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新兴
摘 要: 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要有更多的思考,要能明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如何做,而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如何改善。
关键词: 改善 学习行为 内因 外因
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效。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反作用于内因。要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不能仅仅依靠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更要充分地寻找和分析学生出于什么原因才产生不利于成绩提高的学习行为。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达到改善其学习行为的目的。
一、内在因素包括心理和意识等
1.心理上,意志薄弱,自卑意识强。
在数学学得比较差的学生当中,这两种心理是最为常见的,他们学习依赖性强,没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往往知难而退,坚韧力较弱,或者是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过于敏感,过于看重教师与身边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失意,就会陷入孤独、苦闷的羁绊中,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存在这方面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手段来克服其惰性,强化其意志,或者因材施教,弥补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缺陷。
2.态度上,思考肤浅,自负过头。
这样的学生,让教师既头疼又心疼,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但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我认为,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学习行为,就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其挖地三尺的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第二,引导其谦虚好学,向他人学习。
3.意识上,陷入题海。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有个误区,就是拼命做题,认为做得越多越好,不注意反思归纳,结果出力不讨好,累且不说,效率还很低,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告诫学生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应该养成题后反思思想方法的好习惯。第二,除了学生自己总结外,教师还要向学生揭示那些常被“神化”了的破题“技巧”和“灵感”,辩证地阐述在解题过程中转化和变通的常用方法,要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二、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
1.学生的学。
(1)课前。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就算有预习,预习的过程和方法也存在很多的误区,如看书过于随意,没分清主次和重难点,不注意掌握程度。对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学习方法,培养其数学自学能力。数学的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动脑思考,也要动手练习。概括起来,数学预习就是“一划、二批、三试、四分”。“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的,以便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2)课堂。课堂四十五分钟,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公平的。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却不一样,有时差别甚至很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不少学生忽视了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而把学习重点放在课外,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要让学生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上课意义,做好上课准备;让学生明白,课堂学习是解决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要善于向老师提问,善于向同学提问,善于交流,将大多数问题放在课堂上思考,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充满思考。再次要做好笔记——记思路、记重点、记收获、记问题,做笔记不可能全记也不能不记,正确记笔记的方法应该是记老师上课时的重点、要点、难点,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的要点或例题记下来。最后要鼓励交流,数学学习是一个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工交流信息的过程,每位学生都要学会如何与老师交流,如何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
(3)课后。有些学生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为交作业而做作业的现象,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这些恰恰是学生常犯的课后复习的误区,而正确地完成作业的方法则应该是: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地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2.老师的教。
影响学生学习行为有天生的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对于这些,教师的影响起不到关键的作用;还包括对课程或教师的好恶、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取决于后天的教师培养引导和学生的自我约束,是可以选择和控制的。教师要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具体情景和生活中事例引入讲解,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善待每一位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到学生的自尊,否则他们会产生对数学的厌恶。
(3)对不同学习行为的学生匹配相应的教学,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应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类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对某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教师应提醒学生有耐心、有恒心,持续地、稳定地发展。
除上述几方面以外,我认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应该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行为。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耐心造就一个科学家,也可能因为自己的鲁莽失去一个爱因斯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言传身教,以真心换真心,学生定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形成好的学习行为,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