腻与粗糙的肌理区别、亮度的差异等等都是美术体验与表现的激发因素。

有的学生能将听觉上的体验在图画中表现出来,有的是简单的声音再现,有的则能够把对音乐的感受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体验是艺术学习的关键。这样的视——听联觉、视—一触联觉、视——嗅联觉,正是当前美术教育课程所要求实现的综合感知互动,综合技能通识的新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虽然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领域,从学习的形式上看基本和成人相同,但因培养目标的不同,学习要求的层次也不同。学生的绘画题材和成人基本一致,但因其内心看世界的态度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和评判它。

四、学生评价艺术素养的培养

评价是艺术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生对美术的知觉意识、敏感性、体验程度、技术和人的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师应如何评价一幅学生的画呢?在课堂上教师对美术活动过程或最终作品的评价方式、尺度的掌握,能对尚无什么美术基础的学生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们不要习惯只看题目或内容是否与教师的要求相同,在课堂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是学生画完了,也就完了,没画完的,教师也说,很好,回家画,视同画完,没有下文。教师往往给自己欣赏的作品判高分。主要是作品的外观得分,如画面清洁、线条清晰、着色工整,甚至还有纪律的表现分。而对学生为什么画这幅作品,想表现什么思想,为什么用粗而杂乱的线条或许多曲线,想表达什么情绪这些看不见的内心活动是很少关注的。其实,大部分成年人都认为,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是令人激动的、自由的、有趣味和富有表现力的。因此,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实施科学的、多角度的、符合个性化的评价。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美术作为艺术学习的一种方式,并不仅仅是以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来衡量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成果。对于普通社会人、公民、大众人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并热爱艺术,能用艺术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情趣,完善健全的人格,这些终身受用的素养,就是艺术教育的终极意义。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