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 徐 华
摘要: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中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实现跨国战略对接。近年来。在国家元首、政府总理的双边会谈中多次阐明了这一重大问题。为了促成这一对接规划更好地落实,必须进一步下功夫解决关键性难题。双方既要提高生产能力,又要客观评估区域市场潜力;必须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区域物流畅通无阻;应当在开局阶段落实俄东向石油管线项目协议,努力如期建成和履约运作。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全面推进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真正加快双方边境区域经济振兴带的合作开发进程。
关键词:中俄合作;东北振兴;俄远东开发
中图分类号:F752.7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3—0016—05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全面性和地方性的双重特征,所以除了要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政治、经贸、科技、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以外,还要致力于在边境区域合作创建经济振兴带。因此两国已把东北振兴与远东开发实现跨国对接的战略任务提到日程。有鉴于此,中俄两国领导人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在会晤中多次加以阐明。而在时间上,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开发也是不谋而合。更为重要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国际制造业的战略转移与辐射功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开发对加工制造业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中国振兴东北战略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协调推进,无疑会进一步提高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适应这一大趋势,中方在21307年11月向俄方提交了《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的建议文本,俄方也在2009年3月回复了对案《中国东北区域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双方已经在战略方向上达成了共识。在这一基础上,胡锦涛主席将于2009年6月中旬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共同签署战略框架协议。为此,必须在东北振兴与远东开发实现跨国对接方面下功夫解决关键性难题,本文对此试作前瞻性论证。
一、双方须提高生产能力,客观评估区域市场潜力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贸合作水平也呈现了下降趋势。据俄方估计,远东地区与东北地区2009年第一季度经贸合作水平会下降20%~30%。出现这种下降态势,除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主要是由于区域性的生产能力不足。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东北地区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的商品,如家电、纺织品和日用工业品,基本上都是江浙、上海一带提供的,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只是起到某种中介和桥梁作用。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种现象可能也很难维持下去。其主要原因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在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他们的购买力将会不再面向来自中国的中低档消费品,而有可能转向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比较高档的消费品。这样,中俄两国边境区域经贸合作就会面临新的压力和考验。有鉴于此,在新的形势下,开拓俄罗斯远东地区市场,必须改善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结构,打破目前对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地区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的市场格局,下功夫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与此同时,中国还要加强质量监督,把好出口商品质量关,重塑中国新生代名优商品的良好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胡锦涛主席2009年6月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领导人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达成和签订《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为此,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力图使中方提交的文件与俄方准备的文件在战略方向上获得一致,并且在具体项目上也能够达成共识。着眼于加大远东地区开发力度,俄方有意向中方进一步开放矿产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等领域的工程项目,每种项目合作股份的比例规定为俄方占51%,中方占49%,并且表示希望中方企业家前往洽谈合作事宜。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两国林业合作是双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两国政府已适时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森林资源的协定》。据此,中方应当抓紧与俄方建立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合作关系,注重做大做强林业、木材深加工方面的合作项目。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中方要努力与俄方共同推进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因为这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合作项目,对中方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是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互动关系的一项具体内容,所以应争取把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行为,以获得国家更大更多的支持。
可以预计,通过这些务实的项目合作,俄方将向中方出口各类矿产资源,特别是半成品,还会在开发和出口煤炭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与此同时,俄方还看到,中国正在拉动内需,采取保障民生的具体措施,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因此,俄方有意进入这一消费市场,目前主要是通过木材深加工项目,向中国销售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木板和家具。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在中俄双方合作开发矿产资源、促进木材深加工的过程中,须进口加拿大和北欧一些国家的先进设备。因为俄方出于传统眼光,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设备和工艺相对差一些。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俄方还不能把中方的木材深加工设备和工艺作为主要的采购对象,这样会影响双方合作水平提升的愿望。当然,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还须中俄双方企业家坐下来进行研究,特别是中方企业家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推介自己的新设备和新工艺,以便双方共同在提高生产能力上进一步下功夫。
为了提高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还有必要客观地评估区域市场潜力。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市场潜力主要是由当地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所决定的。苏联时期,曾号召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支援边疆,他们满怀豪情地投身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建设事业。在这些建设人才中,除了俄罗斯人以外,还有不少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成员。而在苏联解体后,这些人大半都陆续返回他们的独立国家,只有少数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才留下来;而在当年从内地去援助边疆地区的俄罗斯青年中,也有很多人移居到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工作和生活。现在看来,整个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数量,还不如黑龙江一个省的人口多,这就决定了当地的消费市场相对有限。尽管俄罗斯联邦政府已经对边疆地区采取了鼓励生育和国内移民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效果仍然不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目前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地居民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加大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力度的形势下,联邦政府当然会主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而不能像中方所希望的那
样吸收更多的境外劳动力参与开发。这是中俄两国政府各自提交的合作纲要建议文本的主要分歧点,俄罗斯驻华外交官希望中方能给予正确对待。从总体上来说,俄方不会排斥来自中国的劳务人员,但主要是需要有学历、有技能的工作者,而不是农民工和城市待业人员。即使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和木材深加工行业中,由于使用的是现代化生产的大机器,用工量显然也不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将主要考虑当地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起码在目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国家都会这样做。俄罗斯驻华外交官表示,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会把居民就业当作头等大事来加以推进。
二、双方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应当指出,实现东北振兴与远东开发两大战略的跨国对接,提高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关键性因素。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是在历史上就形成了的。早在苏联时期,远东地区作为冷战的前哨阵地,又作为军工生产基地,对外基本上是处于封闭状态,所以基础设施必然会比较落后。而在俄罗斯走上独立道路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危机持续了十几年时间,所以也没有能力加强边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在这方面的落后面貌。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中俄两国长达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进一步推进了对应性的口岸开放,所以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就提上了日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远东地区的公路、铁路、港口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又没有形成完整的运作体系,所以需要的工程量十分浩大。
为了改变远东地区落后状况,原有的基础设施有待进行技术改造,还有配套的基础没施也要加强建设。在这些方面,虽然俄罗斯在2008年出台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开发规划》中进行了设计,也在技术上进行了相应的具体论证,但所需要的大笔资金至今还没有筹措到位。为此,关于有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没问题,须在即将协商签订的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加以谋划与安排。而在中国一边,由于边境贸易开展得比较早,所以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完善,但与拟议中的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规划和正在筹划中的远东地区与东北地区实现战略对接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说明,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要求,能够保证双方相对应的口岸发挥出边境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功能作用,能够保证边境区域经济合作大通道的形成和畅通。
为此,中方在2007年11月提交的合作规划纲要建议文本中,提出了同江铁路大桥和黑河公路大桥的建设任务。关于这两大工程,俄罗斯联邦有关职能部门、地方当局组织专家已经进行了论证,他们认为目前有必要提到日程上来的是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工程,并且同意两国元首在2009年6月中旬会晤、签订协议后筹备动工。该项目建设周期以两年为宜,施工细节应当由双方承建的企业加以细化,制定统一施工方案,共同确定各自分担的投资额度,也包括各类建筑材料的采购数量和质量保证。而在同江铁路大桥工程建设的安排上,也可以考虑进行项目招标,并在完工运行后采取收取过桥费的方式收回成本。这一跨国的桥梁工程,北起俄罗斯下列宁斯科耶村,南至中国同江市,横跨阿穆尔河(即黑龙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可以说,这架铁路大桥,是中俄两国边境四千多公里上唯一的一个可全年通行的边境水路通道,而现有的边境水路通道受季节限制的问题将彻底解决。双方联合建设铁路桥的方案出台后,将有望实现中俄两国边境关系的重大突破,并且扩大货运规模。
关于黑河公路大桥的建设问题,虽然从长远合作的角度来说应当纳入规划,但俄方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马上开工。其主要原因是:俄方担心黑河公路大桥建成后使用价值不大,建筑成本很难在短期内收回;现有的过货量也不能予以实际支持,暂时可以通过冬季搭浮桥、其他季节摆轮渡的方式解决。还要看到,由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是靠资源开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所以这一区域的基础设施还有许多薄弱的地方须马上投资改造和完善。由于国家和地方的财力不济,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使俄方目前无法把黑河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同时提到日程。因此,俄方在这方面的具体表态,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着眼于合作创建中俄两国边疆区域经济振兴带的长远利益,也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加以解决;甚至可以面向国际社会通过招投标的途径,来完成黑河公路大桥的建设任务。
中俄双方共同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个重大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拓展和推进海陆联运业务。近年来,俄罗斯从本国战略利箍出发,大力实施面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市场开发的战略取向,所以对远东地区的港口设施加强了建设力度和配套能力,地方当局声称有条件吸收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货物,由此进入俄罗斯腹地和东、西欧市场。但是,由于俄方海关限制条件过多,再加上中方货物海运报价偏低,所以还没有开通双方海陆联运大通道。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俄罗斯联邦政府督促海关部门下决心进行改革,并与中方海关机构进行磋商,争取早日制定出对应性的通关方案。与此同时,俄方也希望中方的货运企业,要按照通行的国际规则办事,不要随意砍价,真正做到随行就市,这样才能推动海陆联运业务的启动进程。当然,大规模地启动中俄双边的海陆联运业务,不能只发挥俄罗斯远东港口一方面的作用,还要发挥中国东北地区港口的作用,从而使远东地区的海陆联运与东北地区的海陆联运贯通起来。在这方面,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对于双方合作促成海陆联运,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地处大连市内花园口经济区的港口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中俄两国边境区域海陆联运业务开发的现实需要。
三、应落实俄中石油管线项目
在当今世界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的迅猛发展,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亚太区域经济的崛起、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推进,已经为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国际合作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国际环境。因此,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在2008年10月28日第三届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谈及中俄能源合作时明确指出:“能源合作开发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优先发展方向之一。中俄两国今年启动了副总理级能源对话机制,并已举行了两次磋商。我们建立这一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深两国在能源领域内的对话,促进两国能源公司的具体合作。”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冲击性也越来越明显,这使推进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西方购买力下降,导致俄罗斯石油公司又遭遇了债务危机,所以能源外交的实施也是雪上加
霜。此外,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一些政治矛盾和冲突,也在这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消极作用。这些外在因素,都将有利于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加强能源合作开发进程。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下滑和波动,使俄罗斯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能力大为减弱。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深化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谢钦在2009年2月中旬专程前往中国进行了工作性访问,并与王岐山副总理进行了高级别的专题会谈,不仅谈成了中方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石油开发贷款问题,而且还达成和签订了有关的六项具体协议。关于从东西伯利亚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建设的协议,虽然经过一点波折,但最后双方还是如期签订了协议文本,能够保证在建成后每年向中国通过管线输送1500万吨石油,有利于东北区域内沿线各家炼油厂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方还可以在远东石油管线终点纳霍德卡按照国际市场行情购买俄方石油。在这方面,中国与韩、日及其他国家具有同等权益,能够体现出俄罗斯石油开发的市场化取向。
关于这次中俄双方石油管线协议签订过程中出现的一点波折,如果说俄方有所顾虑,那主要是价格问题和技术问题。其中,俄方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在此之前,俄方与中方进行了多次谈判,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意向,但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与俄方谈判的中国对象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及其能源局,它们能够站在国家能源储备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和解决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开发问题,在价格问题上计较得不多;而另一个主要的具体谈判对象是中石油,它采取商业运作方式尽量压价,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谈判代表表示难以承受。但是,考虑到中国已向俄石油开发和输送项目贷款250亿美元这一因素,中石油还会就每年输送1500万吨石油的价格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俄方在价格方面还留有余地。尽管如此,即使照顾到石油开发和输送项目的贷款因素,俄罗斯石油公司能给予的最大谈判空间也是有限的,只能按国际市场随行就市,最多只能降低5%左右。俄罗斯驻华外交官对此表示,这是最大的限度,不再可能再做出更大的让步,否则对今后的合作是不利的,也有可能因此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毋庸置疑,根据俄方的开采能力,每年输往大庆1500万吨石油是有保障的,不会出现中石油所担心的时少时多现象。与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量相比,通过专线向中国输送的石油量是很少的,俄方今后不会在这方面打小算盘。援引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索罗金的话说,从对外经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建设东西伯利亚到中国大庆的分支石油管道“对俄罗斯是有益的”。因为“中国是可靠的伙伴,对俄罗斯的能源经济来说,中国是有发展前途的消费国”。着眼于长期的市场效益,中国无疑是石油进口大国,而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在两国目前良好的政治地缘关系情况下,更应该具有积极进取的能源合作关系。为此,中俄两国应当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争取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合作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俄罗斯驻华外交官表示,有关协议中达成的2008年4月份从拐点向边境地区施工,到11月完工输送石油,从俄方来说也是有保障的。在这一保障下,如果说还有担心的具体事宜,除了价格问题外,还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石油管线必须穿过冻土层,须保障施工顺利和运输安全,中俄双方对此都应当予以重视。与此同时,沿线施工还要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通过黑龙江底进行布线,必须保证不能造成石油污染。俄方通过水域铺设石油管道也非第一次,并且已经具有冻土层铺设管线的成功经验,所以对于这些方面的技术问题,估计不会再出现大问题。至于在专线的中方路段能否出现类似问题,俄方表示今后将予以关注,也可以通过双方诚恳合作的方式来加以保障。因为一旦出现技术层面问题,虽然是局部的,但也是全线的,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都不能忽视。可以预见,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今后双方将努力合作完成一系列关于能源开发工程的建设任务。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预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无疑将会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因此,应当相信,中俄两国能源合作规模今后将日益扩大,定能为繁荣中俄两国经济特别是边境区域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