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发展机遇

2009-07-31 08:52赵灵敏
南风窗 2009年14期
关键词:德中南风窗德国

赵灵敏

经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主张既不可以也不可能。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或许能获得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没有好处。我们也鼓励德国企业家不要在这时离开中国,中国是大市场,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成功。

60岁的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博士(Michael Schaefer)有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显然,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贤明”的人。和其他深居简出的驻外使节不同,施明贤表示自己不是一个被关在大使馆里的大使,他希望到处走走,和中国社会和普通民众保持接触。6月1日,藉“德中同行”活动举办之机,记者在德国驻华使馆和施明贤大使进行了对话。

坚持市场原则

《南风窗》:“德中同行”已经举办了3年,经历了南京、重庆、广州之后,今年还会前往沈阳和武汉,“德中同行”活动的举办,对德国而言,其意义是什么?

施明贤:德中同行是一个为时3年的德中友好合作活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于2007年8月28日在南京为“德中同行”活动揭幕,整个活动足迹遍布南京、重庆、广州等6座中国城市,并将于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落下帷幕。

德中同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遇,把两国关系提升到全新的水平,密切两国多层次的接触和在经济、科学、艺术、大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我们的活动在中国各地举办,就是希望能和中国的老百姓、年轻人、专家等进行对话,建立广泛深入的关系。

我们在每个城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比如辽宁正在进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我们在沈阳站的活动,就希望把德国鲁尔地区的类似经验和教训介绍到这里,希望沈阳在这方面比我们更成功和圆满。另一个就是职业培训,辽宁省原来主要以加工业为主,现在正在向高新技术地区转型。以我们的经验,有天才的、训练有素的职工才有好的企业。我们希望德国成熟的职业培训制度能对辽宁有所借鉴。

本次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参与者的广泛性,德方有外交部、经济机构、歇德学院以及许多文化机构,而中方也有政府、民间机构、民企、国企等机构参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老百姓对“德中同行”活动的欢迎程度。在沈阳,几千人参观了德中大道,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彼此都很有兴趣。我想清楚地表明,我们不希望这些活动是一次性的,而是能成为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寻找新合作形式的桥梁。

《南风窗》:目前的金融危机对德国有哪些具体影响?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中德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合作?金融危机是否会对“德中同行”,活动产生影响?

施明贤:本次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后果。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上的互相依存决定了从美国开始的危机对参与全球化的国家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德两国的经济都依赖出口,受危机的影响都很大。两国政府都出台了刺激经济计划,对危机做出了反应,我们需要进行密切的协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明确的是,金融危机不会影啊“德中同行”活动。

危机当前,我想有两个原则必须坚持:一是保持市场的开放;二是坚持经济规律,在世贸组织的规则内行事。两国的政府领导人都完全同意,市场应该是完全开放的,不应该进行地方性的保护。那种经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主张既不可以也不可能。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或许能获得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没有好处。在中国,不仅中央政府领导人反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也在刺激经济计划中鼓励企业公平竞争。我们也鼓励德国企业家不要在这时离开中国,中国是大市场,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成功。虽然有德国企业家抱怨在某个领域没有得到公平对待,但我们相信这只是个别例子,不是中国官方的决策。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首先,中国很可能在未来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推动内需的增长,通过相关的措施,中国能更好地参加国际竞争;其次,中国会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引入外国的投资和技术。中国中央政府决定要在2020年前把中国建设成知识型的社会,那就需要和科技发达的国家进行更密切的合作。第三,中国会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机制中,会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来讨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这些方面,中德之间的合作前景都很广阔。比如,2009年3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德中科技教育年活动的开幕庆祝仪式。德国教育与科研部部长Annette Sehavan女士和中国科技部万钢部长参加了开幕仪式。今年6月,Sehavan女士还到沈阳参加了德中大道的活动。

目前,气候变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和挑战,欧盟、中国和美国应该在其中起领导作用。德国企业在环保技术方面居全世界领先地位,能够提供给客户最好的、性价比最高的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在这方面的合作机会会越来越多。

中国的努力刚刚开始

《南风窗》:前不久在伦敦召开的G20峰会,被认为是彰显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您如何判断目前的国际格局和美国的国际地位?

施明贤:1990年代初苏联的崩溃已经说明了,只有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世界事务、其他国家无法平等参与的世界体系已经难以为继。从那时开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就已经出现了,虽然没有一蹴而就,但它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世界上的事情当然应该由各个国家平等参与和协商。这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就体现得很清楚。

金融危机的发生对美国影响很大,但美国的社会政治体制仍很稳定,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美国仍将是世界上的经济、军事大国,在新的世界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欧盟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事实上,欧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它能在内部保持和平长达60多年,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欧盟能通过协商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它将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成功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未来,中国会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责任,成为世界体系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这也是其他国家所希望的。当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内部的问题需要解决。另外,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家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南风窗》:国作为一个力量不断上升的国家,在国际上获得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中国不过是一个有钱的暴发户而已。请您告诉我们,在德国和欧洲人民的眼里,中国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施明贤:我个人相信,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当然,中国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人口这么多,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有些人害怕中国的崛起,对此有顾虑,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主要是因为对中国不了

解造成的。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及其领导人,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机遇,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在未来一直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中国的情况很复杂,政府重视内部的稳定,这是很正确的。但我愿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德国的经验:和今天的中国一样,德国也曾经被认为创造了“经济奇迹”,全世界都很佩服德国。回顾历史,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经验就是,要建设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仅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对人权的尊重是一个重要前提。2009年,我们庆祝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实施60周年,虽然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们很骄傲在过去60年里所建立的稳定的民主社会。

我们高度评价中国在经济、人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依据世界公认的人权观念、公约,在社会政治政策上能进行调整。

《南风窗》:近几年,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您如何评价中国的“软实力”?

施明贤:20世纪一个国家的地位是由它的硬实力决定的,而21世纪,软实力的作用更为关键。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种向其他国家介绍自己并获得信任和理解的能力。今天,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手段更为多样和便捷。但无论是电视还是互联网,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就成为建设国家软实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孔子学院还是歌德学院,这类涉外文化机构在增加人民之间的了解、避免误解方面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当然,到目前为止,中国还不是一个软实力强大的国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然,因为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才刚刚开始,外部世界要调整对中国的看法,还需要很长时间。当然,中国也需要做很多努力来改善内部治理,同时宣传自己。

“德国制造”的经验

《南风窗》:大部分的中国人对德国有这样两个印象:精良尖端的产品质量和德国的统一。现在,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请您简要告诉我们,德国的产品质量为什么好?

施明贤:“德国制造”是好品质的代名词,这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历史上,德国产品曾经是劣等品的代名词,而当时英国制造是高级货的象征,英国经济界甚至把德国货赶了出去。但到了19世纪,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到了19世纪末,德国制造已经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德国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从19世纪中叶开始,德国一直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大企业集团很少。中小企业灵活、反应快、专业化程度高,更容易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中国目前比较注重大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其次,德国有一个几百年的传统,那就是注重质量而不是注重数量,重视特殊的、专业化强的产品,而不是鼓励大规模的制造;另外,德国有完善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是每个高中生都只有上大学,很多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上职业培训学院、中心,在那里,他们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理论,还要参与实际的生产,这可能是世界上大学生之下最大的工程师群体。

《南风窗》:德国从分裂到统一,历时41年。西德主导德国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施明贤:在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前,西德和东德都已经在各自所在的集团中扎了根。之所以能统一,苏联的解体是重要原因,但更为根本的是,东德的老百姓希望到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政治制度中去生活,而在统一前很多年,人们都已经看到。为;德的政治制度在这方面并没有成功,因此统一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在此之前的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我们亲眼目睹了东德的老百姓是多么高兴。很多东德人开车到西柏林,表示再也不愿意在一个不自由的体制中生活了,他们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20年来,统一后的德国经历了复杂的发展道路,当初的很多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东、西两部分的差距依然存在,我们面临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但每个德国人都认为,统一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事件。

猜你喜欢
德中南风窗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德国豹2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德中合作研究中心(Bio-inspired Materials)在德国美茵茨大学成立
西门子全力支持“德中同行:走进世博”
好玩的德中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