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李龙泉
恐慌越大,涨幅越大。上周市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嘲笑”看空者的谨小慎微。但是,上涨之后彻底放弃谨小慎微,恐怕会受到市场更大的“嘲笑”。
从上周的情况看,市场强势超出预期。上周四沪指上行到3331点,标志着从去年10月最低点1664点以来的上涨正式翻番。上周五盘中最高点飙升至3398点,距离3400点已经近在咫尺。同时上涨还伴随着量能的明显放大。记者统计发现,上周上海市场成交1.11万亿,深圳市场成交5428亿元,两市的成交量均是2007年“5·30”之后的最大周成交量。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天量成交还是发生在中国建筑正式发行,冻结1.85万亿元资金的情况下。“市场热情不减,本周新高可期。”国都证券分析师谢刚这样判断短期市场走势。谢刚认为,“上周五盘中急跌后拉回收阳,指数创新高,成交金额明显增加,多方优势明显。市场上行的压力在周五得到了快速的释放,有利于行情的后续发展。”
在看到市场有利因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不利因素。上周大涨中,权重股拉指数,其余个股跑输大盘的情况更为明显。“从历史经验来看,权重指标股的走强往往是行情进入尾声的一个信号。”广州万隆分析师凌学文认为,“这说明板块个股的估值偏高,促使资金流向估值相对较低的大盘蓝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股票供给增加,而资金出现收缩信号。证监会26日起开始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四川成渝周一上市、大盘股中船重工上市申请接受证监会审核,新股发行的速度明显加快。资金方面,央行准备针对10家银行推出规模总计1000亿元的定向央票。这是时隔两年,定向央票这一遏制信贷投放过快的“罚单”被央行再次使用。而央行的网站文章也表示要“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此前的论调是“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业内人士认为,由“合理”微调至“适度”,意味着货币信贷将有所收缩。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一周成交1.65万亿充裕流动性的推动下,负面因素不会立刻扭转市场局势。但投资者要注意,在天平的另一端,利空在累积,震荡已经渐行渐近。在这种情况下,不追高,持有绩优滞涨股,是部分分析师提出的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