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原名沈雁冰,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维新派”的医生。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读过《三字经》,也上过新学,家庭开明,他可以自由地读《三国》《水浒》《聊斋》等书,锻造出良好的文字功底。
一天下午,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宴请沈雁冰、郑振铎、夏丏尊等人。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沈雁冰酒兴正浓,便说:“好啊,以何助兴?”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么样?”沈雁冰欣然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了题目,沈雁冰一口气背了半个小时,一字不差。同席者无不为他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难逃黑暗势力的追寻,不得不隐去真名——沈雁冰。面对残酷矛盾的现实,他并不胆寒,在创作《幻灭》时,首次使用了“矛盾”的笔名,编辑叶圣陶先生窥透了他欲表现矛盾的现实的心思,但在发表此文时,还是巧妙地添了个草字头,因为百家姓里没有“矛”姓。从此,中国便有了大作家——茅盾。
茅盾背《红楼梦》,也成了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