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健
颜迈先生虽已退休5年,可是好像谁也没有感觉到他已退休。近5年来,他每年不仅要承担500学时以上的教学,而且要到省外的乌鲁木齐、赤峰、北海、西双版纳等地讲学,组织或参与多种学术会议和支教活动……他的人师风范和学术成果犹如一面缀满闪光数字的彩旗,为现代汉语这艘巨轮航行探索出一条通往理想之路的方向。
笔耕不辍
长期以来,颜先生不断从教学的角度探索研究,从研究的角度从事教学,不断发现、思考和研究现代汉语领域的新问题、新方向,不断提炼自己教学的新见解、新观点,在现代汉语理论上有很多突出的建树。
贵州教育学院筹办校庆30周年庆典的资料中,有一项“2000年以后科研成果(专著及教材)登记表”,已退休5年的颜迈先生填了6部著作,其中有5项都是他退休以后的成果。他在41年的教学生涯中,著述愈1000万字。
作为他的学生,笔者感到无比敬佩和叹服: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哪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哪来那么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在校学习期间,就知道他的教学、科研、学识、人品堪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想到他退休后,竟然还能如此思如泉涌,笔耕不辍。
在他的著作中,最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是《中国篆刻大字典》。该书的第三版增订本已经出版。在经过10余年的修订、增补之后,此书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古色古香的精装四卷本,重量竟达11.5千克。出版社的同志说,此书不是畅销书,却是“长效”书。
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是他独自编写的《现代汉语》教材。这种教材,在全国恐怕不下数10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袁晓波先生独具慧眼,从此书中发现了作者在这个学科领域的巨大潜力,特请颜先生为该社写一部《现代汉语开放教程》。其思路是,教材同时以三种形式呈现:一本纸质教材、一张光盘、一张上网卡。纸质教材40万字,简明扼要,易教易学,师生不会觉得负担太重;光盘约150万字,要求拓展思路,纵横比较,从对全国同类教材的特点、优点、缺点的比较研究中,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体系;上网卡则与该社的电子资源库挂钩,师生可以从网上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料,扩大学科视野。光盘和纸本体现了一种“深入浅出”的互补关系和新颖独特的编辑理念。颜迈先生把最先完成的语法一章寄到高教社后,该社负责人说,此章可命名为《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与应用》,独立成书先期出版。
有人说,颜先生的运气真好,科研成果的问世总是一路顺风。其实,他的亲人、同事、同学、学生都知道,这位花甲老人天天宵衣旰食、焚膏继晷,时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才赢得了智慧女神的青睐!
讲坛生辉
作为教师,比科研更加深入人心的是教学: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艺术、教学效果。41年的教学生涯,颜先生给成千上万的学子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在勤学深思、博采众长的研究探索实践中不断吐故纳新,把现代汉语理论上的深透、知识上的全面和逻辑上的清晰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独特见解和研究风格。他不仅是现代汉语学科领域的专家,还是博览群书的学者。因此,讲起课来总会纵谈古今,旁征博引,厚积薄发,使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有人说,他的课像优美抒情的乐曲,美声的、民族的、流行的、原生态的都能享受到;有人说,他的课像高雅睿智的诗歌,边塞的、田园的、婉约的、豪放的都能品味到。因此,在颜先生的课堂上,常常多出许多学生:贵大的、贵师大的、贵州民院的、贵阳学院以及本院其他系的,都是慕名而来。
对颜先生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的评价,贵州人民出版社前主编卢惠龙在他的散文集《独自凭栏·穿越寂寞》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颜迈一走上讲坛,他浩阔的心灵空间像汹涌的思维的喷泉,此起彼伏,如荡如漾。于是,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复杂的理论举重若轻,桀骜的句式化繁为简,一切杂念排空,一切怨艾消遁。他以哲人般的犀利与透彻,对语言这个变幻无穷的魔方进行剖析。生命与语言和谐,语言与生命共振。”著名评论家丁聪点评说:“一个高大的、脱俗的、对现代汉语这个寂寞的领地如痴如醉,投入了宗教般的巨大热情的语言圣徒的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很多学生都感觉到,颜先生不仅教书,而且育人。2007年,贵州教育学院青年教师韦丹以颜先生的师德榜样为演讲内容参加全省高校师德演讲比赛时说:“从颜先生那儿学到的不仅是学问,更多的是做人的态度。”“他为人师表,人格高尚,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师德表现。”
在颜先生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破格”。他作为“文革”中毕业的大学生,“破格”调进了贵州教育学院(该院当时规定只进“文革”前的大学生);“破格”评上了副教授、教授;“破格”享受国务院津贴。他曾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还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他的影响,早已跨越省界,走向全国了。
一眨眼,颜先生就要向古稀之年靠近了。20年前,他还年轻,曾在《黄昏遐想》一诗中表达了他的人生追求:“定天边线做我的目标吧,它永远地永远地在我们的前头!”20年后,“恐年岁之不吾与”的他,又将屈原、苏轼、李煜的诗句集成了一副自勉自励的对联:
华发早生兮,望崦嵫而勿迫:
朱颜既改兮,恐鹈鹕之先鸣。
这样的“年既老而不衰”的学者风范,怎能不引起后学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