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李渊 ●本报记者 郭芳 刘洋 ● 陈一
极力美化中国分裂分子热比娅的纪录片《爱之十条件》26日在墨尔本电影节上映,中国民间反对电影节拿热比娅作秀的呼声遭到拒绝。一直宣称“绝不向中国欺凌低头”的电影节组委会主席摩尔当日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电影节网站,用“令人作呕的语言”对他进行侮辱。但在中国电影人看来,像摩尔这样靠不断对中国破口大骂炒作自己才真的令人作呕,以往知名的国际电影节中还没有哪个组织者靠连日来不停地搞政治秀成名。墨尔本组委会的做法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遭到中国重量级导演的公开嘲弄,这件事进一步刺激了两国民间情绪的对立。目前两国政府均未公开介入这场冲突,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说,中澳蜜月期已经结束。旅欧影评人董铭26日对《环球时报》说,挑动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是一种危险而愚蠢的做法,像摩尔这样政治化的人物不大可能长期在电影界中混下去。
不顾事实,澳纪录片美化热比娅
当地时间26日晚7时,由墨尔本独立制片人杰夫·丹尼尔执导的《爱之十条件》在该市ACMI影院上映。此片内容刚一透露就点燃中国民众愤怒,该片不顾事实地将“7·5”事件策划者热比娅描述为“反对中国政府迫害的一个被遗忘国家的领导者”,有中国媒体指责该片公然支持分裂势力,“借唯美的艺术马甲掩盖血腥邪恶的恐怖本质”。
26日在首映现场观看此片的当地华人王先生告诉《环球时报》,有将近300个座位的ACMI影院当晚几乎满座,绝大部分观众是白人,亚洲人面孔观众很少。在大约56分钟的播放过程中,观众一直很安静。影片放映前和结束后,导演丹尼尔和制片人与观众进行了交流。有观众提到此片在中澳之间引发的争议,丹尼尔则宣称在中国拍片受到了压力。在放映结束后,几名观众与王先生聊起了观看此片的感受,一些人表示“同情热比娅”,因为她“受了不少苦”,但也有观众说,此片内容过于偏颇,缺乏中国方面的声音。
在电影首映前,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主席摩尔曾宣称中国学生和当地华人有可能到首映现场闹事,丹尼尔还对澳媒体称,“观众需要警察保护才能观影令人吃惊”。但王先生说,他并未看到现场有中国人抗议,也没有看到多少澳大利亚及西方媒体记者到现场报道。
硬顶中国,电影节宣称遭黑客袭击
自本月15日“中国要求墨尔本电影节撤换热比娅宣传片未遂”一事见诸报端以来,澳媒体对此事的报道由头均来自摩尔对中国的破口大骂,他先是指责中国领馆官员以傲慢态度要求他撤换影片,后又宣称3部中国电影突然退出是对电影节的“破坏”。26日,摩尔将一项新罪名扣到中国人头上——黑客攻击。
据澳《世纪报》网站报道,摩尔26日对该报称,墨尔本电影节网站25日受到中国黑客攻击,网站信息被中国国旗和反对热比娅的标语取代。出于安全考虑,他已将此事通知墨尔本所在维多利亚州警方和澳大利亚联邦警方,组委会还决定雇用私人保镖保护收看此片的观众以及该片特邀嘉宾热比娅。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一名中国黑客在邮件中宣称对袭击负责。而法新社记者26日报道称,他25日、26日登录墨尔本影展网页时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摩尔26日还宣称,自电影节24日开幕后,组委会一直受到来自中国的侮辱邮件的轰炸,这些邮件语言“令人作呕”,显然是有计划的协调行动。他强硬地说,中国的攻击只会让他放映这部影片的决心更加坚定,并将考虑再次加映此片。
摩尔26日还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表示,“一个电影节肯定希望多多卖票,因此必然希望能登上报纸头版而不仅仅出现在艺术版上”。旅欧影评人董铭对《环球时报》说,摩尔的话令人惊讶,电影节有商业的成分,但绝不是简单的商业秀。董铭说,戛纳等国际知名电影节的声誉靠的是数十年的积累,这些电影节虽也引入政治敏感性影片,但绝不会像墨尔本电影节这样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政治事件的主角,靠骂中国赚眼球。董铭说,摩尔挑动中国人的愤怒情绪是危险而愚蠢的行为,“为了热比娅放弃贾樟柯这样有才华的导演,全世界都会看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电影节,它将来的片源将越来越少”。
愤怒对决,中国导演情绪引西方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贾樟柯等中国导演退出墨尔本电影节的举动在中国国内受到广泛赞扬。有媒体称,这“展现了中国导演的天地良心”,还有媒体称墨尔本电影节具备了无耻的4个条件——“作秀心理、胆小无知、漠视真相、仇恨生种”。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表达了对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做法的“震惊和愤怒”。知名导演冯小宁称:“墨尔本组委会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公然挑衅。”知名导演冯小刚则表示,“电影节本应是全世界电影人展示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最应体现的就是正义。而组委会邀请这样的政治骗子参加,不仅让一场文化盛宴变成了政治闹剧,也把电影节自己的牌子给毁了。”
中国导演的集体愤怒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冯小刚的话被美国《时代》周刊、《好莱坞报道者》等媒体转引。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说,中国导演的退出表明,陆克文上台后短暂的蜜月期已结束,中澳关系恶化已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艺术和民间文化交流领域。还有美国电影业人士在《纽约客》网站上刊登博客文章对贾樟柯退出表示“震惊”,并猜测中国国内对热比娅的情绪意味着如果他出现在电影节上,将招惹政治麻烦。但贾樟柯表示,他的退出完全出于中国人朴素的情感,“我们个人的情感与行为底线不能接受与热比娅同时出现在充满政治意味的墨尔本影展上”。
摩尔26日向《世纪报》网站透露,由于3部中国影片上周突然宣布退出,电影节组委会找到其长期合作伙伴香港经济贸易办公室,并敲定将香港电影《亲密》作为退展电影《完美生活》的替代品引入电影节,但当日一早他突然接到香港方面通知,《亲密》也将退出电影节。摩尔说,由于香港经济贸易办公室无法按照合同要求在原定日期提供一部香港电影上映,电影节将失去这一长期赞助机构。
《环球时报》记者26日试图电话采访香港经济贸易办公室驻悉尼代表处,但因为是周末,电话无人接听。此前,澳媒体曾援引该机构人士的说法称,香港电影《青苔》将参加墨尔本电影节,但这一消息无法证实。《洛杉矶时报》等美国媒体上周末宣称,电影节已无中国电影上映,但记者从电影节网站上看到,起码还有两部台湾短片将上映,港台合拍片《渺渺》也在放映影片之列。
热比娅访澳,反华情绪将喷发?
此次墨尔本电影节争议刚被曝光时,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曾评论称,力拓案绝不是影响中澳关系的唯一问题,“中国还试图埋葬澳大利亚人拍摄的维吾尔人纪录片”。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亚洲语言研究中心教授布鲁斯说,“北京很显然是这一反电影节运动的幕后推手,他们像诽谤达赖那样诽谤热比娅,这显然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欺凌”。《爱之十条件》的导演丹尼尔对自由亚洲电视台说,作为一个初次执导影片的新手,他从未想到会引起如此多报道,是中国的抗议提升了该片的曝光率,“这非常讽刺”。
从近几日的媒体反应来看,此事在澳国内激发的厌华情绪似乎还比不上力拓案集中。不过,在力拓案之后,已有澳媒体将对华贸易形容为“与魔鬼做交易”。有媒体报道说,热比娅8月8日出席《爱之10条件》专场放映后还有可能访问堪培拉,澳政客届时将如何炒作此事还很难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员沈世顺认为,澳大利亚就像个闹脾气小孩子,中国应警惕热比娅访澳可能引发的反华情绪喷发。不过,一名长期在澳工作的华人专家认为,此事表面上是一个小导演拍摄了一部反华纪录片,一个小电影节为扩大名气拿它来炒作,但本质上反映出的还是中西方价值观的根本不同。对于中国人对热比娅的愤怒情绪,澳大利亚人无法理解。
对于个别澳大利亚人为何执意顶撞中国,一些中国民众也不能理解。35岁的北京市民张小姐看完《爱之十条件》的预告片后表示:“这部片子明显是在说谎,澳大利亚人却相信它,这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