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摘 要: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特别是我们阿城区地类也较为复杂,东部属半山区,西部属平原区,由于落叶松适宜各类土壤生存,因此林农大多数造林都以落叶松为主,但是近几年来,落叶松枯梢病在本地区有零星发生,但不能轻视,近些年笔者通过实地观测密切进行研究和观察,总结出落叶松人工林枯梢病的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落叶松;枯梢病
落叶松枯梢病由落叶松座球菌所引起,从幼苗、幼树至大树的当年新梢都能发生,但以幼树发病较重。新梢被害后由浅棣色变成褐紫色,梢细缢并流出树脂。病梢顶端下垂成弯钩状病叶成褐色,枯黄,大部分脱落,只梢顶有一簇叶子不落,可保持到翌年春天。8月以后发病的,因新梢已近木质化,所以不下垂而直立,其余叶片全部脱落。二次生长的新梢也容易受害成芽枯状。8月末至翌上6月,在枯梢上,特别是弯曲部分的枝皮上,生有小黑点。初生理,到翌年6月成熟,突破表皮,这是病菌的座囊腔。以后在顶梢疗残留的枯叶背面紫白色或弯曲的枯枝轴部,可见到近圆形的小黑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落叶松枯梢病的防治要从幼苗、幼树开始,明确了幼苗、幼树是落叶松发病的主要林龄,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时期,为了防止枯梢病在本地区的发展速度,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或减轻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和转播。
1 对幼苗进行喷药防治:在幼苗期可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进行喷洒防治,用药量按药的说明进行配制,每半月喷洒一次。
2 对发病的幼树进行剪除病梢的防治处理,集中销毁,防治病源的传播。
3 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迎风雨或易受风害的地方。应昼避免在这样的林地营造落叶松林木,以免影响树木生长。
4 营林防治措施是防治落叶松枯梢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营造大面积落叶松纯林,是落叶松枯梢病流行的原因之一。选育优良树种,营造混交林,如落叶松与杨树、柳树、桦树等阔叶混交和其他针叶树种如:樟子松、云杉(红白等均可)混交,能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
5 检疫措施:植物检疫工作涉及到外贸、邮电、运输、旅游、商业、海关、司法、教学、科研等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是搞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经营苗木生产以个体户占多数,流动量大,不好管理,有的明知苗木有问题,逃避检疫。为了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应加强对造林绿化林木的管理工作,在造林绿化期间,请有关部门协调工作,地区之间要相互联系,联合检疫。为了有效控制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必须严把检疫关。一是严格控制源头,强化产地检疫工作。对苗木来源严把质量关,进行现地检验检查,对于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合格报告单,对于不合格的一律不许出莆。发病区调运的苗木、接穗要进行严格检疫。苗木造林绿化前应严格检疫,发现病苗及时剪掉发病梢部,清除病弱苗木,确保苗木质量,方可造林绿化。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苗木检疫工作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的要求,我们要加大苗木检疫的查处力度,严格执法,不断提高检疫执法的质量。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手段对检疫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充分认识苗木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各国有林场和林业站要动员苗圃管理人员、造林户积极配合,全力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二是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纪律严明的林业植物检疫、苗木检疫执法队伍。控制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与蔓延,为保护环境和新时期的林业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