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喜 王乙淇 王淑梅
欣赏型体育教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活动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历史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欣赏智慧的教学模式。就性质而言,欣赏型体育模式中学生的参与主要是一种互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学生是体育活动中的主角;就方式而言,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是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它包括运动觉、听觉、感觉、视觉、直觉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就结果而言,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本身就能使学生获得健康、愉悦的体验。因而可以说,参与、体验本身就是欣赏型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通过体育参与引导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使其超越自身和世界,体验健康、运动的乐趣,实现个人真正的精神成长。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美的规律和人的审美心理特点与审美法则,把人们引入审美境界,使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审美性,并通过挖掘体育中的审美因子,发展人的体质结构.挖掘身体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觉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实现一种精神的超越,这就是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所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一、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1体验性原则
由于欣赏型体育教学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审美体验。因而体验原则对于欣赏型体育教学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般地说,知识教育所运用的是理性的逻辑推理,技能教育所凭借的是动作的训练,审美教育所依赖的是审美体验。”体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功能,观察、感受、评价审美对象,从而形成陶冶心灵、情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对审美对象全身心地投人,全身心地感悟,从而达到主客体的真正沟通和交融。体育教学过程主要就是利用学生的参与体验完成的。因此,只有通过审美体验,学生才能与审美对象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关系,客体也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客体。
2交流性原则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的认知过程,又是师生间的情感接触和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不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情感交流是其交汇点。情感交流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梁启超说:“古来大宗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的。”但传统教学模式的建构偏重理性,忽略情感交流,因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与隔膜,这种距离感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3创造性原则
欣赏是对意象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主体在对审美客体感知观照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引发对意象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达到情感的愉悦,从而产生对审美客体再造或重构的欲望。王朝闻指出:“就人们的欣赏活动而论,也可证明主体反复体验的创造性是引起审美快感的动力。”无论是艺术美的欣赏还是自然美的欣赏,如果不能创造性地发现客体所蕴含的美感价值,就无法获得那种陶醉感,那再“美”的东西也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审美客体内化为审美经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审美意象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
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教学原则在此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二是要设计个性化的审美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审美发展水平等设计教学过程,这也是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育原则的要求。个性化审美活动的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要制订相应的多样化的标准,否则就无法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审美学习的需要,也无法达到审美化教学的效果。
二、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程序
“学校体育作为促进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它的目的、功能和价值均实现于体育过程中。”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审美对象——教学活动的展现形态。更取决于审美主体一师生是否具有审美趋向性,是否能够发起审美活动。学生(审美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又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多地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入审美状态是需要通过教师活动给予积极引导的,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引导他们进行审美体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1创境——生命体验和审美感知的基础
教学过程必须精心构思、完美组织、巧妙安排,才会富有生命活力,才会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借助学习情境,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审美隋境中很容易受到情境氛围的感染。而产生审美体验。同时还能够起到一种渲染、唤起、激发的作用,使审美主体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吸引着审美主体去追求、去创造。引发学生美好的想象,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美的情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在体验审美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健身的技能,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体育情趣,直至达到“设境悟情”,产生求知的欲望。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着眼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已达到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审美设计。
2入境——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审美感知
入境即教学过程的审美导入,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中。美的价值就在于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同时还因为这种优美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新鲜感和好奇心,学生情绪亢奋,求知欲强烈,精力专注.思维活跃。学生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自然进入学习:状态。课的导人手段和方法很多。如实物、图片、卡片、录音、录像、音乐、游戏、直观形象的语言均可作为导人手段,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生活经验、感知思维方式和已达到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采用开门见山、承前启后、生活化情境、热点问题、精彩比赛欣赏等方法将把学生引进预设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3体验——呈现生命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体验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性的东西,它是指一种内在的、独有的、发自内心的,和生命、生存相联系着的行为,是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美的教学是使人能够获得美的享受过程,是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是审美化的教学。师生之所以能够对教学产生美感,必然是他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入了审美状态。这种审美状态即是审美体验的状态,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知识的学习带给他们美感,体验到教学活动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感受着教学活动的勃勃生机和生命韵律,体验着知识所蕴涵的生命情态,他们在审美的体验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陶冶性情,培育精神,提升生命品质。
4感悟——获得审美享受,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知识不能是由自认为有知识的人‘普及到,或‘灌输到自认为没有知识的人的,知识是通过人与宇宙的关系,通过充满变化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关系中批判地解决问题,又继续促使知识发展。”我理解这里的“关系”就是“体验”。体验的过程不是以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物质性的实践过程,而是表现和升华情感、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发展创造性、开启心智、陶冶审美情趣的过程,是人本质力量的表现、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是生命的感悟。“感悟不是对认知的全部否定和排斥,而只是对认知的升华。当主体的单一认知功能转换为全部身心特性参与的审美状态时,认知就达到了极致。认知的极致就是对象和自我合一的审美,它既不是主体性湮灭的困顿,亦非主体性张扬的突兀,而是一种超主体性的境界。”感悟是知、情、意融于一体的人的生命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生命体的直观与感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形式所包含的深层意味的心领意会,是审美主体对审美意象和意境的一种较细致的体验活动。但是,在欣赏型体育教学过程中又不能没有认知,认知是让审美主体知道客体“是什么”。所以,审美活动只有从认知上升到感悟,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是什么”才真正对审美主体产生生命论意义上的价值。如果过分强调学习中的认知方面,将会带来教与学中机械式的训练。因为认知强调的是知道“是什么”,而“是什么”是可以重复和持续再现的。虽然说在运动技术的学习需要反复的训练,但体育学习的核心不是训练,而是通过训练掌握体育知识、健身的方法、享受运动的乐趣、感悟体育的生命意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过程,即融人了审美主体自身情感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创新潜能得到释放,精神生命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