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瀑
摘 要:新时期体育课程的革新,赋予了学生更多选择空间、课程的多样性、教师可选择性,这对传统的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很大的冲击。教师主动适应新时代特征,提高自身素质,亦成为改革成功与否、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为此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亦成为关键。
关键词:时代特征;教师素质;技能提升;教学风格;科研能力
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正在向社会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导致学校教育发生变革,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融入到整个社会教育改革之中。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育思想、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价值取向等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的重新审视,学校体育正在进行理性的调整,一个比较合理的体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体育表现如下时代特征:人文性、健身性、娱乐性、灵活性、多元性,而体育教师作为学科前沿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更应适应教育革新的发展。
1 学校体育应体现的时代特征
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传统的体育课作为必修课,严格按计划授课,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特征。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锻炼的热情与兴趣,使之成为被动的过程,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运动适应人自身,而不是要人适应运动。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强调教授动作技术和各种体育知识,以及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能以外,还应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理想、意志力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
“健康第一”的健身思想。这一健身思想在一二九运动后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与生活教育理论相融合;到1952年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再到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可以说体育健身思想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这一根本性的教育理念必然引起体育教育内容、方式、任务、目标的革新,使体育成为使人们终身受益的社会动力。
“快乐体育”,寓教于乐。“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使体育教学活动本身成为快乐的、有吸引力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也体现出教育功能中的人文精神。
体现教学特色,形成灵活、多元的教育体系。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实现从不能独立锻炼身体,到逐步独立,再过渡到独立自主的转化过程,是实现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方针下,各校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师资设施条件开设体育课程,普通高校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管理,已给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研制科学的体育教学发展规划,形成特色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是体育教学特色发展的关键,从而形成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
2 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时代特征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高等院校根据时代、社会的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体育课程上采取选项、选修等形式,赋予了学生多样性的选择空间,为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体育教师必须在以下环节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素养才能适应目前的形式:
加强新课程开发,实现多专多能。新课程体系的教学科目增多,很多教学项目具有时尚性、前沿性,也受到学生的强烈关注。因此,教师必须克服原有教学专项的束缚,积极谋求新课程开发、新技术学习,全面掌握新开课程的基本要求,确保教学质量,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选择教师是体育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这种选择对体育教师的冲击是巨大的,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拿出真本领,因为吸引不了学生,就要被残酷的现实淘汰。这种激烈的竞争机制迫使教师加强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除了学习新知识、进修新技术外,更多的是在同一项目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吸引更多的学生,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注重理论知识传播。清醒的理论认识能促成自觉、自律的健身行为。体育理论教育的最大社会功能和最大社会价值在于体育意识的形成,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能力的基础,是促进体育实践的长期性和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健康知识资源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忽视。从体育的终极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体育基本技能、锻炼基本方法,不仅能启发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而且还能让其终身受益,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本身有系统的认识。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事业心和责任感问题,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学习主体的热爱与尊重、对课程教学改革倾注极大热情以及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总体说来,就是对改革成效的关注与追求。
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高校体育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理应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更加表现出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前瞻性,不断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使课程改革效果最大化。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次“颠覆”性的巨变,在实施新的教学改革方案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体育教师在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反思与新型课程模式的适应中,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
3 结论
21世纪的时代特征对教师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集中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上。这既是向传统的教育教学提出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教师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地更新。体育教师只有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积极加强自身塑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需要。
参考文献
[1]汪俊祺.影响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的经学思维[J].体育学刊,2006(3).
[2]杨玲.“三自主”教学的资源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08(12).
[3]赵专.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6(6).
[4]凌会俊,钱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3).
[5]季克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6]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