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震,关注建筑师的责任

2009-07-29 07:1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原则

王 彦 杨 华

摘 要: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的回顾,进行了地震灾害对建筑设计和人们心理的影响的研究,重新思考作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建筑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地震;灾害;设计原则;安全;理性;责任

1 事件回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数以万计的建筑物倒塌破坏,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60%的新建房屋和80%的老区建筑都遭到破坏,其中尤以学校最具代表性。据统计数字,超过1.2万所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各种形式的改造、加固或重建……

建筑物垮塌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地震中最大灾害因素。汶川大地震使人们有了共同的认识:“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有生命在,就有希望。“尊重生命和强调人的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建筑设计和建造不能忽视生命安全。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和检讨建筑设计中的防灾减灾问题。

2 反省与思考

地震与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5.12地震唤醒了建筑师的良知,时间过去了近一年,人们渐渐忘却,但痛楚犹在。作为建筑师如何承担起肩负的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将灾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为公众利益、平民建筑服务,而不是在奢华的温床中继续沉沦,只为泡沫地产、形象工程和资本的炫耀服务。

建筑设计是需要经验支持的行业,正是积累的技术财富,才使我们有勇气承担更艰巨的设计挑战。对于建筑空间,经过学习、尝试、完善、创新等实践,逐渐形成成熟的设计经验,不断提高空间创造水准,并积累模式语言与技术资料,形成相应建筑的设计导则,增强建筑师在条件复杂与时间紧迫等情况下的应变与竞争能力。

作为建筑本身则应更多地关注实际的应用,绝非仅仅是空间的创造,艺术的再现,重新审视我们的设计原则,更多地关注建筑的性能和品质。由于地震中90%以上的伤亡都直接源于建筑的倒塌,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自然是头等要事,而建筑的体型、平面形状也同样至关重要。

建筑师们所熟知的《建筑十书》,书中许多理念至今仍被视为建筑设计的原则。作者在书中写道:“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当是能够保持坚固、适用及美观。”虽然这是维特鲁威在罗马帝国时代提出的建筑原则,但是2000多年来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基本上仍遵循着这三个原则。上世纪50年代,苏联建筑专家倡导的“建筑就是艺术”的理念曾在我国建筑界引发较大规模的探讨,但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很快统一了大家的思想。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建筑师转而追求“创意”和“时尚”,对传统的建筑三原则渐渐淡泊,甚至认为“坚固、适用、美观”和“实用、经济、美观”的三原则只适用于“一般性”建筑。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造型的要求并不相同,个别建筑也可以为了造型不惜工本,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对于灾区的重建工作,对于未来的建设方向,应该是朝着具有进步意义的新方向发展。

3 策略建议

安全与质量是毋庸质疑的设计考虑因素,我们还想从其他方面谈谈我们的建议。

首先,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台湾的新校园运动。他们在经历了921大地震后的校园重建中,不但确定了目标和原则,而且还为目标的实现作了积极的努力,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新校园运动确定的目标与原则包括:

确保安全、健康、舒适的无障碍环境;落实高效能且符合功能的教学环境;营建作为小区终身学习及景观地标的核心设施;依据校园整体规划原则,推动校园重建工作;组成校园规划重建小组,落实开放公共参与;建立校园与学区、小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模式;确保校园重建期间,学习与生活环境质量;永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环境。

然而,徒具观念不足以实践。在推动以“新校园”为目标的重建工作之前,台湾的教育委员会作了积极的努力:

第一, 建立透明公开的评选机制。

第二, 拟订真实明确的建筑计划书。

第三, 提供具体可行的设计规范。

新校园运动的重要原则,如教育性、地区性、生态性、亲和性等,已成为当今台湾设计工作者在从事校园设计时必然触及的议题。任何一个方案如未能包含这些议题,应该不会被视为好的设计。

另外,看看日本的状况。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灾害国家,他们有很多防震减灾的措施和经验。我们仅举一个小例子便可见一斑。

在日本城市的街上,抬头望去,很多楼房都带着室外的疏散梯,谈不上美观但绝对实用。因为疏散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疏散。节俭精明的日本人没有花费更多的金钱,做无益、甚至是有损基本功能的事。回头看看我们的建筑,楼梯却常常是我们喜欢装饰的部位。作为建筑师从消防的角度看,室外平台和外楼梯对于火灾的疏散比仅设室内楼梯要安全很多。

学校里也有很多出现这样的室外疏散楼梯。而有关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日本法律对学校的责任是有明确的要求的,凡属学校的责任由学校负责,如果学校执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措施,学生出了意外,学校是没有责任的。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如果学生出了意外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家长也不会对学校追究。这不仅是法律,也是一种对孩子对社会负责的社会风气。建筑师承担安全设计的责任,教师承担教育的责任,学生个体和社会同样需要承担自身那一份的责任。

通常,建筑设计是遵照规范来执行的,设计师根据当地规范,满足条款就算完事大吉,心安理得。殊不知,规范只是一个最低极限,而且是根据制定时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很多功能性强和复杂的设计任务不可能在规范中体现的那么具体,需要建筑师根据设计时的实际状况和自己积累的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

如绵羊九洲体育馆设计就是一个出色的案例。当时的规范规定抗震按六度设防,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决定按七度设防,从而在5.12大地震中安全地保全了下来,并为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体现了设计师的责任心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负责任地完成工作而已,而是真正地投入工作。

4 结束语

作为建筑师,在设计上追求新、奇、特无可厚非,体现了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实现超越自己的梦想。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其他的才会成为可能。如同一幢建筑,没有扎实牢固的基础,其他都是枉谈,如同空中楼阁。灾害发生提醒我们,需要注重对建筑抗震、防灾减灾、节能、高新技术等的基础研究,在满足基本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技术的手段追求创意,也就是充满科技含量的创新才是有意义有生命力的创意。才是真正合格的建筑师的所为。

建筑师是城市建设的一分子,我们要运用好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念,理性的思考和细致的工作,来对待每一项设计工作。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正逐步健全,设计规范在逐步完善,作为建筑师,不能消极对待,首先在建设的源头把好观,打好底。坚守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把自己的职业优势融合到社会需要中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应尽的社会义务。

参考文献

[1]吕钦文.台湾新校园运动的发韧与影响;城市建筑;2009, 03.

[2]林娜.游走在生命的边缘;建筑创作;2008、06.

[3]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国建工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原则
当建筑师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