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红
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是创造有效课堂的武器。“武器”越精良,语文课堂的成功率就越高,课堂的生成就会越精彩。方法的预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关键在于是否为学生所喜爱和乐意接受,是否简便实用。以《望月》一课为例,在预设教法时,考虑到我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对月亮文化的感知还很肤浅,所以我除了指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感悟文本所描绘的月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以外,还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创设美好的意境,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入情入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只有以学定教,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情,灵活、客观地预设学法指导,哪怕是一课一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例如,我对《虎门销烟》一文的学法定位是: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清语言障碍,理清销烟的发展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销烟时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拒侮的情感;以读促写,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课堂教学应崇尚简约唯美。课堂上尽量消除那些毫无价值的旁枝末节,使冗长拖沓的教学流程变得简单便捷,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津津有味地读书,兴致勃勃地说话,快快乐乐地写话,扎扎实实地提升语文素养和语言技能,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巩固运用。默写两组词语:A.垂钓,遵守,铭记,小心翼翼。B.套上鱼饵,甩起鱼竿,抛向远方,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恢复平静,拖出鲈鱼。让学生运用B组词语复述汤姆钓上大鲈鱼的经过,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钓鱼的经历。
(二)朗读表演。自由朗读课文4—12段,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完成
填空:爸爸( )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接着引发想象:如果你死我活就是汤姆,你怎样说服爸爸把鲈鱼带回家?爸爸又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最后师生、生生练习表演汤姆父子的对话。
(三)延伸感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一条大鲈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贵重?刻在汤姆记忆里的是一句什么话?学会用“不论……都……”的句式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规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
整个课堂简约而不简单,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将听、说、读、写、演、思等整合成生动活泼的综合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师在实施有效教法时,应注意与学生生成灵活的对话。
(一)导之有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堂对话中难免会生成种种“意外”及失当之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予以有效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拨云见日”,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如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是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我们要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清晰感受到这一资源的价值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信息,我们要通过追问、补充等形式让这种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及错误的信息资源,我们则应该通过争论、辨析、反思、纠正等途径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和价值取向的正确轨道上来。“导而弗牵”,导之有方。教师只有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才能保证课堂的生成富有价值,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问之有效。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凌乱的问题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剥夺了学生自主品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我们要善于对预设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使课堂的提问少而精,涉及的层面广,研究的角度精,探究的层次深,真正做到问之有效,促进课堂提问的灵动生成。如在教《白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反复琢磨,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其实白鹭在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看来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6—8自然段,看看哪一幅画面更让你觉得有韵味,有情趣,找出你认为最有味道的词句反复品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充分自主阅读之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争论,了解了白鹭“垂钓”、“瞭望”和“低飞”的形态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体悟到了韵味和情趣,不仅说得有声有色,而且读得饶有诗意。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迸发思维的火花,使语文课堂闪现智慧的灵光。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构建高效的课文课堂,追求有效教学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价值追求。我们要在不断追问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积淀教学的底气,提高教学能力,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身份——小学语文教师。