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党员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2009-07-30 05:55庄秀文
考试周刊 2009年24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高校

庄秀文

摘 要: 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学生党员管理问题凸显,出现重视组织上入党,忽视思想上建党,党内组织生活空泛,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文作者总结经验,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思想引导,增强实效性,加强主动性,实现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制度建设

学生党建是学生工作的一大重点亮点,近年来,党建工作受到格外重视,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但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了重程序轻实质,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不足,对党员忽视入党后教育管理,重视组织上建党,忽视思想上建党等问题。

学生党员队伍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而且是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依赖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党总支对学生支部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管理,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归纳经验,现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针对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逐渐放松对自身纪律性要求,组织生活缺乏积极性,对工作敷衍拖沓的问题,笔者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与学生党支部的中坚分子支委成员讨论后,决定制定《学生党支部党员管理规范》,并依据规范制定《预备党员年度考评细则》、《发展对象年度考评细则》。在党支部内部设立专门主管考核工作的考评小组,负责起草制度、日常考评记录、阶段性考核评估工作。考评细则细化到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管理、组织生活、自身学习工作等综合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学期评优和年度评优、预备党员转正、发展对象培养的重要评定依据。这一举措将学生党员日常管理中的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层级管理制度、预备期考察制度、民主评议考核制度、评优鼓励制度结合起来,使原来被动模式的管理任务分配变为主动模式的本职工作考核。党员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评定和评优制度,对于学生党员主动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各项学生活动、参加大型赛事等都是一大鼓舞和激励。管理规范中的预备党员分数及格转正规定也增强了预备党员各项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在进行制度建设的工作过程中,笔者总结:不能越俎代庖,完全由管理者制定管理规范。笔者曾根据其他院校的经验制定了一个学生党员的管理规定,并要求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实行。在后来的工作中,主管考评工作的考评组并不是照搬笔者提供的制度内容,而是结合其他党员的意见结合党支部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管理规范和考评细则,在考评过程中,也由考评组完成所有工作,笔者并没有参与具体工作。笔者得到的启示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置于对立的两面,而是要调动学生党员自身的力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自查自纠,自律自立,实现学生管理自主化。

二、加强思想引导

制度建设只是搭建了一个框架,只有通过思想引导才能真正充实党员管理的内容。学生党员入党后积极性下降与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程序化、单一化、简单化有直接的关系。入党前,学生对党支部生活充满向往,入党后发现作为一名党员只是开开例会,帮着收集发展对象的材料,接一些要求学生党员配合的工作任务,只是被动要求接受,由此部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也逐渐降低,组织生活时例会不参加,参加时或昏昏欲睡,或私底下交头接耳,或看书做作业;工作时敷衍马虎,互相推诿,有数量无质量;日常生活中没有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是非观念不强。长此以往,党支部形象和学生党员形象将大打折扣,必然引起学生对党建工作的困惑和怀疑。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的引导。我校党支部在加强党员管理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将党支部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建设工作进行分工,将党员分为秘书组和学习组,秘书组进行党员管理和党员发展,学习组专门负责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在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同时,趁热打铁,开展了以加强共产主义信仰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如:重读党章活动(党章讲解,两次专题讲座)、回顾党史活动(一次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讲座,1921—2008年)、重温入场誓词活动、民主批评会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只是一星半点;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对党史和党的一些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到党在生死危亡的时刻,如何一次次跨越重重阻碍,不断成熟进步。对于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员,不能只是了解党的历史贡献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理解党在风雨中如何实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如何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的伟大结合,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此在增强感性意识的同时加强理性思考,树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每一名党员都应有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共产主义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这样才能激发党员的主动参与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洪流中,这才是思想建设要实现的目标。可喜的是,我们正逐步迈进这一目标。现在,学生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已经过渡到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阶段,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进行了时事政治的轮流讲解活动,由学生党员自己制作时事课件,与其他党员一起探讨。

笔者对学生党员思想建设有以下总结:1.思想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下去。2.思想建设要以党支部书记或其他党建工作者的理论讲解为基础,明确学生党员入党信仰,进而逐渐过渡为学生党员自发自觉的学习活动。3.学生党建队伍要加强理论学习,能够对《共产党宣言》等理论性重要论著和党的各个时期制度政策进行充分通俗的讲解。4.对学生的理论引导不能就理论谈理论,只说空话套话,必须结合历史和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基层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等理论政策,应以实例证明,这些都是党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实践,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名党员都要投入到这一事业中来,与党和国家休戚与共。5.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最好不要只谈贡献,不谈过错。我们的学生党员的入党志愿书模式逐渐单一,就是大谈特谈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入党后,对于党在现阶段的政策和工作并不了解,对党内出现的官僚和腐化现象也不能正视,更无法对同学或者家人解释,逐渐是非观念弱化,甚至人云亦云。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的精髓,官僚、腐败等社会问题不能规避,要分析这些社会现象的成因,结合我党解决这些问题的不断努力来达到我们必将建立民主富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党员需要以

身作则,奉献牺牲,这是每一位党员不可逃避的历史责任。

三、加强党前教育

学生党建工作中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党员的质量,而且能加强我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到党组织来。

笔者所在的学生党支部逐步建立了层级培养管理教育工作体制,即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班级党小组—党内工作组—学生党支部层级管理。力争每一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都能及时由组织指派专人进行思想交流和引导,并将组织生活逐渐扩展,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宣讲活动、思想汇报制度、党内联系人制度、班级党员小组互助学习考核制度、党支部分组管理制度等都纳入学生党员组织生活中来,实现学生党建组织化、一体化,在促进学生党建实效性的同时,推动学生党支部影响力和团队建设,打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有组织、有效率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团队,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四、结语

以上只是笔者根据自身的学生党员管理工作总结的一点想法,想法不够完善,做法尚显粗糙。笔者在工作中逐渐意识到,学生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工作难度增加,更需要逐步创新,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党建工作,制度是外围,思想是内在,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管理是灵魂。完善管理架构,规范方向,明确思想,由学生党员自己具体实施,通过实践,通过交流探讨,化外部规范为自身自律,由外部引导走向自我思考,强化信仰,自觉行动,才是我们要实现的学生党建管理之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应志向高远,不只是谋求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团队,更要建立一只党的后备军,我们要培养的是执政党的后备队伍,我们要争夺的是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笔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党建工作者,但笔者认为,加强自身工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只要我们基层党建工作者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发展一名合格学生党员做起,积小流成江海,学生党建工作就一定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打造出一支精英团队,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裴宇.浅谈高年级大学生党员管理[J].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政治桥月刊,2007,(10).

[2]张羽程.创新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管理机制.http://tw.jstu.edu.cn/_siteid/36/pageid/41/columnid/981/articleid/4423/displayinfo.htm,2008-04-13.

[3]曾向红.以制度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7.7.26.

[4]“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课题组.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4):1-10.

[5]栗滢超.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价值中国期刊,2007.07.13.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高校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