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莲
摘要:任何旅游地都有其生命周期。本文以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目前中国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中国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家乐,生命周期,产业化,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和清明、端午和中秋小长假的推行,农家乐旅游作为逃避高度现代化的生活压力、回归大自然的新兴旅游项目,受到游客的追捧,为城市周边农村的农家乐休闲游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中国农家乐旅游主要包括下面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休闲渔场,观光果园、花园和茶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如北京平谷的蟠桃采摘园,上海的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的农业大观园,深圳的荔枝观光采摘园。这些乡村农家乐休闲游的开发和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而且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巴特勒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运用了S型曲线图示,将周期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探索期、起步期(或介入期)、发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落期(或复兴期)。
当前中国农家乐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以下问题:(1)农家乐旅游开发经营普遍缺乏统一规划和开发,许多农家乐项目盲目上马,不顾质量,粗制滥造,只顾当前,不考虑长远。有的农家乐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农家乐的乡土性。(2)农家乐旅游开发经营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无品牌意识,文化内涵不深,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却忽略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农家乐旅游开发经营人才匮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不合理。大部分发展方式粗放,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现象比较普遍。(4)农家乐旅游开发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以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休闲旅游,提供的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的初级产品,“品农家菜”占了农家乐旅游的大头。旅游产品不少,但特色不明显,低水平的复制易陷入低层次收益的同质化竞争。(5)农家乐旅游带来环境资源的压力。农村的环境环境资源本来就脆弱,基础设施较薄弱,公共产品配套不足。如果听之任之,超越环境的负荷、生态的容量和设施的承载,势必对资源环境造成威胁。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农家乐旅游向发展期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
巴特勒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揭示了旅游地发展所必经的几个阶段。事实证明,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通过人为有意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得以延长,从而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通过对农家乐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实行产业化发展,不但可以延长其生命周期,还可以使它得到持续的发展。
2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农家乐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数量已形成相当规模,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的起步期,因此可以通过产业化引导以促进其转型升级。
2.1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
结合引入公司化经营管理和营销方式,形成有效的现代农家乐旅游的运行模式,使各自为政的经营单体形成集聚规模,引导形成有效的管理,协调利益,共同发展,。
2.2形成专业化分工,调整内部产业结构。
乡村旅游内部有第一产业(特色种植养殖业),第二产业(本土的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和第三产业(旅游生产生活的服务业)。合理的结构才能构成稳定的产业。家家开饭馆、户户办餐饮,易陷入恶性的同质化竞争。可以引导形成内部分工: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土特产加工户、手工业制作户等专业配套服务功能。
2.3保护资源形成产业特色。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初期由于旅游的规模流量小,矛盾并不明显。形成规模后则面临诸多问题。大量的农家旅馆餐馆,城市化的建筑和体量影响了乡村风貌和景观。野生动物资源被滥捕,排污和垃圾无法自然分解,使乡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家乐旅游开发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容量资源可承载力,适度地发展。以农产特产、乡村环境、民居建筑、乡土文化等等区域性乡村旅游资源,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家一招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以独特性取胜差异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农家乐旅游产业化引导的重点。
2.4要形成产业需要合力扶持。
对于有资源条件有市场发展旅游潜质的乡村,应围绕形成基础服务功能,打造休闲产品。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道路建设、排污垃圾处理系统、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滞后的状况,政府部门应形成扶持的合力将分散有限的财力物力优化配置,形成可持续的旅游生产力。
3结语
农家乐旅游和生命周期可以通过产业化的引导,政府部门的扶持和管理者有意识及时地对农家乐旅游介入科学的管理,使它快速进入发展期,并能在稳定期保持长足的发展,从而延长其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尹少华.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2(5),264-267.
[2]刘爱服.试论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5(1):68-71.
[3]冯学钢,黄成林.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4.
[4]肖歌.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引导(上)[N].中国旅游报,2009-2-27.
[5]杨振之.有效管理可以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N].中国旅游报,2009-5-13.
[6]欧阳润平,刘焱.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价值依据比较[J].旅游学刊20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