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宁
古诗词主观性强,范围广,内容多,难以把握,是高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古诗词鉴赏题要求考生全面调动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古诗词鉴赏知识和分析整合能力。下面结合高考试题,分类谈谈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I)针对具体的诗句分析表现手法,如:这两句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赏析某句在写法上的特点。(2)针对整首诗分析表现手法,如: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艺术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3)比较鉴赏,如:两首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例1(2008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6分)
[解题指津]首先要明确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哪种角度作答,是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还是兼而有之。其次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再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以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最后解释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答案要点三)。
[参考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要点一)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要点二)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足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3分,要点三)
二、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两首诗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例2(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题指津]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象、物象、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组成的画面,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形象类”解题步骤:
①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③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④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参考答案]前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不必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即便是在雨后霜前也一样开得鲜艳。作者颇有以木芙蓉喻己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之意。后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冒看微寒,在秋天孤单地开放,虽然艰辛,但作者并没有把木芙蓉看作愁苦,写它仍向霜神致意,不惧寒冷侵袭,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诗歌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例3(2008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试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
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二要概括意境特点,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三要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类”试题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图景;
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分析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题作者笔下的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或“诗眼”: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赏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某词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这里本可以用某字,为什么用了另外一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4)整体鉴赏诗词语言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9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艺术。其中,前三种考查类型尤为常见。
例4(2008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解题指津]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弹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语言赏析类试题解题步骤:
①解释该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词语放人诗句中描绘形象;
③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词语的表达效果,点出该词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在这首诗中,“雪”隐喻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四、思想情感类
[命题形式](1)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某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某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2)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通过诗歌中的形象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比较不同诗歌中作者的感情:两诗中均有某相同内容,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例5(2008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乌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要知人论世、明察诗情,把握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其次要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进行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努力忠实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思想情感类”题目答题步骤:
①纵观全诗,抓住体现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句;
②分析归纳诗歌的思想情感;
③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表现思想情感的;
④如果题目需要,还要思考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一般可采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参考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和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答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2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从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感叹的,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