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伟
摘 要: 体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到来自社会中各种因素及其体育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制约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将对我们制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体育 可持续发展 因素 对等 建议
目前影响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大体上分为体育环境、体育的法制与教育、经济、政府体育行为、体育人口等几个方面。
1.主要因素分析
1.1体育环境因素。
体育环境指体育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综合体,包括锻炼氛围和自然地理环境。环境因素在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环境越好,引起的人对体育的认知过程就越深,生理变化相应的增加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激发个体或群体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诱导良好体育行为的发生,从而吸引人主动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加快体育的生活化进程,增强人的身心健康,使体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实现高效率;反之,会影响人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使体育行为的发生受阻,影响对良好生活方式的科学认识,同时也会造成体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尤其是体育的人文社会环境,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可以激发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改革的创新、创造精神和能力,激发体育参与者对体育的激情,使体育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反之,则会超越体育需求和体育资源所规定的范围和程度,破坏体育的健康发展。
1.2体育的法制与教育因素。
法制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法律。政策体现国家对体育发展的原则和思路,是国家对体育可持续发展调控的手段。法律是体育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因素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源泉,是有生力量,教育有利于人们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便于体育科学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使人养成科学的体育观,帮助人正确理解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因素。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体育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依赖于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体育发展的核心是为了“人”身心的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体育发展促使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后者又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1.4政府体育行为因素。
体育工作,尤其是群众体育工作,对于政府体育管理部门来讲,由于其涉及面广、人员多、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往往是花了大力气,但收效甚微,或者说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需要长期的工作和发展才能见效。体育事业并不等于体育产业,尤其是事关国民体质的群体工作,地方政府应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
1.5体育人口因素。
人口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和核心要素,是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调控性的因子,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数量大、素质高和结构合理的体育人口对体育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提高体育人口素质、优化体育人口结构、大力发展体育人口数量是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现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愈加关注自身健康的时代,也是人类重新审视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必将转化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理念,为人类所接受,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一种模式。
笔者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针对影响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状况与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提出当今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实现体育管理体制的战略转变,加强地方体育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转变思想观念,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体育部门与当地社会各行各业各系统的横向联系,使体育与当地社会各行各业各系统之间真正成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的合作伙伴。理顺体育内部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走“以学校体育发展为重点,依托社会,提高竞技体育实力”的体育发展之路。
2.2合理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
群众对体育需求的增强使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掘体育的经济价值,恰当地利用市场规律,体育事业才将逐步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现阶段政府部门除了加大对体育的投资外,还应推动民营体育企业的发展,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对民营体育企业加以扶持,依托社会,走多元化道路,充分调动社会、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发展社会体育。
2.3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
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具备的技术指导力量优势,在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体育项目。
2.4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各地区体育资源。
利用和发挥学校体育的资源优势,加强其与社区体育开展的充分结合,以使资源共享。以学校体育带动社区体育全面开展,以社区体育的开展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互惠互利,形成一个“以个人带群体”、“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发挥各地自然地理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各地体育的自然地理资源,比如拓展运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
2.5发挥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
重视和加快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校内体育活动与校外居民体育活动开展的联系,以影响和带动学校周边居民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性体育发展的社会网络。
2.6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在体育可持续发展中,体育竞赛的功能与作用不可忽视。面对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人更应具有竞争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体育运动在培养参与者的竞争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2.7大力发展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发展体育人口数量的同时,一要注重提高体育人口的素质,也即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体育行为对非体育人口产生体育行为的正面影响;二应注重体育人口结构的合理
化,使体育人口中性别、年龄和知识层次群体分布合理。
3.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加快与《体育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建设。
3.2规范体育竞赛制度,开展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赛事。
3.3对民营体育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
3.4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和发展,重视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学校附近建立与社区生活相联系的,具有独特社区特点的体育文化中心。
3.5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应大众化、普及化,与居民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展相配套,便于居民进行体育活动。
3.6群众体育活动点的项目安排,应注意男女性别的体育价值观念和项目选择的差异,以及居民对项目选择的倾向性。
参考文献:
[1]虞重干等.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唐宏贵.武汉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
[3]宋全征等.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初探[R].同上,2000.
[4]岳宝爱等.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同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