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莲花 潘月红
摘要:根据山东省17地市2006年城市化率数据表,运用ArcGIS和ArcView软件,得到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分类图。对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分类图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区域内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距大,东部城市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山东省城市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快对城市体系的宏观调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推进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问题;对策
1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现状分析
1.1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率
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过程,一般将城市化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有两种相似的划分方法。第一种划分:第一阶段是初期阶段,城市化表1 城市化率
率为30%以下,其特点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 ;第二阶段是中期阶段,又称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为30%~70%,其特点是人口向城市集聚、资本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个阶段是后期阶段,城市化率为70%以上,其特点是城乡差别近乎消灭,人口城市化趋缓,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开始出现。专家指出,当一个国家城市水平达到30%时,也是这个国家加速城市化发展的大好时机。第二种划分:第一阶段城镇化水平20%以下,为起步期;第二阶段城镇化率20%~40%,为发展期;第三阶段城市化率40%~75%,为成熟期。综合以*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07》
上两种划分方法,将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五个阶段:<20%,起步阶段;20%~30%初步发展阶段;30%~40%,加速发展阶段;40%~70%,成熟阶段:>70%,高度成熟阶段。
1.2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水平分类图
第一步,以山东省行政区划图为底图进行数字化,根据山东统计年鉴十七地市排序,对label点编号赋值,用clean命令建立拓扑关系,检验修改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dangle错误点,再次clean、保存为sdxzq文件。
第二步,对sdxzq进行栅格图像配准,建立设备坐标与现实世界坐标的转换关系,以便在后续作图中实现不同图层的套合,采用大地坐标系和高斯克里格投影转换,生成sdxzqty文件。
第三步,建立表关联。在Excel下建立相关数据表(表1),左起第一栏1~17为山东省十七地市编号,用Dbaseinfo命令将其另存为dbf3格式,用Joinitem命令以sdxzq-id为关联字段建立关联。在arcview下打开sdxzqty可看到生成的info表,可在Arcview下对info表进行数据操作。
第四步,在Arcview下用命令Add field增加cshspfl这个字段,再对各地市赋值,进而进行分类,生成czhsp.shp(图1),得到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分类图。
按此标准对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作以划分,见图1。
山东省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可划分为四类:起步期、初步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成熟期。目前,只有荷泽、临沂尚处于起步期,城市化水平分别为19.1%和19.83%;滨州、德州、潍坊、聊城、泰安、日照、济宁、枣庄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城市有淄博、东营、烟台、威海、莱芜,这五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在30%-37%之间;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成熟的地市有2个:济南、青岛,青岛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为61.14%。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城市化发展成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济南、青岛、的人均GDP、人均消费零售额数等指标均排名全省前几位。荷泽市和临沂的城市化水平与全省其他地区差距较大,在其他经济指标上也相对落后。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山东省城市化整体水平偏低,大部分地市城市化率在20%~30%之间,城市化水平大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地市偏少,处于城市化成熟期的更少,并且区域内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 西部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城市,山东省城市化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2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山东省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2.1对城市化的认识不足。
虽然目前全省乃至各地市一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但对城市化的认识还不深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第二,对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第三,对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第四,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城市化带来的不仅只是城市空间地域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城市生态不断取代自然生态的过程,是环境不断受到城市发展的破坏的过程。
2.2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目前山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00美元水平,按照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测算,山东省整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相应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应为65%左右,而山东省平均城市化水平为36.3%。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会导致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同时又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制约了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技能的全面提高,影响了工业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市场的培育,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的规模聚集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城市化滞后,还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影响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进程与小城镇建设的速度。正确处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加快山东省城市话发展的重点[1]。
2.3山东省城市化水平东西部差距大,影响了全省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山东东部的济南、淄博、潍坊、烟台、青岛、威海、东营、日照8个市经济比较发达,平均城市化水平以达到46%。而中西部(另外9个市)经济欠发达,平均城市化水平只有28%。虽然中西部人口数量多于东部,城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等项指标均低于东部地区,东西部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2.4城市化发展质量偏低,需要提高。
从山东省17地市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来看,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系数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系数不相吻合,而且在城市化综合评价结果中,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所占的分值比较大。这说明当前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仍然处在靠加大建设,扩大投资,以城市规模带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城市经济效益差,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低。
2.5政府引导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式有待转变。
从城市化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利有弊。政府主导城市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使城市的发展向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发展,但同时单一的政府主导又容易造成城市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出现城市效益同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不相符的现象[2]。
2.6城市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不完善,市场机制不活。
有的地方城镇区划与经济区划不相适应,行政区划的不合理限制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户籍管理政策不够宽松,限制了劳动力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呈正住房配套制度改革落后,造成城镇住房二级市场发育不良和城镇住房容纳能力不足。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降低了城镇对乡村居民的吸引力[3]。
3解决山东省城市化发展问题的措施建议
3.1提高对城市化的认识。
对山东城市化发展准确到位的认识是推进山东城市化良好发展的前提。要充分认识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化根本目的,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城市化发展的科学性和前赡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转移农村人口, 增加农民收入, 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缩小城乡差别, 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第二,正确处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 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 提高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这也是目前各国普遍重视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三,一定要认识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导致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转变为城市生态,城市生态不能维持自身的平衡,比较脆弱,一旦破坏难于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特别是在目前山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更要认识到城市化对生态变化的巨大影响[4]。
提高对城市化的认识要求各级政府不断研究各地、各城市的现状、特点,对全省和各地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按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来发展城市化;要求各级领导不断学习、深入研究相关问题理论,科学的领导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3.2加强规划, 合理布局。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规划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龙头。规划的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遵循五个统筹的方针, 协调整合各类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在城镇结构上, 要大、中、小并举。山东应在大力推进“两大中心、四个层次, 五条城镇发展轴线”的基础上, 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建设, 加强城镇规划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3.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如前所述,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 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这影响了山东省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既保持东部地区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同时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缩小地区差距, 保持东西部协调发展, 实现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 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即在山东省17 个地市的这种小区域中, 要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
第一,加强东西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引导东西部地区进行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省里要统一协调政策,促进东西部各市之间在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东西部地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以解决西部开发面临的资金、人才及技术等不足,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加快培育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必须启动西部地区内在的经济活力,重点是培育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4发展经济,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市经济。要加快我省的城市化进程,各城市要依据不同的区位条件及集聚产业要素的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核心产业、核心行业、核心产品,并以此带动相应行业的大发展,增强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
第二,以住宅建设为中心,改善城镇居住功能。《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即把城市“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住区。”因此,各级城市要重视住宅产业的发展,建设高密度、高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营造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生活环境,强化城市居住中心功能[5]。
第三,抓好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城镇文化功能建设。城市化建设要注重社会文化功能的完善。要以教育、文化、科技为支撑,以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育,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发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作为区域教育中心的作用;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增强城市技术创新功能;进一步发展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休闲娱乐业,要关心残疾人群、老龄人群和儿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设施和服务。
第四,加强城市科学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城市进程的内在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依法管理机制”,完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建立“科技创新的机制”,要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机制”。在坚持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更好地采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和目标管理、社区管理等多样化的手段管理城市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6]。
3.5创新制度, 改革政策,建立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新机制。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的大变革, 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环节, 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要对现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一,包括户籍、土地、就业、社保、财政、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改革, 形成人口城市化的正常机制。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为人口的集聚创造机会,真正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 从而不断提高山东省城市化的整体水平。第二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机制;第三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城市管理、发展、壮大的新机制;第四培育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3]。
3.6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带动山东省整体城市化进程。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淄博、潍坊、烟台、青岛、威海、东营、日照等八个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山东47%的区域面积和44%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5%的GDP总量,当前城市化水平平均4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0%。
第一,建立统一协调的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行政区与经济区覆盖有偏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半岛城巾群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经济合作组织。在省政府的的协调促进下,通过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地方政府之间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在市场调节下,统一协调发展政策和培育完善土地、资金、生产资料、劳务市场等。同时也要合理调整行政区域规划,按经济区划设立行政区划。
第二,制定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制定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在山东半岛的整体发展基础上,围绕区域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的特点以及职能定位,合理进行战略规划布局,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内经济结构合理,资源最优化配置,产业布局合理,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
第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山东半岛城市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长期以来各城市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缺乏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日趋恶化。为保证山东半岛城市群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加以保障。一是实施《山东省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三是制定有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四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科研和开发,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能力[1]。
参考文献:
[1]陈芳.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58-359.
[2]赵艳霞.山东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7(6).
[3]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l.
[4]山东省建设厅.山东城市化与国内外对比分析.2001.
[5]李丽萍.城市人居环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习林书香.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