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风芹
摘要:水利部门应按照满足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的要求,加强各项工程的规划设计,抓好工程施工质量,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工程建设和管理台帐。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业灌溉
1 基本情况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平均海拔384米,资水北岸属雪峰山山脉延伸,资水南岸属衡山体系。全县最高峰是海拔1622米的九龙池,资水自新化县瓦滩流入安化境内,流程达120公里,并有一级支流56条。水力资源丰富,经勘查,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74.21万kw,近期可开发的43.7万kw。
本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16.5-17℃,年平均降雨量1660毫米。
全县辖23个乡镇、630个行政村(其中居委43个),总人口98.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73万人。全县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1万亩,其中稻田33.75万亩,旱土25.35万亩。
2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现状
全县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2224处,其中小Ⅰ型水库25座,库容4434万方;小Ⅱ水库109座,库容2052万方;平山塘16534口,塘容2040万方;引水河坝5120处,可供水量3820万方;小泵站391处,装机6200kw,可供水量3940万方。小型水利工程共计可供水量16280万方,占全县农业灌溉可供水量的58.1%。这些水利工程有投资少、见效快,且便于管理等优点,在全县农田灌溉及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可靠保障。如梅城镇伊中村修建的引水工程,是一个蓄、引、排相结合的工程,架设和修建引水管道1800米、渠道5300米、河坝2座,造价28万多元,受益面积680亩,当年建设,当年受益。建成后,稻田灌溉真正达到了水旱无忧,节约了水源,减少了劳力支出。与前年比较,粮食增产达每亩110公斤,共计增加收入6万多元。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县小型水利工程还十分薄弱,现状堪忧。据统计,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原设计蓄水容积为16280万方,现实际蓄水容积12080万方,原设计灌溉面积35.11万亩,现状实际灌溉面积只有24.67万亩。主要表现是:①险病水库多。2008年的病险水库安全鉴定时,全县134座小型水库中有91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险情,这些水库不但不能正常蓄水,造成工程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国家现正在加大病险水库除险的投入力度,全县已有5座小Ⅰ型水库进入了国家水利部计划,其中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将在今年6月份完成)。②渠道配套任务大。我县已建的灌溉渠道中,60%还是毛渠,未进行防渗衬砌,渠道防渗条件差,渠系水利用系数低,一般只在0.4-0.5之间,特别是小型水库工程,渠道配套任务更大,有的甚至还没有渠道。③工程损坏严重。我县既是暴雨中心,又是干旱走廊。洪水发生的频率高,造成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且恢复难度大。④机电设备陈旧老化。我县小型泵站灌溉工程主要布置于水源缺乏的高山偏远地区,因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维护和更新改造资金难到位,许多泵站的机组已老化失修,设备完好率不足50%,有的甚至已完全报废。
针对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我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有较措施,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了体制改革,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四种”水利,通过改制,盘活了存量资产,明晰了产权,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设施管理,增加了水利发展后劲。从而达到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目的。全县22224处小型水利工程已进行改制的有18308处,其中水库134处,已改制134处,采取承包的123处,租赁2处,其它形式9处;山塘16534处,已改制13902处,采取承包的12350处,租赁320处,其它形式1232处;河坝5165处,已改制4486处,采取承包的4486处;电力提灌站391处,已改制287处,承包100处,股份合作187处。改制后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稳步提高,如梅城镇大将水库,有效库容为170万方,灌溉稻田近2000亩,存有外坡裂缝等险情。梅城镇水管站将该水库的经营权承包给两位村民,承包期为10年,每年承包方向水管站交纳承包款3000元,并且一次性交纳原库内养鱼折款1万元,同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资源保护,汛期值班,水位调度等工作的运行方式。改革以后,水管站将承包款用到了水库的除险加固中,租赁方开展了养鱼、旅游等多种经营,使该水库成为了梅城地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过去的汛期中,一遇暴雨,水管站工作人员必须紧急赶到大坝巡坝查险,调度水位;如今在合同中明确承包方防汛值班的责任后,承包方严格按照指定的水位蓄水,指定的时间开、关栓,并按时上报水位,变被动防汛为主动防汛,在抗旱中,承包方结合自身经济利益,加上改变了原来多头管水的局面,科学调度蓄水,做到了灌溉与经营两不误。过去,有的工程效益衰退以后,无人问津,通过改革以后,做到了物有人管,钱有人出,事有人办。我县小型水利工程改制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改制还不彻底,大部分采用的承包方式,且大都是水源工程部分,而灌区还未实施;二是还有一小部份工程没有实行改制。其原因是工程病险较多,地位偏远,灌溉配套任务大,工程投入大而收益小,这些均制约着改革。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通过几十年的建设与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差距还很大。据统计,农业灌溉需水量还差12000多万方,还有较多的干旱死角和人畜缺水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畜饮水及工业饮水也越来越大,需水量也越来越多,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增加供水能力。经规划,近期需新建和衬砌渠道6200条16000公里,塘坝9600处,小型水库30座,小泵站380处3800千瓦,共需资金97200万元,可新增供水能力8000多万方,使全县30多万亩稻田灌溉得到保障,农村农民饮水质量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这些规划,可按照整体规划分年实施的办法,只要科学规划,政府积极扶持和引导,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滞后原因分析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其主要原因如下:
3.1 农民投工投劳大幅下降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水利建设受到很大影响,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农村饮水和灌溉渠道失修失管等“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因是,随着社会发展,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而农村中农民的收入分配也存在着很大差异,部分村民尚未摆脱贫困,他们即无劳力也无资金,迫于生存而不得不在“一事一议”的村民大会上投弃权票甚至反对票,不愿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在所建水利工程项目上存在各自利益差别,造成不少村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主观能动性。据测算,“两工”政策取消后,我县每年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将减少一千万元左右,2005-2008年年平均投工1150万个。
3.2 财政投入不足
我县经济发展缓慢,不少水利工程的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有的连防洪保安资金都难以征收到位,水费水粮也普遍存在计收难的现象。由于该收的资金无法计收到位,并且一些地方还存在挤占、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的情况,我县水利建设缺乏正常的资金渠道,影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中央财政投入在近几年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国债专项资金,都用于大中型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投入不大。
由于工程资金投入不足,而我县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标准低、质量差、超期服役、带病运行、老化失修,面临效益衰减的境地,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我县小型水库134座中,险(三类)坝91座,其中小Ⅰ型24座,小Ⅱ型67座。因资金不足导致服务体系十分薄弱,水利工程建管脱节。据调查,我县农村乡镇水利站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资金保障,从事公益性农村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力量越来越少;少数乡镇水利站人员的基本工资难以保障,水利站的工作不能正常运转,直接影响了农村水利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3 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和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政策的改变,社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小型水利建筑物配套率低,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河渠淤塞严重,排灌不畅,水利服务体系职能弱化,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3.4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健全
我县大多数水库维护加固、水毁修复资金难以落实,造成工程出现险情或效益下降。部分小型水库仍处于代管、兼管和无人管理状态,技术人才不足,管理设备落后,管理不善和改革滞后的问题急需解决。小水电站存量过于分散,没有按市场化的办法组织运营,尚未实现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特别是山区水利系统发电企业非常分散,未按市场化组织运营,势单力薄,竞争力低,经不起冲击。
3.5 一些优惠政策不落实
如对水电开发实行差别的税率、利率,没有考虑水电建设的特点,增值税与其他产业一样,没有考虑水电是一次、二次能源同时开发,没有上游产品可抵扣增值税,实际加重了水电的税费;水电建设投资大、工期长、统一的贷款利率、还贷期,造成水电工程造价偏高;水库电站的建设,得不到政策扶持和优惠,影响和制约了水电发展。
4 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政府在发展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应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政策水利、外资水利、民营水利、经营水利”四种水利模式,发展和壮大水利事业,形成多元办水利的格局,对投资办水利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其经营权和产权,使其能放心投资办水利。
地方和中央应增加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并设立专项基金,并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财政投入应重点放在水库的除险保安、水库主干渠的配套,对于其它的小型水利工程,以自筹为主,政府可投入适当的资金予以奖励,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办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